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保障的持续引导和支持,社会要着力推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保障的良性互动,家庭要充分发挥农村留老人精神慰藉的基础性作用,农村留守老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提供主要针对城市老年人,关注重点也是如何让城市退休老年人安享晚年,而对于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关注较少,使得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成为难点问题.我国的特殊老年群体主要是指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智老人以及"候鸟老人",即媒体所说的"老漂族"[1].本文以我国"老漂族"为例,分析当前我国"老漂族"在异地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老漂族自身"、家庭、社区以及政府四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力求为解决我国"老漂族"养老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地区以往以家庭养老的生活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中间的高龄老人常常是农村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其中一些人的生活质量往往低于没有子女的"五保老人"。鉴于当前出现的这种留守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服务供给不足、专业性不强、成效不高等现实问题.对湖南部分地区农村进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社会工作服务"三留守人员"及其评价反馈等方面状况,围绕社会工作如何有效、系统介入"三留守人员"支持服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存在劳务繁重、经济拮据、照料缺乏、精神慰藉缺失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家庭成员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加大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留守老人基本权益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的青神、金堂两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人身安全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令人堪忧.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立体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和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当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忽视了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并多途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是提高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留守老人的生活存在劳务繁重、经济拮据、照料缺乏、精神慰藉缺失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家庭成员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加大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留守老人基本权益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留守老人养老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有鉴于此,在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形下,可以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留守老人群体及外出与滞留农村的青中年群体构成的留守老人社会互助保障机制,通过基层社团组织与留守老人互助基金的建立,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保障其生活质量,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我国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可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却日益突出。劳务输出、城镇化进程和“银发浪潮”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他们存在经济拮据、健康状况较差、缺乏感情陪护等困难,同时,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规范冲突的缺陷,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体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特殊关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公共性等特点。这些年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过程中,随着众多社会主体的参与,逐渐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力量共同治理的模式,这一模式显现出多元治理的特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但也有尚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是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表现,主要原因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实践证明,基于"增能"和"优势"视角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关护,是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产生了大量闲置劳动力,加上参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又极微薄,致使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服务业,妇女则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那些常年留驻农村的妇女被社会学家称为"农村留守妇女"。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职业教育,对提高我国妇女整体素质,稳定农业生产,确保我国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在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促使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是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农村的深入调研,揭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以及留守人口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个被称为"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随之出现。她们面临着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感、夫妻情感缺失、教育子女乏力等诸多问题。如何分担背在农村留守妇女身上的生产务农、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重任,减轻压在农村留守妇女心中的教育、婚姻、安全等精神负担,有效地带领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及求学的增加,各地出现"留守"老人,他们不但要照顾自己,而且有的还要照顾其孙辈们,这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特别在农村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方式.面对出现的留守现状,有关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对这部分老人应给予政策导向,帮助这部分老人老有所养,所教,所乐.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的安定,也关系到"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为外出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老人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6名湖南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农村566例留守老人的孤独总分为44.48±9.1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4.15±6.58分,孤独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孤独感较强,社会支持偏低,二者显著相关,提示通过提高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松动下的一群"制度性孤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良性的问题,并逐渐演变成一个长期的严峻的社会性问题。该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笔者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了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制度支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三留守”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独特社会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融人城市直接引起的。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约有2.5亿,这些劳动力以男性和青壮年人为主。在这2.5亿背井离乡的“流动大军”背后是大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他们被统称为农村“三留守”。在这个“流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