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全球化过程中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国际意识、个人意识增强,生活意识、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弱化;工业化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增强,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弱化;市场化过程中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功利思想、竞争观念增强,政治观念、利他观念、合作观念弱化;城市化过程中大学生的公平意识、环保观念、参与意识增强,奋斗思想、勤俭观念、理性精神弱化;信息化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批判现实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观念、独立思考意识弱化。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社会的转型大大改变着人们的各种观念。城市的高度发展,城市人特别是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构成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渴求自主心理、嫉妒攀比心理、盲目模仿心理、及时享乐心理;就其内在品质而言,主要包括犯罪思想、道德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意识、交际意识、审美意识、犯罪习惯和犯罪性格。预防青少年犯罪,最关键的问题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9年、2010年、2011年出版的15本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材的分析,文章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材中存在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强化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强化男女双重性道德标准等问题,这是中国主流心理学界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反映,因此,中国主流心理学界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了解和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社会性别视角,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咨询团队也应接受全面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12)
当前,我国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刘彦华 《小康》2023,(10):54-55
<正>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居民来说,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健康是什么?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心理成长却相对缓慢(巨婴理论),脆弱、敏感,渴望获得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从青少年群体抓起。关注青少年群体,并不意味着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或者性质严重,而是从该群体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处的基础性、源头性地位出发。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维护自身权利角度出发,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诉讼观念有所变化。“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被历代统治者巧妙运用,以“息讼”的方式达到其统治目的,“厌讼”成为相当普遍的诉讼心理。现代社会,中国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之诉讼观念也发生变化。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和权利主体自身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面对诉讼时选择了规避,转向其他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张珺 《中国青年研究》2020,(5):114-118,106
当前,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青少年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系及青少年心理成长阶段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服务供给等方面来建立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奖励效应弱化的成因 (一)部分官兵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移。一些官兵受“酒绿灯红”影响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利益观念增强,奉献意识淡化,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生活中追求个人安逸享受,热衷于捞取实惠、搞自我设计,使集体主义、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等传统精神受到排斥。少数人则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落脚点放在贪图钱财上,把视点集中到物质利益上,工作中缺乏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热情和争先创优精神,有一些人不再崇尚“鲜花”和“掌声”,荣誉感减弱。 (二)奖励标准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过滥。有的单位奖出多门,甚至平分奖励指标,奖励不分优劣,  相似文献   

12.
樊金山 《桂海论丛》2008,24(6):56-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法理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心理,而对这些不良社会心理的优化与重塑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站建设、信息防范、网德教育、监督管理等措施去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科学利用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4.
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学员能否成为一名跨世纪的合格的军事人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军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要更新健康观念,强化干部、学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抓好《军人心理学》课教学,加强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建立健全促进学员心理健康的机制,维护学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王伟红 《传承》2011,(9):16-17,45
党员意识包含党员的角色意识、宗旨意识、信仰意识、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员意识的弱化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虚化、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角色意识弱化等现象。增强党员意识关乎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成败,要从党员和党组织两方面着手增强党员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宣言"时强调:心理卫生工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卫生议题之一。青少年正值极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阶段,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评估、自杀的成因及自杀的防治策略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让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自杀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恩格尔(Engel)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收集他们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之相关变项,同时针对台湾青少年自杀问题与现况深入探讨,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与处理能力,建立校园、家庭、民间团体与医疗单位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合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党员意识包含党员的角色意识、宗旨意识、信仰意识、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员意识的弱化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虚化、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角色意识弱化等现象。增强党员意识关乎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成败,要从党员和党组织两方面着手增强党员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方法:以"青少年心理调查表"为主要工具对彝族地区中小学的7个年级共7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素质得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性剐之间在少量项目上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随年级分布为近似的倒"U"型,但是归因风格却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趋向积极或乐观归因.除高三年级外,各年级彝族男女青少年在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上的差异性远小于共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引发了人们观念、心理的巨大震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甚至腐败现象。这些消极现象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误解以及狭隘陈旧的经济观念直接相关。因此,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人们的经济观念向新的、更高的层面转化,从观念意识上不断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人健康、理性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