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仅以地理位置来探讨政治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赋予地缘政治新的内涵,一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大大超越了传统地理上的边界。东南亚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东盟长期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政策,域外大国在该地区争相扩大其存在与影响。东南亚经济最近10多年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与增长,其意义远远超出经济本身,将对该地区乃至亚洲新的地区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经济体量来看,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如今大国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东盟成为各国积极合作的对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南亚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东盟在过往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应对大国关系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执政后推行了更为积极的东南亚政策,整体上更加重视东南亚,大力发展美国-东盟关系,强调与东盟的对话协商与合作。其原因在于东盟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对美国都十分重要,而美国这些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衰落。美国当前急需解决的内政外交问题太多,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东南亚,东盟与美国在主权、人权、发展观等根本性问题上又差异巨大,加之东盟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因此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存在明显限制。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双方关系的性质变化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基本因素。经济迅速增长和国家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及政治上多元性特点,使地区政治格局表现出大国关系与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问题相互交融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中、美、日、俄四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恰恰在这里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东盟的崛起和向大东盟方向发展将对大国关系和整个亚太地区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威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已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6.
洪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外溢性、联动性特点,不仅影响一国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使整个地区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为理解此类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大国(美国、印度和中国)在巴进行救灾和重建合作的同时,其传统的地缘战略竞争并未消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孟加拉湾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印度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地缘关切,旨在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以区域经济合作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印度在不断提升其海上力量的基础上通过供给公共产品强化安全合作,与周边国家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与域外国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等举措来践履其在孟加拉湾的地缘战略目标。然而,印度强化对孟加拉湾的地缘关切受到域内国家的战略警惕、自身有限的国家实力、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等因素制约。印度的孟加拉湾战略对中国参与该地区事务以及维护海上安全都有重大影响。展望将来,印度在该地区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以及多边机制构建方面仍会久久为功,这将对孟加拉湾地区形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各种地缘因素尤其是海洋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印度洋地区已经决定性地处于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前列,但它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问题丛生和危险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在资源、人口、经济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当务之急普遍地汇聚于海洋领域,海洋是沿岸国家和外来大国集体利益和交叉利益的焦点之所在。作为印度洋地区惟一聚焦于海洋安全的泛区域性合作组织,印度洋海军论坛已成为该地区海军和海岸警卫力量共同讨论海洋安全事务并寻找合作性解决方案的平台。然而,作为传统的海洋大国与正在崛起的海洋大国,美国和中国等在该地区有着重大利益的地区外国家均被论坛首倡国和主导国印度有意识地排斥在论坛之外,这与印度可能的地缘战略意图一脉相承:欲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鉴于中国在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海洋利益,着眼未来,中国应当努力争取获得该论坛的常任观察员或正式成员国地位,着力倡导“和谐海洋”的思想,积极而稳妥地推动对于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伟构想的认识与实践,追求一种开放、包容、全面的海上安全秩序,在确保自身海上交通生命线尤其是至关紧要的能源进口安全的同时,为印度洋海域、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安全、稳定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17年7月,印美日三国在孟加拉湾举行了第21次"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马拉巴尔"联合军演从小到大、从双边到多边,折射出印太地缘战略格局演变和大国战略竞争互动的新态势。印美日三国拉帮结伙搞"小圈子",加剧大国地缘战略竞争,不仅将对未来10-20年印太地缘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给中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带来复杂因素。中国应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推动印太海上安全合作,塑造地区海上安全新秩序,努力走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作为中国西部的主要邻区,对中国西北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日趋重要。冷战后,中亚地区由于民族、宗教和大国博弈等原因,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各种传统的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不断出现。对中国而言,如何充分演绎好中亚各国可靠战略伙伴的角色,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因素的挑战,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地区稳定与发展应尽的历史职责,也是为赢得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杨悦 《国际问题研究》2023,(3):74-96+140-141
为更好地开展对华战略竞争,拜登政府从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实施全方位诱拉。出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平衡大国关系、维护地区安全与促进区域合作的考量,东南亚国家一方面积极对接拜登政府提出的各项合作倡议,另一方面也对美国诱拉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诱拉的可持续性问题担忧加剧。从东南亚国家的回应来看,拜登政府在塑造对美有利的地区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但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有限,尤其是极力诱拉并未改变地区国家大国平衡的战略取向,美国诱其遏华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孟加拉湾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重要性的凸显,日本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表现在高层访问频繁、经济投入规模加大、军事安全外交稳步发展及公共外交不断深化。日本全面渗透孟加拉湾有其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量。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海洋安全合作还会继续深化,这将给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该地区经济、安全秩序构建带来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调整,其与印尼的防务合作有了较大发展。加强防务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其背后有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利益的推动。印尼出于增强地区影响力及应对国内复杂安全挑战的考虑,也迫切期望实现军备现代化。两国间高密度的武器交易和技术合作将对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的显现,中亚成为世界大国和大国集团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中亚五国出于政治、经济和地缘等现实环境考虑,独立以来实行了多元务实的外交政策,游走于大国之间,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较好地应对了非传统安全的挑战,维护了国家利益。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政策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宋效峰 《东南亚》2013,(2):7-13
东南亚是韩国亚洲外交的重要对象,双方关系正在向战略层面发展。韩国的东南亚外交有这样一个特点:以经济外交为重心,同时不断拓展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此外,韩国还通过援助外交、环境外交和软实力外交等手段,更有效地实现其政策目标。韩国的东南亚外交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地区合作的发展趋势,虽然难以超越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制约,但会对中国的地区利益构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东南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玮 《东南亚纵横》2003,(10):19-2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石油形势 ,强调随着外国石油在中国石油消费中比重的上升 ,如何才能安全地获得国外石油已成为中国的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议题。其次分析了东南亚对中国石油的资源和运输安全的影响 ,指出东南亚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方面。再次 ,本文指出东南亚在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最后 ,本文提出为保障石油安全以及加强地缘安全 ,中国应该对东南亚国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蕴岭 《东北亚论坛》2013,(1):3-9,119,127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