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印度法现代化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渊源流长、独树一帜的印度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英国法律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吠陀经》和同时代的非雅利安人的习惯为基础的印度法已经产生,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摩奴法典》等法规汇编,其影响及于东南亚诸国,从而逐步形成印度法系。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受阿拉伯人统治,伊斯兰法虽被引入某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但印度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的古代东方法文化主要包括楔形文字、印度、希伯来、伊斯兰、中国等种类或国家、地区的法文化。古代东方的法文化经历过移植或被移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古代东方法文化移植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两种,即主动式与被动式。主动式是一种被移植方积极、自愿地吸取移植方法文化的方式。一般而言,这是一种和平的移植方式,移植方与被移植方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也不发生激烈的斗争。而且,移植方的法文化往往要比被移植方的法文化先进一些,被移植方是通过吸取移植方的法文化来提高、改善自己…  相似文献   

3.
亚洲三国伊斯兰法的改革——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伊斯兰法概述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又称穆斯林教,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所传播的一种宗教。“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从”,穆斯林指“信徒”伊斯兰教是三大宗教中最后出现的一个,但其传播之广泛是很惊人的。现在它拥有全世界一百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教徒。 伊斯兰法泛指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的法律。阿拉伯语中称沙里阿(Sharia),即“真主安拉(Allah)指示的通路”,比较法学作品中所称的伊斯兰法系,是指所有伊斯兰教法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法系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的最为古老的法系之一。当同为古代法律文明标志的印度法系、中华法系相继灰飞烟灭之后,伊斯兰法系依然闪耀着法律文明之光。本文从古代伊斯兰刑法入手,通过浅析《古兰经》和"圣训"中的刑事法律条款,来探求伊斯兰法——这个有着极强宗教色彩的神秘法律体系中的刑事法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前  言本文所讲的东亚律令法主要从固有法与继受法着眼。在东西方法的历史中 ,法的继受主要是指 :缅甸以及其他东南亚各国法律史上对印度法的继受 ;亚洲、非洲各国法律史上对伊斯兰法的继受 ;日耳曼法律史上对罗马法的继受 ;以及东亚各国法律史上对中国法的继受等。虽然对各种继受的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条件不能作同等看待 ,但是这些法律继受都是各自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 ,即使在两个相邻的法领域中 ,如果没有共同基础和互相需要 ,也不会产生法的继受。例如 ,中国和蒙古虽然相邻 ,但双方的 (法律制度 )也只不过停留在某种程度上的…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法系是现今世界上存在的最为古老的法系之一.当同为古代法律文明标志的印度法系、中华法系相继灰飞烟灭之后,伊斯兰法系依然闪耀着法律文明之光.本文从古代伊斯兰刑法入手,通过浅析<古兰经>和"圣训"中的刑事法律条款,来探求伊斯兰法--这个有着极强宗教色彩的神秘法律体系中的刑事法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阳 《法制与社会》2011,(5):291-291
宗教自产生以来就对法律影响,这是基于法律与宗教的核心都在于统治。法律主要是行为上的约束,而宗教主要是心灵上的指引。但是要实现二者的目的,都要经历相似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印度法、希伯来法、伊斯兰法受到宗教的影响为视角,论述宗教是如何开始影响法律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印度法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其法律具有深厚的宗教哲学基础,与宗教关系密不可分.统治者凭借宗教的强大凝聚力和延续性实现对被统治者的稳定统治和国家的各方面管理,宗教对古代印度法律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代印度法的两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法律文化。这种法律文化以其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色彩闻名于世,并最先激发起西方学者对东方法研究的兴趣。古代印度法律文化有其根深蒂固的宗教基础与民族特性。正因如此,中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印度后,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法数百年的推行对印度法的影响均未获果。18世纪英国人将印度沦为殖民地,强行推行英国法,使印度法纳入普通法系的行列,但印度法并未全盘西化,古老的法律文化传统对其仍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即使在印度人早已获独立的现代法制建设中,这种文化的影响也依然潜移默化的存在着。古代印度…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妇女的法律地位孙小迎一性别歧视较少的东南亚妇女的现状我们惊异地发现,在东南亚这片海阻山隔的土地上,虽经印度文化、儒家文化、殖民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影响,崇尚着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但在妇女地位问题上却有别于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三种法治观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先秦法家所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法治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 ,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三种法治观。虽然这三种法治观都被称作“法治” ,但在治国目的、政治基础、人性假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卫彬 《时代法学》2009,7(1):105-111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各国的宪法问题,而不是国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完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法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通过混合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公法中源"说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绵延至20世纪初,相继得到了洋务思想家、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维新思想家的推磨和倡扬,经历了从萌芽到鼎盛再到衰退的演变历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第一,早在千余年前中国就已经产生国际法。洋务思想家和丁韪良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国际法的实体基础和历史实践。第二,中国古代国际法具有普世价值。维新思想家进一步把孔子及《春秋》说成是近代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把"公法中源"说推向极致。"公法中源"说在晚清的出现与发展深受历史、现实、理论三重因素的共同制约与作用。作为近代一种会通中西公法文化的理论学说,"公法中源"说有其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由于方法错误和理论缺陷而导致的若干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天理与人情为内容的情理观影响、规范着中国传统社会民事法律规则,确立了传统民事法律的最高要求与最低底线,其以儒家礼治思想为基础,以公允、诚信、习俗原则为表现形态,贯穿于古代社会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天理、国法、人情的和谐既是古代封建官员追求的目标,也是民众民事行为的准则,并由此构建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人情社会。在构建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科学地对待传统的情理观,取其世俗化、民族化以及权利义务对等性等合理因素,为制定融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中国民法典所用。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的民族性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现代经济社会演进和法治发展的产物。经济法的产生既受到一国经济社会和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因而具有民族特性;同时也受到来自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影响,因而具有国际化倾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法的发展离不开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国内国际背景。在经济法的民族性与国际化关联互动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平衡,是我国经济法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古典中国法律解释的哲学智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谢晖 《法律科学》2004,22(6):17-26
"仁道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仁道精神"的核心在于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在此影响下,古典中国人的法律生活充满了温情的协调色彩,追求情、理、法的和谐统一。古典中国法律的使命主要是为了辅助地求取一种符合"仁道精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构筑西方社会追求的那种符合个性自由精神和"科学意识"的社会生活。在古代中国,法律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人们并不通过法律达到某种"真知",法律主要执行着实现"仁道精神"的功能,法律经常被变通,甚至被替代。当情与法或善与真发生冲突时,法便要让位于情,真要让位于善。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趋善抑真恰恰就是对实践之善的趋向和对法定之善(真)的抑制。正是这样一种法律解释的价值追求,才使得法律即使自身不能很好地实现德礼教化的功能,也能通过一定的法律解释而通达教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1):85-88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民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调整,而且在国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套用现代的认识范式不能对传统民事法律的内容及形式有足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冬慧 《现代法学》2005,27(1):181-188
罗马法作为人类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关键在于它的借鉴价值。它随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应运而生,顺应罗马政治、经济的需要不断发展,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衰落;但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在中世纪又获得“复兴”。其历史源远流长,以至达到了一个非常发达的程度,它以比较成熟的法学理论、深刻的法律思想、科学的法律体系等特色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与此同时,罗马法的内容极其充实,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被近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不言而喻,罗马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罗马法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琼 《中国法学》2014,(2):205-221
古代西亚地区法律教育是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与其他古代文明发源地相比较,古代西亚地区拥有最早的楔形文字及泥板、最早的学校教育,这些都是法律教育在古代西亚学校教育中生成并存续的外在条件。除此之外,这一地区法律观念、法律渊源与法律教育的生成与发展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古代西亚地区朴素的法律观念和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是萌发法律教育的内在基础。古代西亚地区因此成为人类法律教育的发源地,其法律教育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拟从法律教育传播的媒介、法律传授的场所及法律教育的贡献等层面,追溯这一地区法律教育的印迹,探求对当下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胡兴东 《北方法学》2010,4(1):115-124
中国古代判例法存在两种基本类型:成文法典下判例法与非成文法典下判例法。这两种类型的判例法存在不同的运作机制,但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语境下的法律制度,两者亦有相同的地方。中国古代判例可以分为创制型判例、补充型判例和解释型判例;判例的作用可以分为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适用的依据和作为新立法的依据三种;论证类型有严格类比推理与说理中高度伦理化说理两种;从适用特点上看有相应的逻辑体系,在适用时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