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原有的单位制治理方式已不能成为有效进行社会整合的组织形式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 ,构建新的社会整合体制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区自治是城市治理和社会整合的基础工程 ,加强社区建设有利于城市的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组织数量已达54万多家,自200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10.2%的增长速度,几乎成为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力量。如何将社会组织有效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抑制它们的消极作用,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完善和发展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刘泓 《政协天地》2014,(9):34-36
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与文明层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项战略性任务。而要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就是要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和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的能力及其三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党内民主、社会民主和社会自治进程的有机协调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人民政协,其履职能力现代化,显然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因此,探讨和把握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不仅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直接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有重要意义。关于社区治理,有不同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更关乎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其客观必要性。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构建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作保障、以德治为支撑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幸福。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真正转变为执政党。法治化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化的过程。当前,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法治平台以及治理能力和化解矛盾等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提供者,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力量的构成要素,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赖于新社会组织能力的提升。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局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从现实行动逻辑来看,唯有在宏观国家治理层面做好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法律范导的顶层设计,在中观社会协同层面推进新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资源对接,在微观组织自治层面重点加强新社会组织自身治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公信力与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正确理顺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机制、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乡镇、街道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1月24日,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大会暨社会治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窦玉沛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一字之差,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樊文 《中国民政》2022,(13):25-2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组织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本刊从6个视角透视十年来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组织的殷切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在不同治理领域的积极作用,为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除了斗争,还有理性妥协。理性妥协应成为社会共识和公共理性,成为化解社会冲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各方治理主体的理性妥协和积极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性妥协社会共识化和制度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将更多资源向基层下沉,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成为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趋势。社区网格化治理打破传统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社会"三维权力架构,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治理主体多元、权力与资源分散、组织结构再造等各种挑战,如何发挥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的弊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大大加快,使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受到冲击,构建创新型治理模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三螺旋"模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建中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因为在政府、公民个人以及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于"三螺旋"的结构,所以,通过与"三螺旋"模型比较的方式进行论证,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下简称非公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越来越深入,二者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可以大有作为。一、重庆市江北区社会治理的现实分析重庆市江北区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至此,"治理"成为中国新常态表征之一。国家层面,突出国家治理新战略;社会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新体系;社区层面,注重社区治理新模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之一,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同样,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  相似文献   

16.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再上新台阶的行动号角,部署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方略。要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落实到位,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继续深化改革,就需要执政党、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多方发力,夯实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基础,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基础,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党和国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与社会发展进程。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无疑,对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深刻启示;其三,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步骤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是城市现代化的治理逻辑的承接,也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安全保障.基于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的治理图景,我国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重庆市荣昌区作为全市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理念,理顺纵向架构、完善横向体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先导作用、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创造性形成了综合调处"只跑一地"新实践.重庆市荣昌区综合调处"只跑一地"新实践坚持系统思维,将市域社会治理置于组织、场景与效能的三重辩证维度中接茬推进,创设市域社会治理组织结构体系,整合区域治理网络中多元场景要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