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实现公共决策模式中各要素的动态协同,是优化决策模式、提高公共决策效能的关键。从公共决策模式逻辑体系的五要素是否存在协同效应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我国传统公共决策模式的内在缺陷及致因;立足于我国转型期独特的制度禀赋,从多元化的决策主体、追求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取向、开放动态的制度环境、基于技术评价的决策机制、动态博弈的决策过程五个维度,构建动态协同的现代化公共决策模式,实现转型期公共决策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发展;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着公共资源短缺、信息透明度不高、行政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阐述了构建G2C电子政务供应链的必要性;详述了G2C电子政务供应链概念的提出、理论来源、构成要素和基本模型;论述了G2C电子政务供应链优化的内容、要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决策优化的选择--"电子政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宇航 《前沿》2003,(12):76-7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政府决策模式固有的缺陷在新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深层次阐释了政府决策失效的原因,提出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是克服传统政府决策缺陷、优化政府决策的亟待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决策的角度对官僚主义进行分析是一个较新的认识思路。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导向是治理官僚主义的价值基础,公共决策的体制优化是治理官僚主义的制度保障,公共决策的方式与艺术是治理官僚主义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信息技术对不同层级组织(战略层、管理层和业务层)决策的影响,系统梳理了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信息、决策权分配、决策过程及决策参与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和提出了未来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影响的研究方向: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信息、决策过程及决策参与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公共管理学的政府治理模式理论,验证信息技术互补机制假说;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政府决策中,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府决策及公共组织中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一、公共决策取向的宏观化、市场化。决策者要以市场变化作为制订公共决策的“晴雨表”,时刻关注市场信息,并适时搜集、整理、筛选、加工,制订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公共决策;要通过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使社会各组织间相互协作,良性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公共管理目标;要掌握市场变化发展规律,以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通过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与市场主体,确保市场经济在正确的公共政策引导下步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发展对公共决策体制创新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 ,使公共决策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然涉及公共决策体制的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为公共决策体制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将互联网引入公共决策过程 ,有助于公共决策文化更新、公共决策信息系统更新和公共决策组织系统更新。这不应是个放任自流的过程 ,需要政府予以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阿计 《人大建设》2009,(4):34-36
路线5:倾听民意,公共决策民主化渐成潮流 如今,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决策倾听民意,已成为公共治理的常态。这与以往闭门造车甚至长官拍板的决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9.
许敏 《桂海论丛》2006,22(1):55-57
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遍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能够影响网民的情绪和价值理念,对一些公共决策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网络舆情发展,从而作出科学的公共决策。云治理模式有助于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能够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路线5:倾听民意,公共决策民主化渐成潮流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决策倾听民意,已成为公共治理的常态。这与以往闭门造车甚至长官拍板的决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追溯起来,价格听证制度的引进,是改革开放后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起点。1993年,深圳率先实行价格审价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参政议政、微博问政等新事物的出现,是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公民政治参与领域的重要进展。新媒介化公民参与给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地方政府进一步提高公共决策系统的开放性、进~步优化公共决策机制以吸纳公民参与成为政治生活领域的现实诉求。从有效的公民参与角度看,地方政府公共决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关键在于确立与公民分享决策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与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回应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利益均衡机制与咨询机制,以保障必要的公民参与。与此同时,有必要采取措施规范公民的决策参与行为,保障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谢治菊 《前沿》2010,(21):137-140
在风险社会下,由于群体性事件增加引发政府治理能力弱化、城乡差距过大诱使社会风险程度增加、多元民族价值观冲突激化社会矛盾、生态环境恶化凸显农村治理风险,创新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机制单向、供给管理效率低下,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又受到诸多制约,应通过创新供给主体模式、资金筹集模式、决策模式与监督模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公共决策是公共部门管理行为的核心,而优化是决策的必经之路。决策优化是使政策更加高效的过程,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决策,还包括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及政策修订。现实中,决策优化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和征求意见来实现。但是,依靠民主程序进行不同主体、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参与只是决策优化的一种途径。其实,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使决策过程和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且有效,这就需要引入量化方法辅助决策优化。决策优化的量化辅助要以真实信息为基础,要以事实存在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搭建变量结构框架,目的是厘清决策优化关键因素;其次,要建立变量关系模型,明确关键要素之间事实存在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决策优化依据;最后,要构建政策效果评估指标,通过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效果的对比发现问题,作为二阶优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有限理性,是按照"理性模型"优化公共决策的逻辑前提。而信息技术对有限理性的改善又依赖于"充足的决策信息"、"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主体组织结构优化"等3条逻辑路径。对这些因素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既有制度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变化做进一步考察,使得应然与实然间的张力清晰化。进而说明,对信息技术作用于公共决策所依赖的制度衔接进行研究,比得出应然结论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公共决策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决策体制向现代决策体制、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局面,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努力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要在决策方法和程序的层面上追求科学性,在决策结果的层面上同时追求决策双方利益交易正和博弈的满意决策。要针对当前公共决策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程序失范、制度缺失等方面的不足,在公共决策主体和客体以及二者中介三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主体方面:要提高决策者的整体素质,要树立现代化的决策观念;客体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决策环境,要确立民主决策的基础;中介方面:要综合运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要合理借用外脑,要追求公共决策的程序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5G技术的商用与推广,为城市公共管理的智能化、集约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由于运营理念的滞后性、管理机制的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当前5G技术并未充分应用于城市公共管理之中,难以形成预期的共享双赢的良性格局。对此,应进一步强化5G技术与城市公共管理的对接,逐步探索更为高效、集约的运作模式,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公众充分了解和参与政府决策,有力监督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要在全社会形成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鼓励普通大众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打造民主、高效、协商的社会治理参与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9.
葛琳玲 《人民论坛》2013,(12):48-49,256
公共选择视角将利益概念引入对官员行为的分析,以寻租理论解释利益集团与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宪法约束”理论挖掘财政腐败的制度根源.公共选择理论为财政腐败治理提供了思路:首先,财政腐败症结在于决策规则,因此建议建立“一致同意”的决策模式;其次,决策规则的参与性原则也该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刘晓峰  冯双玉  李志武 《前沿》2006,(10):189-191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进一步说,博弈论研究的是在存在相互外部性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的,因此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1]本文引入博弈论,对组织成员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选择过程进行博弈分析,并构建利益选择过程中的新公共合意空间来完善心智模式,来说明组织成员的利益选择,更加强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均衡过程,并实现由心智模式到新公共合意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