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发展范式的演变是历史逻辑的宏观展现,是连续又阶段化的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矛盾关系所构建的"现实的历史",也是实践、理性、价值三者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现实。面对"中国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需要以面向"中国问题意识"的逻辑为发展思路,以"三个层面"实践和"三种形态"生成,重构新范式,全面深化"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引领中国道路发展实践更好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理性。现阶段能否抓住这一历史理性,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相结合,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灿 《理论月刊》2012,(10):57-62
《尚书》是华夏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反映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第一次凝聚成书。探讨《尚书》历史思想与先秦历史思想潮流及整个先秦历史文化的关系,非常必要。《尚书》历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先秦文化印记:它是中国原生本土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最早体现,是史官文化的孑遗;受到周人文化的改造;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色彩和实用理性精神。这一切,与西方史学的类似思想范畴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尚书》历史思想在中国历史思想史上具有肇始之功,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创新成果的形成有其自身的逻辑理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历史课题不断探索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新要求的科学回应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内生逻辑。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和高度而凝练出的一种全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三方面的逻辑合法性:理论逻辑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历史逻辑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实践逻辑是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这三个方面的逻辑分析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在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进步观基础上来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的,二者存在本质区别。在历史进步逻辑起点上,黑格尔确认"理性",马克思确认"生产力";在历史进步逻辑运行上,黑格尔确认"理性的狡计",马克思确认"线性进步逻辑";在历史进步终点上,黑格尔确认"绝对精神",马克思确认"共产主义"。通过三点对比分析,揭开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的内在逻辑规定:历史进步性只是从生产力出发推导出来的线性逻辑规定,由于这一线性逻辑规定合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体求生存谋发展的本质要求,彻底偏离出它逻辑规定的文明都成了死文明,那么,当下世界正在绽放的文明的历史都必然围绕它螺旋式上升运动。共产主义恰恰就是现实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趋近线性逻辑规定的社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沉淀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时代精华。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耦合进路做出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是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升华,在现实性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遵循与发展,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释析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飞来峰""舶来品",它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有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历史逻辑:中国已步入"发展起来"时期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命题,既总结党的历史,又立足党的现实发展,充分汲取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执政规律,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和执政逻辑的统一,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铭书 《创造》2016,(9):26-29
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我们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飞来峰""舶来品",它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有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中央党校韩庆祥撰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一文对此作了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反腐倡廉,为什么要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富有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的反腐倡廉理论。它有着完整的逻辑结构。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灵 《湖湘论坛》2021,34(2):99-109
货币缘起于人类的"社会"需要,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从实物货币到现代资本的历史嬗变,孕育、催生了"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并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与历史契合性。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批判资本的过程中诞生、发展与进步,而"完善"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探明资本的当代逻辑,进而成功利用资本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驾驭资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目标。因而,实现对资本的驾驭,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对资本批判的基本方法,立足于中国应对现代资本的历史经验,吸纳西方现代资本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探索出驾驭资本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国家的民主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式民主能实现"全过程",绝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民主能够"全过程"的最佳土壤。任何一种民主形式都与特定的国家制度相伴而生,有什么样的国家制度,便有什么样的民主形式。中国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飞来峰",它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增添新的"亮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就是要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它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性把握,还应当深化为对其规律性的揭示和对人类意义世界的价值引导,为我们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应对人类生命过程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个"解释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的逻辑目标,包括为社会主义的世界稳定性和世界观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价值支撑,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引导人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其建设理路必须坚持历史逻辑、内容逻辑与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非常重要,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在发展历程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前半程走向了后半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