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检察机关,就是要实现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 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是我国检察工作的一项政治优势,也是我国检察机关与西方检察机关的本质区别。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一致,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检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动。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检察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其核心问题是检察权问题。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检察制度的立法几经变化,人民检察工作几起几落,始终都是围绕着检察权的性质、内容、范围及行使等问题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法学理论工作者和检察实践工作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检察权重构的实然性问题,并就我国检察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做了简要的分析.文中还针对现阶段检察权配置的缺陷提出了对重构检察权配置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5.
检察权来源于人民授予,维护人民利益是检察权运行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终极归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检察机关的人民性教育力度,促使广大干警从内心深处打牢维护人民权益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万春 《人民检察》2023,(14):1-9
检察委员会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业务决策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检察委员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在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引,厘清职能定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以检察委员会工作现代化助推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华 《法制与社会》2012,(18):145-146
检察委员会是我国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委员会工作对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及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发挥检察委员会特别是基层检察委员会议事能力和水平,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这一根本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9.
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必须优化配置检察权.应优化配置职务犯罪侦查权、诉讼监督权和法律监督手段,以维护法律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和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涉及检察学、管理学、信息学诸多学科交叉点,也是检察工作中进一步整合检察职能、创新工作机制的汇集点。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贯穿于检察权之目标、运行、实现整个流程,涵括检察权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检察权之目标导向看,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价值目标取向,与检察权在现代司法制度中的公正、效率、秩序的价值观点相一致;从检察权之运行过程看,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改革亦触及其内部运作机理;从检察权之目标实现看,基于AHP方法构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价值评估系统,为检察机关按机关管理价值实现程度提供可供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和谐社会理论背景下出台的,其制定目的或价值取向在于构建社会和谐。宽严相济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刑事司法领域的政策体现,严策或宽策均为手段,采取严策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就使用严策,采取轻策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就使用轻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非偏重于宽或严,而是有统一的适用前提,那就是是否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本文从检察权运行理念之变迁、检察权运行参与主体之多元化、检察权运行方式之转变、检察权运行重心之重构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如何对检察工作的机制进行改革,以使检察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更加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两个公权力机关,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这种制度设计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民事检察工作非常富有实践性与创造性,国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国民事检察权体现的是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公权力对另一种公权力的制约。因此,民行检察不仅需要研究较为宏观的制度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协调与把握好公权私权的关系。一、对民事检察权性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检察权具有分权制衡和保障民权的双重功能.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把满足民众新的司法需求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积极向上的新气象,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仰赖和评价标准也不断提高.检察权应当回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不断满足社会民众对法治需求、保障人权、执法价值等新要求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反腐倡廉、社会和谐、执法能力等新期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党组在反贪污贿赂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黄绵水人民检察院党组是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各级党委设置于同级检察机关的党的领导机构。它是党领导检察工作包括反贪污贿赂工作的组织保证,是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显著特征。党组的设立,对于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特...  相似文献   

15.
夏恺 《法制与社会》2011,(10):283-2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有实践性、开放性、人民性、整体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特征.本文认为,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属性.人民性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并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在实践中,人民性既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政治制度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坚持检察工作人民性就是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在执法办案中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使检察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的愿望,适应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已入正轨,越来越多的检察权运行表现出了司法属性,检察权运行司法化也成为热议话题.检察权运行司法化要依据司法的核心特征来评价现行的检察工作不符合司法的地方,并找准可以司法化的检察权.在检察权司法化的具体构造上,要注意到检察权自身的特殊性,不宜照搬照套法院的庭审模式.从长远来看,检察权司法化既要有自己的机构、工作机制名称、场所,也要有具体的程序设计与主要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18.
吴俊 《法制与社会》2013,(18):155-156
当前学术界对检察权的性质有四种不同的观点,检察权的问题关系到检察机关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试说明检察权是复合性国家权力,进而论证检察权的性质,并结合我国检察工作的实际,提出扩大检察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检察委员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检察权正确行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检察委员会决策机制仍存在决策主体组织结构行政化、决策程序形式化、决策效益弱化、决策执行虚化等问题.立足我国实际,在不损及检察制度的基础和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实现检察权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司法公正的目标,从优化检察委员会组成结构、完善检察委员会的运行程序、优化检察委员会职能、明确检委会办公室运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检察委员会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发现、研究和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有助于科学配置检察权、检察机构,完善各项检察工作,从而实现检察工作在分权制衡及其法律监督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揭示检察工作规律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检察工作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研究检察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