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骆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形减了许多传统美德,正是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涵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继承和发杨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实施“讲一点中华文化故事,创一点玉泉文化作品,传一点民族精神精华,做一点中华美德行为,赞一点传承文化榜样”的“五个一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大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探究、考察、寻访、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在推进“五个一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玉泉区坚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是对中华几千年文化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美德中内化于心、寓教于德的信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文明得以弘扬的必要条件,是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以重视的道德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并且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形式都带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注重人们道德培育与人格形成的精神,有助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进行创新性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和基本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传承、发展和超越。本文从分析古代荣辱观入手,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陈娟  何钟林 《长白学刊》2004,(5):110-111
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并把道德文化的建设提升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他在<民族主义>一书中说:"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于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发扬,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孙中山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开创了近代中国政治历史的一个方面.孙中山先生关于道德文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统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它作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革命道德传统与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我们必须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给予新的诠释,使之成为构建当代军人道德的有益养分。要在对以往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中超越传统,不断地把我军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因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产生的民族文化缺失症,正在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博物馆一直承担着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民办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民办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促进民办博物馆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民俗文化与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发展的漫长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自信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自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新时代文化自信具有传承发展的历史理性和严谨科学的逻辑理性,更具有立足现实、注重实践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写照,是民族生命中的智慧之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力源泉。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心灵传承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8,34(1):84-87
以"心灵传承"概念统摄民族文化本体中属于神秘文化范畴的、以非逻辑或非理性方式传衍的各种心传文化,可回避唯物与唯心、自然与超自然之二元冲突造成的学术困境,并在新的视界中对其进行实像分析和理论构设,阐释其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在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发展困境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面对传统与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今天,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也迫切需要在与时俱进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就是这种继承与发展的结晶。道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决非可有可无,它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具有凝神聚力的重要功能,是习俗传承、文明兴盛的根本保障。家风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主要载体之一;应重视其意义挖掘,应激活其历史忆记,应探索其传续方式,应寻觅其变异症结,应研究其重建路径,让传统好家风在今天能更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