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谈话要点的过程中,有些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条标准是区别姓“资”姓“社”的标准。有些报道甚至有些报刊的社论也这样说,这样写。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邓小平同志谈话的原意,值得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三条标准不是从总体上区别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确立的前提下,检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是否正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得失与否归结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带领着全国人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有…  相似文献   

3.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年八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一次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从经济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检验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的标准,为我们改革党和国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邓小平同志指导和支持下,在胡耀邦同志直接和具体组织下取得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划时代的伟大胜利。1978年下半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批判两个凡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恢复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忠诚卫士,真正的身体力行者。…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问题,在70年代之前,很少谈及。进入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同志一再讲到“标准”问题。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大报告先后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随之,全国曾出现过一段热烈学习、讨论、贯彻的局面,但1989年后却又被冷落了。今春,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严肃重申了生产力标准,又新提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两项  相似文献   

6.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么,按什么标准来建设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呢?邓小平同志曾多次作过全面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这支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为此,全党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和生产力标准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三条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精神一致。三条标准提出以前,我们党曾提出过生产力标准。最早论及生产力标准的是毛泽东同志,后来是邓小平同志,而正式出现在中央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以来,人们对此做了很多解释。开始,人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后来,却说成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或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还有人对“三个有利于”的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提出种种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一)邓小平同志的原意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1—2月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之前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意识形态”、“红头文件”、“领导指示”、“领袖语录”等等 ,成了家喻户晓的判断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行为好坏或优劣的根本标准。70年代末 ,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思想上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把被颠倒了的思想理论是非再颠倒了回来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进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行为好坏或优劣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80年代中后期 ,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又进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范义同志在来稿中认为,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是党的十三大报告根据邓小平“要以是否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的这个思想,加以...  相似文献   

11.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这三篇重要文献,代表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作用的权威评价,代表了党中央对自己在邓小平逝世后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所遵循的根本方针的庄严宣告,集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认识、信念、意志和决心。江泽民在《悼词》中说,“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2.
8月 2 4日下午 ,焦焕成同志主持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认真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 10 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会议认为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 ,系统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 ,高度评价了他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 ,着重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河南省残联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2月21日,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阎国祥主持召开了省残联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座谈会,学习《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研究部署全省残联系统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活动。大家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寄托哀思。阎国祥理事长深情地说:“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是邓朴方同志亲自开创的,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4,(9):1-1
<正>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讲话饱含着全党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饱含着继往开来推进党和  相似文献   

15.
一、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并不矛盾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提出的,是反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开放中思想僵化的“左”的思想而提出的,是反“左”,二者并不矛盾。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的。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散布怀疑和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严重危害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这种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政治概念。他提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0页)1980年12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主动、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并说:“对于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动摇,并且要用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同上第317页)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上,一直是旗帜鲜明,讲得最多,直到南巡谈话中,还告诫人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疑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6.
雷国珍等同志撰著的《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由湖南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该书的作者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研究了邓小平同志农村改革理论与农村改革的密切关系;研究了邓小平同志农村改革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了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了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通过治丧活动,表达全国各族人民深切哀悼和无限崇敬的心情,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这次治丧工作时间紧、要求严、变动大、标准高,困难不少。在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我们与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主要体会有几点:一、凝聚精神动力,寄托无限哀思。全体工作人员把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敬仰和爱戴之情,化作巨大的动力,以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悼念邓小平同志。因此,大家在整个治丧工作中,强忍悲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一致,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辞…  相似文献   

18.
得知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后,省残联全体干部职工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25日上午,大家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在首都举行的小平同志追悼大会实况。两次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和《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和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缅怀邓小平同志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9.
邱焕玲 《青年论坛》2005,3(2):10-12
人文关怀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邓小平同志关注人民素质的提高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以及把共同富裕设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思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是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之一。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继承、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重任,又主要地落在邓小平同志身上。这种历史冬件,形成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