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的光辉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地含容政治民主化。坚持推进政治民主化,就会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制度保证。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猛发展,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了学者们不断探究的热点话题。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并推动着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促进社会不断发展。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两者之间存在排斥性和非同步性特点,从而滋生了价值观扭曲、人的异化以及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探寻人的现代化的有效实现途径,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协调推进,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通过相关决定,标志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全面展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进程就是国际关系或对外关系现代化。推进国际关系现代化是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现代化理论则是二战后全球化高潮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要归结于人这个主体。可见,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要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在分析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指出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从建构原则、目标选择和基本途径等方面提出如何建构我国人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高效推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榛树 《理论探讨》2001,43(4):12-15
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8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发达的生产力,而这建立在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靠消灭剥削制度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百年来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确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刘春丽 《理论参考》2009,(11):31-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动力源,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与时俱进,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笑怡 《学理论》2014,(1):71-72
人的现代化思想,是将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达到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和时代背景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发展。其共同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切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就选择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这样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考虑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而且还要符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只有切合初级阶段实际和实现现代化历史要求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内含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1)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三是要不断以教育改革推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与追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实现现代化的政治条件。以邓小平为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重新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初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如何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5)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从而有助于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困境,而生态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走生态现代化之路是摆脱现代化生态困境的出路。生态现代化为努力实现生态转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中国走生态现代化之路的对策: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环保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现代化的演进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场域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现代化事业也是一个不断承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过程。从基于传统、回应现实、参照外来的逻辑向度,考察和分析我国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的三重动力,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构成其发展的本源性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构成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世界各民族异质性文化的互动构成其外生性动力。我国文化现代化既着眼于现实又承古开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现代化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应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明晰:现代化之于中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迎接现代化成为先进政党改变落后国家状态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将现代化定义为工业化,将其作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并在探索中逐步明确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内涵,开启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愈加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可以引领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孙雯 《理论视野》2023,(10):56-61
新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历史原因,新疆现代化起点较低,但经过几十年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和进程中,新疆现代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新疆现代化建设坚持从国情区情出发,在持续推进过程中也积累许多重要经验,最主要的体现是:从战略全局谋划发展,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凝聚人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开展文化润疆丰富各族人民精神世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宗教治理现代化,立足区位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教育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党和国家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各项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系统性治理思维,为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生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教育现代化体系,亟须构建“动态监测——政策调适——科学督导——质量提升”的循环闭合型运行系统,整体提升政策的运行、监测、调适和执行的力度,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19-124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基础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认识与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如果说建设时期更加重视精神相对忽视物质,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物质相对忽视精神,那么新时代则更加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根本遵循,为全面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发展失衡状态,城乡发展失衡尤为突出,农村长期被边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矫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状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使我国现代化在新阶段实现协调、平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价值诉求的体现。在现阶段,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以技术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调整城市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