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全球化既是世界各国以国际市场为纽带、资本国际化为动力、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为支柱,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同时,又是各国科技、文化等精神文明成果交流、交融的过程。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它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 2 1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把握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挑战表现在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人才流失严重,国家人才安全受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努力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球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开放,保护和创新的政策,沉着应对,趋利避害,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反映全球化趋势的理论的历史特点,指出邓小平关于全球化趋势分析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益凸显的文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以汹涌澎湃之势向21世纪挺进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它似一柄双刃剑,既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作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国际交往扩大与深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协作高度发展的要求,表明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因而它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社会化等方面具有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经济全球化又将为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展开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发展走向决定了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发展结果的内在统一性,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济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域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诞生的,并将在这一进程中继续存在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当今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球化进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既具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苏联模式的单一性、封闭性与备战性特点,使其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走向衰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因此,要积极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促进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中国模式”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客观地阐释它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分析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特征,同时,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从中国发展道路的高度来探讨和研究。作为一个全面性、整体性概念,"中国模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保障,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实现社会现代化所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其鲜明的独特之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对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客观历史过程。文章从全球化这一视角,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既要广泛吸取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创新,加强共产党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经济为主导的自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在全球范围互动的客观过程和趋势。全球化也是一种认识工具 ,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对于指导中国应对全球化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所说,“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民族国家带来机遇,又使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一些国家而言,它并不完全是福音,可能更意味着风险甚至是灾难。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到底是弊大还是利大,目前存在许多说法,意见并不统一。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然后才能分析何种条件下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何种情况下弊大于利。(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实…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完备,它是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全新事业的基本经验、基本理论的总结,它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条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还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展现了社会主义无限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