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被精神病事件,我国需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不需要重复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诊断标准,但需要确立一个能使现行医学诊断标准和治疗护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的正当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应当依据国际公约《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明确规定,只有法院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司法机关性质的独立主管机关才有权宣判精神病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同时,应当承认精神病人始终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主体资格和权利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为自己正名的诉讼权利。对正常人恶意进行强制医疗的,应当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第二章 诊断和治疗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精神障碍者所产生的种种直接的、显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医学和法律两种评价体系来实现的,这在当前世界具有普遍性,我国也是如此。因此笔者首先将对这两种评价体系做一些简单的归纳、比较和分析:一、医学评价体系在这一评价体系中:1.评价主体必须是精神医学工作者,且具有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临床经验。2 .医学评价应是合法的评价主体根据国家法律认可的精神医学诊断标准①和医学诊断程序,就被评价主体的精神状态所进行的纯精神医学角度的评价,其具体结论是精神病学诊断和医学治…  相似文献   

3.
朱兆银 《证据科学》2001,8(2):102-106
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中,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是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目前对此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认定标准尚不十分明确,而且有的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本文试对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标准加以阐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以期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乃至整个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马长锁 《法医学杂志》2003,19(3):165-166
近年来,各地需要进行精神损伤程度鉴定的案件量逐渐增加,不少从事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医工作者和精神病院的司法鉴定人员感到<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标准")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重伤标准")确有欠完善之处,制定相应的"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以下简称"精神标准")已引起法律界、法医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历时27年终获通过。该法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毋庸讳言与前些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出现的"被精神病"事件有很大关系。所以,虽然该法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但舆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该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这一条款之上。与该款相比,同为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显得颇为多余且备受冷落,因为依据健康状况诊断病情是医学上诊断任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伤程度及精神医疗赔偿司法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精神损伤的医学和法学特征、损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的分析论述,提出精神损伤参变率的概念,设计出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并对精神医疗赔偿责任和赔偿方法提出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7.
詹建红 《法学》2012,(8):141-151
司法精神鉴定的科学性、综合性使得法官对其进行审查认定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鉴定专家在此问题上成为了案件事实的裁决者,医学诊断因此而替代了司法证明。这种证明风险的形成不仅与司法精神鉴定的对象与内容有关,也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备所致。为维护程序的制度功能,保证审判权的完整,有必要在区分医学问题与法律和事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司法精神鉴定意见依照证据规则进行审查和认证,通过制度化的机制建构防止鉴定人由法官的"助手"变成法官的"主人",避免司法精神鉴定中案件事实裁决的专家垄断。  相似文献   

8.
伤害引起的精神损伤程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精神损伤的概念、精神损伤的评定原则从精神医学和法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实践,探讨精神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88例服刑犯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监狱委托对服刑犯人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下简称:司法鉴定)日趋增多。为了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避免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伪装精神疾病,提高司法鉴定水平,本文拟对服刑犯人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来源:1995~2001年期间首次在我院作的服刑犯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88例,资料完整,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修订版)(《CCMD-2-R》)。1.2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对88例鉴定案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既是精神病人的权利,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特征。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随着我国刑法有关"对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况的确定必须经法定程序确认"的规定建立起来。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决定权由公、检、法多方行使的状况,已在司法实践中暴露诸多弊端,应根据现代诉讼理论的原则,借鉴国外鉴定制度,对有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并对司法精神医学的程序作新的设计,使刑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更趋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此外,转变司法工作者的执法意识,引起司法工作者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必要性的重视,从而使我国的司法更加人性化,也是目前司法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精神损害与精神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哲 《法医学杂志》2001,17(4):229-230
精神损害的实质就是精神利益的损害,对自然人而言,损害结果表现为内心的痛苦;对法人而言,损害结果表现为社会心理评价的降低,精神损害是一个法学概念,而精神损伤是一个医学概念。如何从法学角度去评价医学中的精神损伤,从医学角度去定位法学中的精神损害,对确定合理赔偿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精神损害不包含精神损伤,前者仅指内心痛苦局限于正常心理范围内,未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犤1犦;后者则达到了属于精神病学范畴的精神障碍的程度。正因为两者在精神反应的程度上有着质的区别,其特征和意义是不同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长玉 《法医学杂志》1997,13(4):225-226
就精神损伤的概念、精神损伤的评定原则,从精神医学和法学两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实践,探讨精神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精神发育迟滞性防卫能力鉴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性自我防卫能力的鉴定,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高达鉴定总例数的25.14%[1]。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重新鉴定的案例也明显增加。但是,在精神发育迟滞者性自卫能力的具体评定上,学术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以至有些犯罪分子因二次鉴定结论不一致,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因此,有必要对精神病人性自我防卫能力司法鉴定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1智商值能不能作为诊断和评定的依据有人认为,智商值(IQ)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诊断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的性被害人对检查比较顺从合作,因此IQ得分比较准确、客观,对鉴定诊断具…  相似文献   

14.
试论监狱行刑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洛川 《河北法学》2011,29(10):89-98
监狱行刑的伦理精神在本质上所体现的是人们对监狱行刑之"应然状态"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它本身就是监狱行刑最高的伦理价值标准,集中体现了伦理道德对监狱行刑的根本要求。监狱行刑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与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5.
阎玮 《法制与社会》2012,(33):266-267
同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在公务员制度中得到有效体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依法管理的法律精神。二是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并重的法律精神。三是公平与正义的法律精神。然而,真正实现公务员法所体现的法治精神,就必须走公务员管理法治化之路,实现公务员法律精神更重要地是需要观念转型。即树立"法律优先"的观念、"平等"的法律观念、"人权"观念、权责一致观念。  相似文献   

16.
酝酿了2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获得了原则性的通过,其中涉及的杜绝"被精神病"的内容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对于"强行收治"、"非自愿入院"等争议多年的焦点议题,三审稿保留了一审稿、二审稿所作出的突破。其中规定,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制;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以医疗机构作出的"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对邱兴华杀人案的司法鉴定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大明 《犯罪研究》2008,(5):51-56,61
关于邱兴华杀人案(下称邱案)的各种学术讨论和争论似乎已经不少,但查阅文献发现,有关邱案的文章,分别是从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学、刑事心理学、精神医学角度,法制新闻学以及从人权保护,法治进步等角度对该案进行解读。然而既然这是一个涉及司法鉴定的个案(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鉴定活动),那么从司法鉴定学的角度对与该案有关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理论阐述,或许能有些许不同的作用。这几个问题包括:精神病概念的辨析,是否患病与是否需要接受刑事处罚之间是什么关系,何时需要启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如何配置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沈自友 《法制与社会》2013,(18):181-182
北京精神一经发布便引起了首都各界热烈反响,他们纷纷从各自的视角表达了对北京精神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北京精神。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于践行"北京精神"有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他们是未来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北京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北京精神"要真正内化于心、践之于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加强践行"北京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引导当代首都大学生对"北京精神"从认知到认同到内化为理想信念,付诸于行动,是当前高校提升"北京精神"践行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有关精神损伤和精神残疾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问题是近几年来司法精神医学中的热点,也是十分复杂的难点。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上对这一问题尚无具体规定,鉴定中也尚无统一标准,认识上有不少分歧。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对象,尤其是因躯体损伤所引起的精神损伤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由于涉及问题广泛,不同性质的医疗、鉴定单位往往结论各异,致使鉴定重复进行,案件久拖不决。为此,有必要对精神损伤的法学性质、侵害行为形式、精神损伤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司法精神医学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非临床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司法精神医学学术讨论中很少提及的。现提出作者的意见 ,抛砖引玉。一、鉴定工作者的角色按照法律规定 ,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 ,才具有鉴定人资格。在实际工作中 ,鉴定人员基本上都是临床精神科医师。职业特点为精神科医师确立了职业角色的行为模式 :尽力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利益。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 ,不宜采用临床医师的行为模式。鉴定人员不是为患者服务 ,而是为法律服务 ,鉴定人员需要维护的不是法律诉讼中一方的利益 ,而是法律的公正。在司法精神医学研究中 ,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