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医临床学所说的精神疾病一般指较重的精神病,是由于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并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目前,我国关于精神疾病的法医学鉴定标准还未列入司法鉴定标准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2.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责难,处理不好将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并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认清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特点,进一步规范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执业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正确厘清审判职能与鉴定功能的关系,以确保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龙国明 《证据科学》2000,7(4):156-157
社会功能减退是指(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效果不如病前。现实检验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指测验并客观评价环境之性质和特征的能力,可藉以区别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以便精确地判断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在精神科临床上主要是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等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诊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病理性醉酒、妄想阵发、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临床上常见精神疾病的必备条件,其他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轻性精神疾病”患者也有社会功能一定程度的减退[1]。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一般精神疾病具有的共同现象,而上述精神疾病又是司法精神鉴定中按病种划分所占比例最大的。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评定司法精神鉴定结论的基础,因此,在司法精神鉴定实践中必须明确被鉴定人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损伤与疾病一第八讲损伤与精神疾病吴军(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Z00063)l概述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是指以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预后与精神因素相关,包括精神病、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损伤时精神疾病是指人体受到各种机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被精神病"事件,我国需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不需要重复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诊断标准,但需要确立一个能使现行医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护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的正当程序。对于己实施危  相似文献   

6.
赵丽  吴成 《检察风云》2023,(24):14-16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4的人需要接受精神治疗。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亿,但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尚不足半数,引发精神疾病后至医院问诊的就诊率更低。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亦是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社会问题。精神障碍人群显然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其由于身心健康的缺失,可能会受到歧视甚至是迫害,他们相对于其他疾病或身体残疾的人群来说,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2013年5月5日起《精神卫生法》施行,提高了我国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鼓励在全社会开展对公民心理健康有帮助的活动。该法律的施行对精神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立法,并明文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基于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共同认识,即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是疾病的后果,精神疾病可破坏或削弱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从而产生既可损伤自己,也可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虽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他与精神正常的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犯罪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危害行为往往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精神疾病状态引起的。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8.
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立法并明文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建立在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共同认识,即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是疾病的后果。精神疾病可破坏或削弱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从而产生既可损伤自己,也可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虽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他与精神正常的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犯罪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危害行为往往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精神疾病状态引起的。这类病人是精神疾病的受害者,社会不要求病人为自己的疾病后果…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精神疾病患者被鉴定为案发时无责任能力后,对其法律适用的选择主要围绕在强制医疗与责令医疗之间。权衡两种医疗,由于法律未细化"再犯可能性"的标准,承办人的内心确信往往随着损害结果对适用强制医疗有明显的偏向性。同时,责令医疗的施行窘困也影响了法益精神最终的落实。文章认为,有必要从法之精神和法益效果两方面重新考量,确保此类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方式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及"精神障碍"的含义是不同的。从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刑法中的"精神病"应作广义理解。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用"精神障碍"取代刑法中的"精神病"更为合理。无论依据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人格障碍都属于医学上的精神疾病,可以成为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要件,但是这并不必然导致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结果。"有病无罪论"实际上混淆了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反思精神障碍强制医疗的“危险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精神卫生立法在强制医疗人院标准方面都适用了“危险性”原则,我国《精神卫生法》也在其列。然而,“危险性”原则是基于三个错误的假设,因此实际上“危险性”原则可能会增加精神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和较大程度增加社区危险的风险。本文呼吁参考Large及Richardson的观点及美国部分州与苏格兰精神卫生立法的实证经验,在“危险性”原则基础上补充“拒绝治疗的能力”评定作为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入院标准。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是一个司法精神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学问题,而且主要是一个法学问题.这不仅因为司法精神医学部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所作出的鉴定,最终将作为刑事证据而在司法部门对精神疾病患者犯罪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因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作出鉴定,必须以刑法为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被鉴定人的性别差异,本文对我院2年来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人 (Mentallyillperson)又称精神病患者和精神障碍者 ,“是指精神活动 (心理活动 )异常的人。”② 近年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工作竞争的高压和生存环境的污染 ,有心理疾患的人越来越多 ,精神病患者呈几何级数增长 ,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人类的梦魇 :精神病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7年的报告《疾病的全球负担》显示 ,目前全球约有 5 0 0 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 ,在发展中国家 ,到一般卫生服务机构求助的人中 ,几乎有五分之一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我国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15.
潘睿 《法制与社会》2014,(4):280-281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含义并不相同,从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我国刑法中精神病是指广义的精神疾病,而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工作中存在是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一致,掌握尺度不同的问题,最终造成评定结果不一致,因此必须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作深入理解与探讨。本文综观法律关于精神病的刑事责任实践与立法,对我国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在当今司法实践中精神病鉴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为完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建立统一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被精神病事件,我国需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不需要重复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诊断标准,但需要确立一个能使现行医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护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的正当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应当依据国际公约《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明确规定,只有法院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司法机关性质的独立主管机关才有权宣判精神病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同时,应当承认精神病人始终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主体资格和权利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为自己正名的诉讼权利。对正常人恶意进行强制医疗的,应当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最终出台的法律文本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其立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高,而与中国的现实严重脱节。《精神卫生法》立法的三大理想中,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并希望立法来解决包括被精神病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立法脱离现实,相关的内容甚至出现了错误,表现在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实施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急诊急救、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保障等方面。由于存在不切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定,《精神卫生法》在我国的实施将会大打折扣。建议《精神卫生法》重点关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治疗、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强制医疗的现象,关注财政投入不足、强制收治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法制》2012,(4):63-64
关键词:精神卫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已在全国部署运行。为适应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要求,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有关要求,卫生部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卫疾控发[2009]104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相似文献   

19.
社会功能减退是指 (人 )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效果不如病前。现实检验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 ,指测验并客观评价环境之性质和特征的能力 ,可藉以区别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 ,以便精确地判断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在精神科临床上主要是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等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诊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病理性醉酒、妄想阵发、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临床上常见精神疾病的必备条件 ,其他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轻性精神疾病”患者也有社会功能一定程…  相似文献   

20.
试论精神损伤评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跃  毛书贵 《法医学杂志》1998,14(3):157-157,148
精神损伤的程度评定较之于躯体损伤程度的评定,具有复杂性和不易操作性【门。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搞清几个问题,才有可能较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鉴定标准来。1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当损伤与疾病共存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l)损伤与疾病完全无关:例如躯体损伤或社会应激发生后,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2)损伤与疾病直接相关: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往往与精神及躯体损伤密切相关;(3)损伤与疾病间接相关:例如神经症的症状加重、疲症的诱发,或是其他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均与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