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作锦 《台声》2001,(2):18-18
这十多年来的台湾,内斗无时或已。每有政治风潮,就有人要检验另一些人对乡土的忠诚度:你爱不爱台湾?  爱不爱台湾,很难找出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甲说自己爱台湾,很爱;乙说对方不爱台湾,半点也不爱。这就成了各自表述,既无“共识”,也无“精神”。事实上,当乙质问甲爱不爱的时候,乙已经认定甲不爱,甲已居于百口莫辩的劣势了。  当然,甲引起乙的怀疑,也不能全怪乙,甲也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他希望台湾更好,不要走上险境;而他也有点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服膺爱德华·撒以德在《知识分子论》中的主张:知识分子是“向…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今赋     
黄鹤凌空,造化出世。受雏龙之重托,寄神龟之厚望;拥远山之雄浑,抱近水之灵秀,师长江于九天,瞩洪波入东海。孤帆与白云错落,碧水同蓝天交融。朝夕辉映,变幻无穷;风云雨雪,气象万千。更有勃勃生机,匆匆世事。荆楚丰姿,华厦美景,此中可一目尽收矣。是所以揽八方而壮胸怀,临江山而知天下。斯楼降自炎黄,立于黄武,经九朝十国,历海田沧桑。古之贤达志士,今之英雄豪杰,或登临以励志,或俯仰以抒怀。风平浪静中冶情,雷鸣电闪中养性。度万民已乐方乐,察一国将忧始  相似文献   

3.
正是什么让爱因斯坦做出超越古今的科学发现?是什么让布鲁诺活活被烧死也不改口?又是什么让陈寅恪毕生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之坚守?一言以蔽之,是对真理的坚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一代大哲罗素也自认为"追求真知"是支配他一生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之一。与利益无涉,也无关文化差异,"爱真理"似乎是一切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追求,乃至于德国哲学名宿费希特自豪地宣称:  相似文献   

4.
正通江达海,钦州扬帆。近年来,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中国至新加坡互联互通南向通道钦州陆海枢纽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钦州市推行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港口发展潜力,打造南向主通道,初显新效应。南海之滨,北部湾畔,1200余里的"黄金海岸"引人瞩目;古之安州,今之钦州,一个新的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已然矗立。党的十九大以来,迅速崛起的港口群,  相似文献   

5.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平吾前,其间道也固先平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间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相似文献   

6.
近来闲着无事,又翻阅起相违已久的孔子的《论语》来,觉得它实在可以当得起一部虽古老而仍年轻的书,其中不少警言至今发人思索。我们且就《雍也》章里一句话略作点生发吧。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依照大儒荀卿的解释,这话的意思是说,古代学者的求学,目的是为了实践其所学,而当代(孔子那个时代)学者的求学,目的则与此不同。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转述其所学。明言之,古代的学者是把他的所学用作行动  相似文献   

7.
做官先做人     
做官先做人何学元山东省临邑县委书记王佑成有句名言:“做官必须先做人。”王佑成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公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他的“官德”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做官先做人”这句话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古之做人,讲究修身、立德;今之做人,要求堂...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国运之兴衰关系密切;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中,广大知识分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努力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一词究竟意指什么?这是当今中国知识界自我反省时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一发问既包含着对长久压抑知识分子成长的极左路线的坚定反抗,也是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人格的内在呼唤。因此,它与其说是一种概念界说和语义分析,不如说是知识分子自身塑造形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恒君 《湖湘论坛》2015,28(2):119-123
关于儒墨两家思想比较研究,学界多有讨论和辩争,有主张二者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的,也有认为原则有别的。对此,在立足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分析儒墨两家"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儒家讲"爱",发自人之内在性情,以"情"说"爱",由"爱"而"仁’;墨家讲"爱",以"情"为"理",由"理"说"爱"。儒家讲"爱",严于"利"之界限;而墨家"兼爱",则以"交相利"之"利"来诱导。儒墨"爱"之学说的差异使得儒墨两家不仅各趋一途,而且其现实性与理想性的亲和程度也大大影响到儒墨两家在后世的存续。  相似文献   

11.
孙健灵 《创造》2003,(8):49-49
在当今大众话语中,“知识分子”的标志不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社会之良心,而在于能够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的文凭、职称及学术成果,故伴随其成长之路的活动促成了越来越发达的“知识分子市场”,诸如文凭(分子)市场、职称(分子)市场、学术(分子)市场。这些市场不仅构成了整个社会市场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且牵动着当今中国亿万人民的神经系统,使你不得不千方百计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者加盟其中,这自然会给很多人带来效用和收益,不妨对此做点“闲话式”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怎么办     
墨吏下乡,鸡鸭遭殃,自古及今,屡见不鲜。不久前,曾见报上有漫画:某官小车刚露头,打谷场上鸡鸭便魂飞魄散,争相逃命,咸颤声曰:“此人上次来,我类十余位弟兄惨遭毒手!”所画乃实情也。但此类杀鸡宰鸭,大吃大喝,虽扰民,尚属小焉矣哉。古之贪吏视察、郊游、省亲,下属对其索要吃喝、古董、钱财、美妓等等,不胜其烦,贫困小邑,更是不堪负担,不知怎么办,急得团团转。时至今是,墨吏之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前辈张永桃教授作序,青年学者章荣君著述的作品《财政困境与乡镇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展读该书,掩卷遐思,感慨系之,受益良多,今择其要者而言之。一、情系乡土,儒者仁心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之本;农民是人口的主要部分,是社会之基。农村始终是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是力量之源。因此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农民、小农经济的现代化问题。我党一贯高度重  相似文献   

14.
“今”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下社会矛盾重重、国人道德底线一再下滑的现状,人心改造工程是未竟之业。本文考察三位民国时期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墨耶对话,他们主张墨耶之爱能够为当时社会提供改造人心的精神动力,并以此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今天重新研究这些身为基督徒的知识分子对墨耶的比较研究,对当下改造人心,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积极意义:墨耶之爱的价值内涵不仅对普通人具有道德示范作用,更要求领袖人才先改造自我,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6.
正坚持"深学讲话,领会讲话,践行讲话"的政治方向,做到心有所向民主党派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主动向中共中央看齐的重要抓手,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方向、指导实践。一是真心爱才。农工党作为联系医药卫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充分认识党员人才的重要性,用爱才、惜才之心,对全省农工党党员人才做到  相似文献   

17.
宋朝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恭俭仁恕,可谓"畏天变"而"爱民力"的"儒者皇帝"。在仁宗朝,我们看到了不那么强势的、尊重制度与传统的皇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政治风气与政治制度;仁宗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官僚群体,在这些因素中,无不蕴含着走出朝代更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进行专制,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历史事件,但秦也有博士参议政治的制度。博士多为儒生,又称博士儒生。儒生可以议政,则又与秦不允许人们议论国事,偶语者弃市,使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极端情形相左。博士议政实际上是秦朝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总算让极权专制的秦朝政治能得到一丝丝缓解和疏通。博士在春秋战国时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士乃知识分子,博士即有广博知识的大知识分子,且其中多有儒者。战国末,博士在秦等诸侯国中已成为官称,如魏国即有博士贾祛。秦统一后,所置公卿百官中有博士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  相似文献   

19.
文采新论     
一、引言:文采与文章的统一古之文章就是花纹色彩。《周礼·考工记》云:“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就是说,文章即色彩:青、白、赤。许慎《说文》云:“文,错画也,彩,文章也。”就是说,文彩即花纹色彩。由此可知,古之  相似文献   

20.
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和现实意义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宋儒朱熹曾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大全集·与延平李先生书》)凡为儒者没有不谈“义利之辨”的。义利之说成为中国哲学突出和富有特色的理论领域。本文拟对儒家义利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