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我国部分企业一度为规避《劳动合同法》实施,采取了在关联企业内变更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单方操纵企业规章制度等多种行为。该行为为了缩短劳动者的工龄,逃避了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试图从分析关联企业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着手,研究其行为的合法性,分析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供立法和政府相关部门参考,以此更好地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行政与法》2010,(5):116-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目标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抵制、规避行为,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工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职工权益,并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玉军  方鹏 《法学杂志》2012,33(2):24-3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遭遇多种类型的实施困境,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多方采取逃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本文仅就企业、工人双方基于《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从博弈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双重角度论证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困难的必然性以及原因。建议在中小企业中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在企业与工人博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亦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力以及对工人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4.
论劳动合同法中的博弈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旨在改善劳动者的福利状况,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有赖于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以及劳动博弈机制的选择等基本问题的澄清。因此发挥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作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博弈状况是立法完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鲁勇睿  张倩 《法制与经济》2009,(2):74-75,77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旨在改善劳动者的福利状况,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有赖于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以及劳动博弈机制的选择等基本问题的澄清。因此发挥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作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博弈状况是立法完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此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所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也是两个新课题:一是在于如何在新法环境下加强劳动成本管理;二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如何从单向到双向管理转变的不断完善。本文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价值来看此法对企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从2006年3月发布征求意见稿就引发了社会大讨论,这部法律的审议、颁布、实施和修订过程一直伴随着纷繁复杂的质疑和争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劳动合同法》本身价值的认识。经济社会中,合理构建法律可以使私人协商失败造成的损害最小化,《劳动合同法》正是致力于改变劳动者和企业的行为空间,在生产领域促效率,在分配领域促公平。《劳动合同法》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宗旨,力图使劳动者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使命共同体,这才是这部法律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制度设计上,《劳动合同法》通过构建工作场所用工类型体系、指出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管理的突破口、打造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在企业民主管理实质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应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作行为的变化创新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8.
1.全国总工会发现三类违反和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12月5日,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刘继臣通报了目前根据调查了解到的三类违反和规避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法》的行为。一是劝说、辞退甚至胁迫职工辞职,对一部分工龄比较长的职工要求辞职或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二是逆向派遣,让这些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再与本单位指定的某一劳务派遣机构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然后由该派遣机构将这些职工再派回本单位继续工作。三是非法裁员,即一次或分批进行较大数量的裁减人员。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发布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9.
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该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劳动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劳动者的权益被侵犯,而且没有救济渠道,劳动合同法的一个宗旨就是要矫正这个问题。《劳动合同法》以人为本,旨在构建劳资和谐,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法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提高劳动者稳定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已经显现出法律威力。但是部分企业在趋利的心态下采取各种手法和借口来规避劳动合同法,利用种种借口"炒人"或用高违约金"留人",并采取公开或隐藏的手段抵制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劳动者中也有部分人拒签劳动合同。对此,企业、政府、劳动者应该在认识到困难存在的前提下,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基本法性质及其本身特点,该法将对我国企业劳动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并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企业劳动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短期雇佣现象,拖欠工资现象,劳动关系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显得更为必要。相信在未来,我国还将出台一系列的与《劳动合同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到时,中小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将会受到更为细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企业目前的用工成本、用工模式等方面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试对新《劳动合同法》中的有关热点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元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我国所有的劳动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其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2009年1月1日,就在《劳动合同法》生效1周年之际,金融海啸全面袭来,于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也迅速扩散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部法律将如何实施?会不会在执行上"打折扣"?究竟《劳动合同法》是不是"生不逢时"?这些疑问日益成为人们的担忧。那么,金融危机下《劳动合同法》该何去何从?本文对此试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务派遣行业范围之限制面对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用人单位为转移用工风险、规避劳动法律责任而刻意泛化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现象,对劳务派遣的范围应当加以限制。当今用人单位的滥用劳务派遣行为,源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是采用概括式立法的方式,造成各界对劳务派遣范围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理解不一。即便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38条,对《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界定模糊的情形给予了限定解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我国在建设和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的用人制度,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新劳动合同法在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一些用人单位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困境有三个方面:就业者出于整体的用工环境,缺乏与企业博弈的资本;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惜违反《劳动合同法》来降低劳务成本;企业与工人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以及用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权益设定了很高的保护标准。面对企业的质疑,人大法工委强调《劳动合同法》较之《劳动法》并没有进行过多创新。在此立法精神的指导下,针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定性、双薪的支付、劳动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就必须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进行最合理、最善意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08,(1):93-93
“突击裁员”正在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一道风景,在华为辞职门事件渐渐淡出媒体视野的同时,企业关注更多的还是事件背后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劳动立法应遵守三方合作原则。《劳动合同法》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诱发了企业的一些规避行为。但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政府应当理性对待,不应将其一概视为违法。而且,企业的规避行为不仅是出于成本原因,也是因为该法的立法过程未能有效地贯彻三方合作原则。劳动立法中,不能以社会多数意见取代三方协商,依靠惩罚性赔偿不可能建立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三方合作机制,改革妨碍《劳动法》实施的旧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