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7,(5):4-4
加强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各地(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关系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鼓励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行有序的流动,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化与经济发展罗隆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劳动力这一能动的生产要素在地区间流动,无疑对于长期处于封闭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不.发展_。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是相当长时期内、。。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我国_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激海中人一。农业生产实际益要2亿人,其余2.5亿剩余劳精方启龙金进烟亿人J法村进城打工消化2(X:)万一3000万人,大约有r》瞻多紧夜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就业压力相当丸。-”——…  相似文献   

4.
适应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 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机制王耀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从而也产生了一支特殊的党员队伍──流动党员队伍。据统计,1994年,朔州市共有农村支部1782个,农村党员27078名。有...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带来巨大的资源配置效应,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在城乡间是如何分割的,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既有研究进行了述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取消限制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流动的规定,打破就业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是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一些城市出台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规定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在事实上部分剥夺了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劳动的自主权,限制了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流动,不仅有碍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不利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当前,一定要从缓解城乡就业矛盾的双重压力出发,积极探索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新路子,建立城乡双向调节的…  相似文献   

7.
锦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多,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不断增加。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探索出了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为依托,协助街乡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和2012年两轮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稀少事件回归模型,讨论了个体、家庭和村居三个维度要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流动对个体外出流动存在促进作用,另外,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机制仍然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受到家庭成员外出的影响;中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家庭和村居社会网络的连带作用以及当地劳动力吸纳水平的影响;西部地区个体人力资本正向选择性突出,家庭经济水平、村居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同样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流动人口内部存在着异质性,且流动人口产生机制的地区差异不可忽视。未来可在流动距离、流入地选择等维度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对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以及规模经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外,中国已经加入WTO,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由此,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是平原乡镇,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大量劳动力转入第二、三产业,使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力锐减,农田无人耕作。所以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相对于农地来说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流动中的党员.”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党务咨询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苏南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高、劳动就业问题较为严峻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劳动就业先是依靠乡镇工业的崛起,使80年代中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乡镇企业;90年代后,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职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近年来,在“银发浪潮”的冲击下,农民老龄化具有数量多、基数大、速度快于城镇和未富先老等特点。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城市,流人发达地区的一些新经济组织(外资独资、合资、民营、股份制等企业)。其结果,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国家一些粮食主产大省农业劳动力结构形成由青壮年为主干变成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为主干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湖北省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这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农民较快增收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谁在照顾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这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社初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存在两种不同的流动类型,即国家计划控制下的流动和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流动。从性质来看,当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发展性因素,但主要是生存性流动。显然,这与传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并非一致。出于建立计划管理的需要,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了干预。然而,尽管过分的人为干预并不可取,但二元社会的形成并非根源于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俊  杭栓柱  杨臣华 《实践》2004,(2):29-30
新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问题,本质上并不是农牧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由此可见,西部农牧业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城市化,通过实施城市化战略,推动农牧业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究竟如何发展,学术界看法颇多.这里谨将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几点看法谈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贫困地区经济,已经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城市经济和发达地区的参与,农村经济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就难以起飞,相反,离开了农村经济和贫困地区的支撑,城市经济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样难以巩固。因此,在宏观政策的确立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必须同时考虑到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更是促其充分利用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之间的互补功能,准确地把握和协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求得经济的高速成长。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一般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资源丰富而交通闭塞,劳动力富余而人才缺乏,耕地较少而开发潜力大,因此,在加速贫困地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利弊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高达40%,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占农村劳动力的30%,另外还有6000-7000万跨地区流动的农村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在二亿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农村至少还有一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20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350万左右,每年增加630万,如果同期乡镇企业每年能解决500万个就业机会,那么十年累积还将出现1350万劳动力剩余。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收潜力非常有限,大中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如何化解城乡就业矛盾,如何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是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分化成因及态势,对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农民工党员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为了使农民工党员能够经常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广东省南雄市根据农民工党员队伍的特点,完善党组织的设置,创新活动载体,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逐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了使农民工党员找到党组织这个“家”,南雄市在各镇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站,为外出党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对流入党员实行严格管理,解决农民工党员“漏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