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贪污、挪用、贿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行为,需借助权力与资源、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三个必要条件才能得以完成。其中,权力与资源是指当事人能够掌握或支配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腐败动机是指其应当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主观动机,腐败机会是指其以权谋私时应具有使自己当时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完成腐败行为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腐败问题是个全球性的顽症,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探求腐败发生的根源无疑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文章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除了依靠制度建设以外,还必须从心理源头上控制腐败动机。文章结合案例总结了腐败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又从检察机关的角度,分析了廉政宣传工作的现状和完善对策,以求更好地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3.
腐败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封建腐朽思想作祟,法制不发达不健全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起的价值失范和制度缺陷,民主政治传统的脆弱和双重道德标准的社会心理等.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是腐败的构成要件.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其本质是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要排查廉政风险点和评定风险等级,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过密化”,从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4,(11):26-27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自曝家丑"时称,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这是治理腐败进入科研领域的重要信号。要治理科研腐败,就要懂得什么是科研腐败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预防和惩治科研腐败。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及其作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区分为政治领域腐败、经济领域腐败和社会领域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指公共权力部门的腐败,经济领域腐败主要是指企业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主要是指非政府领域腐败,也叫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如从社会权力机制而言,是权力滥用的表现;从社会伦理环境而言,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恶果。  相似文献   

6.
王广军 《法制与社会》2010,(34):198-19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动机、权力和机会是腐败生成的三个必要因素。要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必须根据腐败生成机理,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动机、权力和机会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筑牢三道防线,隔离三个必要因素,消除腐败生成的必要争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才能达到从根本上防治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3,(2):11-11
我的核心观点就是必须通过规范公权力的方式来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腐败。我认为,腐败的产生和权力不受制约、权力滥用有直接关系:预防腐败,特别是惩治和消除腐败,也必须将公权力纳入法}台的轨道,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制约公权力,规范公权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公权私用、权力寻柑及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以根治腐败产生土壤,从而尽量预防腐败的产生,以及惩处腐败行为.本文在对制度创新的理论阐述和回顾我党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反腐倡廉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惩治和预防制度体系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构建抑制腐败诱因、严格权力运作程序、及时有效监督、增大腐败成本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以期从源头上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10.
进入现代社会,腐败问题依然是人类社会无法除掉的顽疾。国家也正在积极尝试预防腐败的机制力图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当时从当前预防腐败监督机制角度也来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基层预防腐败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在基层政府组织中,普遍存在舆论监督机制不健全、政务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以及预防腐败职能机构独立性差等问题。针对基层预防腐败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建对策和措施,强调应该完善权利约束权力机制、完善腐败惩处机制以及权利监督机制等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基层预防腐败机制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者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起到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就开始有腐败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似乎不应有腐败发生,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也是通过在各个权力职位点上的管理者来实现的,因而只要管理者中间出现谋私者,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会有腐败发生。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是公共权力的伴生物。所以反腐败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刘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1,(34):136-137
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权力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占有性,掌权者容易滥用而走向腐败。权力腐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机制,防范权力腐败。本文主要从权力腐败的危害出发,分析权力腐败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权力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洪民 《中国监察》2008,(17):36-36
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动预防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必须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自觉把部门工作融人大局工作之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排查权力运行中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查找导致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等腐败问题的人为因素,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预防政府腐败,制度是最根本的保障。目前预防政府腐败的制度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政府腐败现象的发生。当前,需要完善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构建预防政府腐败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腐败心理是支配腐败行为人实施腐败行为的复杂心理现象的总称。腐败心理不仅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因,其构成要素的组合状况和特点还决定了腐败行为的性质、类型和发生频次。因此,抑制腐败心理的生成,需要培育积极的心理动力结构要素、合理的心理认知结构要素和有效的心理自控结构要素,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防线。  相似文献   

17.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举措。落实这一原则和举措,就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让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19):12-14
腐败行为首先来自某种腐败的心理,而产生腐败心理是因为有腐败的机会与空间,此空间越大、越长久,腐败心理的形成就越容易,腐败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要预防官员产生腐败心理,必须先堵住可能导致腐败的各种漏洞,要让其在无缝可钻中死"心"。堵漏洞防止产生腐败心理需教育引导,更要通过严密的制度控制,现阶段这方面的建设任务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9.
腐败有掌权者腐败和机构腐败之分。掌权者腐败具有“行为的个别性”和“明显的不合理性”的特点。机构腐败也有两个显著特点:(1)它是机关行为或一定权力系统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责任人;(2)它的不合理性不十分明显,人们对它常常不能形成稳定一致的是非评价。由于腐败与执法的同源性、权力的不受惩罚性、反腐败的法令只能由不腐败的权力创制等原因,对腐败无法像对其他犯罪那样通过严格执法来实现治理目标。在民主政治下,根治腐败的根本出路是贯彻品德原则,建立对官员的品德评价系统。品德评价系统是依据品德标准对公职人员实施辞退、罢免、撤换的政治评价系统。这个系统由执法权自洁系统、监督系统和以公众为力量源泉的基础系统等构成。  相似文献   

20.
涉黑犯罪与权力腐败关系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倩 《犯罪研究》2003,(1):59-61
只要对目前中国涉黑组织犯罪的现状稍做分析就不难发现,权力的失职、滥用等腐败行为为涉黑组织产生和迅速膨胀、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涉黑组织的发展又加剧了权力的腐败。因此,探讨涉黑组织犯罪与权力腐败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防范和打击涉黑组织犯罪还是对于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