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信访案件都是涉法涉诉案件。涉法涉诉上访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浚县小河镇原来是一个信访大镇,全镇62个行政村就有16个村常年越级集体上访,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自2004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在信访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行信访听证,变内部处理为公开解决,把处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办公室挪到农村干部群众面前,使工作重心下移,解决了农村大量的疑难信访案件,有力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9):69-69
长春市自去年开始开展信访攻坚战,集中解决重大疑难上访和历史遗留问题,对越级集体上访问题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对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组织了复查复议,对上级要结果的案件逐案督查督办。今年,长春市在坚持常委包县(区)、分管市长包战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包具体案件,建立了党政领导包案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全市的信访“老大难”问题,大大提升了信访案件办结率,收到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孟喆  郭平 《求实》2005,(Z1)
近年来 ,各地群众进京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敏感时期上访的数量有所增长。人们常把涉及公检法处理的案件或是需要用法律手段调整的上访称为“涉法上访”。上访成为当前部分群众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大量越级上访、群体上访 ,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 ,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办公和工作秩序 ,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的社会形象。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的安定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以充分发挥信访作为社会控制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丹 《新长征》2013,(11):54-55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基层群众来信来访数量较过去有所上升,特别是乡镇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多头上访等情况比较突出。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分析这类案件的特点,重视和解决信访举报案件不断上升的问题。一、信访举报案件上升的趋势和特点信访举报信件较过去处于上升趋势。以吉林市船营区纪检监察部门近年受理的基层群众信访举报为例,2007年至2012年,共受理信访举报341件次,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各类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群众信访活动频繁,特别是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已成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乌坎转机"告诉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降低燃点,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越级上访所涉及的问题,创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必须研究当前信访工作特点、产生原因、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政光 《先锋队》2014,(7):13-14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把上访人当家人待,把上访事当家事办"的信访理念,让信访工作回归群众工作的本位。省纪委安排部署的"带案下访解民忧"专项活动,紧扣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集中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涉纪信访案件。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干部作风,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10,(4):40-41
为了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严格防止非正常上访和集体越级上访,维护信访工作秩序,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杏花岭区制定了《信访工作责任耷究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9.
当前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信访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现行信访救济机制在大量社会矛盾面前表现出的软弱和力不从心,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审视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构整个国家的权利救济体系,有效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创立的"三级信访例会"制度,把信访关口和阵地前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再到基层协商民主,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了信访案件的发生,为解决上访问题找到了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法律纷争不断增加.涉法信访案件更是逐年上升。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而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法院作为作为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分析涉法信访案件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以及从源头上解决涉法上访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振通  王俊英 《党史博采》2008,(1):28-29,31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法律纷争不断增加,涉法信访案件更是逐年上升.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而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法院作为作为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分析涉法信访案件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以及从源头上解决涉法上访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虽然《信访条例》规定了信访案件"三级终结制",但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却长期被信访案件"终而不结"、"谁终结、谁被缠"等现象所困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现行的信访终结制度不够完善、上访解决问题的成本较低、属地政府化解信访矛盾的手段欠妥等原因所致。因此,应转变作风,树立群众观念,依法规范信访部门的接访行为,依法做好信访案件的复查复核和督查督办工作,适时修改和完善《信访条例》,进一步规范访民的上访行为,依法终结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在传达民意、促进民主监督、保障公民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监督政府运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信访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日益严峻,非正常上访愈演愈烈,危害性极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访终结机制始终“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迫在眉睫,应该整体设计,总体思路是人大总牵头,一个渠道是法院(检察院),涉诉上访案件由法院牵头解决;另一个渠道是政府信访部门,非涉诉上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协调责任部门解决。对“三审”后上访人仍不服的,人大可牵头进行听证。同时需要通过立法对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5.
《大特区党风》2001,(8):29-29
目前,琼海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信访举报工作责任区,全市上下形成了信访举报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1999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纪检监察信访问题处理不到位而引发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忻州一直是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干部提出"七个为什么":为什么信访案件多?为什么信访问题领导批就能解决,不批就解决不了?为什么有人认为群众上访是"刁民"闹事,有人认为是合理诉求?为什么应该解决的事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群众要越级上访?为什么个别地方和部门信访问题多?为什  相似文献   

17.
松桃自治县在信访工作中带着关爱、带着温暖去化解群众矛盾,信访案件办结率为100%,全县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信访部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受理了大量群众来信来访,使许多信访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为我省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省信访形势十分严峻,大规模的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逐年增多,根据我们调研和掌握的材料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处理信访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处理不好,有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局部社会动荡。因此,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做好群众信访二作,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经…  相似文献   

19.
南江县纪委、监察局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大胆探索,在抓基础、抓基层、抓预防、抓热点上下功夫,使信访问题办结率、信访案件结案率和按期、优质结案率均达到90%以上,使大批信访问题得以及时化解,信访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财务问题是村务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是广大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最容易滋生腐败,也是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关键问题。1995年以前,巴林左旗信访部门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因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而引发的其它社会问题所占比重较大。仅1995年信访部门接待的137件信访案件中,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上访案件就达98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案件95%是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旗委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到了整顿村级财务管理这一“突破口”上。责成组织部抽调纪检、监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