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不断地突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在不同时间、不同文本的论述,显现出的一个在逻辑上一致的重要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变革社会存在,尤其是变革现实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不过,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也产生了一种像历史唯心论一样偏离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意识仅仅是被社会存在决定的附属物。这种观点虽然距离唯物史观要近一些,但是,当它被用…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南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普遍缺乏长远规划,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比较严重。因此,要想在以后的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就要加强法律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培训工作,防止在旧城改造和村庄整治中大拆大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3.
用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国家与村庄在历史变迁中的持续互动,可以发现国家与村庄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处于信息通道中的经纪人在国家一社会的信息交换中扮演着操控信息以自利的角色,这种操控信息的行为使得国家与村庄在政治运作的互动中产生了许多障碍。以信息交换的模型来理解税费改革,可以看到改革背后的另一种逻辑:避开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失真。然而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看到税改之后农村面临的新问题,即转移支付中的信息不畅通所引致的农村公共品短缺。  相似文献   

4.
发展哲学把人的居住问题视为主体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住宅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等因素的综合反应。当代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都与住宅问题密切相关。解决住宅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依靠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以政治文化的改革为保障,以科学的统筹协调为途径,切实以人为本,才有可能找到一条稳健的出路。恩格斯一百多年前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支配农民面子行为和面子观念的规则发生了变化,面子的个体性和公共性是理解这种变化的核心。笔者认为,村庄中的面子成为了个体的面子,面子与村庄社会分层产生了互动,村庄的所有成员不再共享同一套面子系统。个体化的面子不仅再造了个人权威,也再造了村庄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一般社会历史条件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思想,符合了现代公关产生的政治条件,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符合了现代公关产生的经济条件,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符合了现代公关产生的社会技术条件,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符合了现代公关产生的社会技术条件,邓小平关于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符合了现代公关产生的历史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村民委员会是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由于各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社会资本和政治生态迥异,全国整齐划一的村庄组织形式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在村庄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的调整中,必须强化村民自治组织的回应性和责任制,以多元化的组织结构适应多样化的村庄社会生态。村庄的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的架构与运作必须立足于人民的自治能力之上,切实保障村民作为村庄治理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是一种社会精神状态,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心理有不同的时代印记。现代科技社会的道德状况、传统文化、社会转型等,都会对社会心理产生影响。研讨如何充分发挥上述因素对社会心理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其对社会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西欧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在这一背景中,移民问题、抗议政治、社会衰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经济利益等都为极右翼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极右翼政党自身利用政治机会结构,从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寻求对自己的支持,适时地抛出吸引选民的政治议题,使其政坛地位日益凸显。要解释极右翼政党的兴起,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多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因为它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不同运用折射出语言运用者的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男女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得语言运用体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本文通过阐释语言性别歧视的定义,列举了部分具体例证,并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根源上揭示产生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实施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是国家的导向性政策,从法律层面来看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大学生村官”确切的说是村官的助理,实施这一计划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曲折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在法律层面、制度层面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也为城中村犯罪提供了社会基础。中西部城中村犯罪的特点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原住居民犯罪突出的反映了这种差异。以重庆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模型为:文化冲突是根本形成机制,失范紧张是内在形成机制,差异交往是直接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创建生态文明村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探索。研究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村庄生态文明村建设,揭示广大农村在落实这一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水市麦积区从2008年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这是解决农村缺少"领头雁"的重要举措。但大学生"村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要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和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方式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村民既生活在城市的街道中,又遵循着乡村的生活法则。二者统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又蕴藏着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引起城中村治安纠纷的纷扰与多发。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中村治安纠纷具有高发性、突发性与群发性的特点,治安纠纷解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当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斗争。通过促进治安纠纷的合意解决,以实现城中村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应成为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全力维护农村稳定,是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法制建设;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发挥舆论导向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活力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但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困境问题。从社会活力论的视角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体、资源、制度、精神四个层面的社会活力因素的匮乏。不断激发这四个层面的社会活力,是大学生“村官”计划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章和《村组法》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具有核心领导地位是不可质疑的,然而,当众多专家学者着重研究如何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时,在部分贫困村却是另外一种境况:由于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被严重削弱,村民自治组织也呈涣散状态。文中从农村集体经济、党的自身建设、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贫困村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时农村征地的进行,农村"外嫁女"请求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款引发的纠纷日益突出.实践中,一些法院对该类纠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一些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违法,剥夺或限制"外嫁女"的权益;立法上,目前尚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规定.这些导致了"外嫁女"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