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需要注意四个联系:注意联系中西国情,注意联系历史环境,注意联系社会现实,注意联系实践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学到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罗连祥 《新东方》2011,(2):77-7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从人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突出把握社会发展的进程与人的命运的历史关联,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做出时代阐释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思想逻辑。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得出的科学结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哲学维度的解读,就是要在"两个已变""两个没变""变与不变"和"因变而变"中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关系,探索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现实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哲学     
哲学自诞生以来取得不少进步。然而,近年来,哲学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包括哲学本身和哲学界,也面临外部挑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社会、实践、群众深入不够,经典著作理解不准,科技突飞猛进,睁眼看世界不够。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问题为导向,让哲学成为问题哲学。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而对二者关系的探究如果不基于对二者内涵的准确认知为前提,就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科学的定位,也就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准确科学认知二者的内涵出发,发现二者的相互联系、区别,然后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而对二者关系的探究如果不基于对二者内涵的准确认知为前提,就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科学的定位,也就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准确科学认知二者的内涵出发,发现二者的相互联系、区别,然后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11,27(4):26-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何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何为真正的中国问题这两大基本问题。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研究。由于缺乏中国现实问题的支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脱节。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只有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及其社会现实创立了批判与改造现实的理论学说,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势必成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划时代异质之别,经由列宁及以苏联共产党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应用推广,产生了苏共及陆续生成的国际共产党学习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了差异国别与理解殊致的马恩经典著作的认识理解偏差。如何调适马恩经典著作原理与时供需的矛盾,即相对调适马恩经典原理与现实政党理论、解释制度意思、支持意识形态、有效服务实践、增进普适效能、协处他元观念关系,已经成为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水平而克服理论庸俗化风气的刻不容缓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现当代中国政治观念的指导理论,指导执政党与政治观念的理论应该恒新恒异地焕发时代自觉性与现实批判性;而这恒新恒异地焕发时代自觉性与现实批判性,便要求现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正确阅读马恩经典与科学理解经典原理:一是深刻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是现实批判主义的理论,二是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批判对象是社会现实和传统理论,三是深入解读马恩文献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时代方式,从此将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建立在马恩经典原理的意义旨趣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全面阐释了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正确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上述思想,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欧阳 《传承》2012,(11):46-47,84
新形势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融入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深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