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近两年,国内频发儿童遭受虐待、暴力伤害和性侵害事件,特别是河南兰考县一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私人场所发生火灾,造成7名儿童死亡,北京大兴区因为停车纠纷摔死女童,南京一对父母由于吸毒不履行监护责任导致两个女童饿死,山西男童因家族矛盾被挖眼以及多起儿童遭受性侵害案件等,致使儿童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观念对儿童权利的蔑视,暴露出儿童保护制度和体系的缺失,引发了我们对儿童权利和儿童保护工作的反思,增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儿纲)。它规定了中国政府儿童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举措,标志着中国保护儿童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中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因此,保护儿童权利既是履行《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3.
胡燕  孙力 《北京观察》2007,(12):38-40
北京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总人口达到1500万,0-18岁人口约150万。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交通意外伤害成为北京市5岁以下除婴儿外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他年龄儿童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3,(5X):52-52
<正>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与特点在学前儿童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有:交通事故、坠落或跌落、烫伤、烧伤、溺水、动物伤害、中毒、气管异物,窒息等。相关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儿童的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一定的地区差异,如:1岁以内的儿童因窒息而死亡的人数最多;1-4岁的儿童常死于溺水;气管异物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生最多;烫伤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生最多;坠落在3-9岁的儿童中发生的比例最高;交通事故在儿童4岁后所占的比例升高,并延续至8岁;南方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窒息和交通事故,而北方地区儿童更多的是死于窒息、中毒和交通事故;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死因是交通事故,而农村则为溺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13,(10):F0002-F0002
为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百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守护童年”公益行动。“守护童年”公益行动以预防儿童被虐待和性侵为聚焦点,以母亲、家庭和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女童以及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搭建便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网络平台;通过调研、研讨,适时提出有关完善儿童保护及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利用多种方式,向家庭特别是母亲和儿童传播预防儿童受伤害相关知识;开通援助热线,重点为受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和其他救援服务;为受重大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紧急救助;培训心理援助人才,建立具有专业知识的儿童守护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保护儿童免于性剥削和性虐待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同意年龄法作为性法律之一种,在儿童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法域的同意年龄法相比,中国同意年龄法具有同意年龄偏低、过于简单、性别歧视以及在卖淫领域的误用等缺陷,对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免于性侵害相当不利,与《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形成冲突。为制止针对儿童的性暴力,从根本上加强对儿童的性保护,完善中国同意年龄法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各保险公司,各保监局: 为规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健康发展,我会制定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予以印发,请严格遵照执行。现将《标准》执行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08,(2):13-19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严重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有效预防、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解救妇女儿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遵照我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等有关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传染病、先天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曾经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可是现在,意外伤害却成了剥夺儿童生命的罪魁祸首!连白血病、肺炎、心脏病这些病魔都甘拜下风。新华社近日引述有关抽样调查结果指出,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
<正>清晨八点,救护车鸣叫着冲到了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抬下来的是一位被车撞伤的男孩,全身是血,医护人员立即紧张地抢救起来……这种情景经常会发生。目前,在中国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是首要死亡原因,每三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意外伤害包括车祸、溺水、火  相似文献   

11.
何勇 《人民公安》2013,(14):6-8
2012年初,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专家特别致电中国《科学新生活》杂志,对所有中国家长作出这样的呼吁: "儿童伤害是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在中国,儿童伤害的预防教育已在不断提高,但在教育上,可以多注重行为的指导和安全工具的使用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大众、家长、工程技术人员等在认知的基础上,更知道我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广东省各级民政部门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目标,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水平。特别是出台了《广东省加强儿童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广东省进一步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若干措施》,标志着具有广东特色的"大儿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广东全省共有儿童福利机构106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30家,配备村(居)儿童主任27240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788名,初步搭建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儿童服务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91-2020年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文本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儿童生存政策、儿童保护政策和儿童发展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认为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儿童生存政策;补缺为基础,适度普惠为方向的儿童福利政策和促进综合素养的儿童发展政策。科学的政策评估将是未来儿童政策发展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释了儿童权利及其保护原则。《公约》所确立的核心权利有四:生存权利、受保护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是教育权)以及参与权利,其核心精神和理念就是倡导各国举全社会之力,确保儿童权利平等、全面、优先、最大化地实  相似文献   

15.
柳华文 《人权》2011,(6):31-36
2011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儿纲)。它规定了中国政府儿童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举措,标志着中国保护儿童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5,(2):21-21
《儿童权利公约》(下称《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同年9月2日生效。《公约》是世界解决儿童问题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约定,该公约试图努力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他们应该享受的关怀,保护和机会,并明确表明了国际社会为儿童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儿童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是《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处理儿童事务的基本原则,据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为了保护儿童的性权利,我国刑法对性侵害儿童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司法解释从优先保护儿童利益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办理还规定了特别程序,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儿童性保护法中得到体现。现行保护儿童性权利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应优先考虑儿童最大利益完善儿童性保护立法,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制度,建立和落实社会预防和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为了保障单位和个人因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依法享有政府补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4,(2):57-57
山东省嘉祥县民政局李春杰认为,职业乞讨行为给社会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对流浪儿童的伤害更大,应该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规制职业乞讨,保护流浪儿童。(一)设立救助站社工岗位,实施预防性早起干预。在救助站内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和外展工作岗位,运用社工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接待咨询、管理服务、甄别核对和转介服务,对问题家庭潜在的问题人员积极进行早期预防干预,源头遏制职业乞讨群体增加的可能性。(二)借助人本主义互动模式,解救被胁迫流浪乞讨者。通过同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9,(1):46-46
2008年11月26日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儿童安全高层论坛”。论坛旨在进一步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重要性的认识,动员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共同参与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推动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为儿童创设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来自全国有关部委以及省区市相关单位和部分新闻媒体共计120余人参加了论坛。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