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集体谈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这一重要思想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三个层面科学全面地概括了男女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性别平等、妇女及女童发展事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这是指导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方面的战略思想,也是全面评估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状况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论断,是指导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加快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的重大命题。实现"三个平等",既需要在法律、政策和制度等层面充分保障,又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更需要广大妇女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用"半边天"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杜洁 《中国妇运》2014,(1):14-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这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本刊特设专栏,回顾历史经验,聚焦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三个平等的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入总结和探索实现三个平等的经验、路径、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李文 《中国妇运》2014,(12):20-21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了"三个平等"的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期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当前,  相似文献   

6.
李线玲 《中国妇运》2014,(11):21-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中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三个层面科学地概括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指南,同时也为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议题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杨慧 《中国妇运》2014,(2):24-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了"三个平等"的思想,即要确保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为新时期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指明了方向:从民主政治建设和实现公民权利视角强调了权利平等;从建成有中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22—24日,2011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在回顾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讨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董玉荣  董磊磊 《前沿》2011,(1):82-85
福利平等强调政府在实现个人福利上的责任,以此来保证每个人都具有从"襁褓到坟墓"的同等福利。然而,德沃金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与批判,认为它忽视了个人责任,没有达到平等待人的分配。但是,福利平等面对这种挑战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不断的调整、修正过程中提出新的阐释理论。其中,福利机遇平等理论体现的尤为突出,使福利平等的发展呈现出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甘肃省抓住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入党代会报告,进入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契机,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趟全国之先河,对实现男女实质平等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平等分享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妇女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对中国社会经济就业领域性别平等发展目标和优先问题的讨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常用的经济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指标研究成果,研究构建了评估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框架和重点指标,并利用1995-2004年数据对全国和各地区经济性别平等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3.
保障女童入学,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敬德 《桂海论丛》2003,19(4):92-94
女童教育不完全 ,也是义务教育不完全。女童是明天的妇女 ,其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基础 ,影响社会的民主、平等的建设进程。只有实现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才能做到教育全面发展 ,做到社会性别公正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年后发展议程 2000年,联合国召开的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包括8项目标和每项下共计21个具体目标。其中目标3直接与性别平等相关,具体目标是"争取到2005年消除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的两性差距,最迟于2015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此种差距"。其它多项目标与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孙平 《前沿》2010,(22):28-31
当代新自由主义将平等价值作为时代主题来探讨.围绕这一主题,罗尔斯提出了以解决现实社会经济不平等为核心的"民主的平等";诺齐克以权利为根基来论证平等,提出"权利的平等";德沃金则将平等价值作为核心来系统阐述其"资源的平等".由于历史性和特殊性的限制,当代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们所关注的都是经济上的平等,这就为我们构建新型社会正义观、平等观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6.
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以期能够客观地反映目前中国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及其地区差异,为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质量处于劣势、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的不平等及生育和节育手术的不平等三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影响了妇女的生计选择;减少了她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因多胎生育增加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导致妇女妇科病增多,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家庭贫困。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作会议总结,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主持闭幕式。陈至立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新时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妇女的解放、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妇女的发展及性别平等是家庭和谐的基点,要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与性别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和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指标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先问题、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内涵和指标框架、指标构建原则,并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社会指标研究不仅体现在研究主题的确定,而且在指标选择、指标定义、指标合成、指标数据收集和指标数据的展示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社会性别问题。只有不断增强研究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实现通过指标和数据反映男女两性的区别和相似性,促进性别平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