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在东盟国家与其他国家密切接触与合作的地区架构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东盟维护自身利益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倾向。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于政治安全和经济两大领域,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效果。东盟在促进与其对话伙伴合作中具有相对优势,这有助于维护其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然而,鉴于自身体制机制、实力、能力和政治意志的限度,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仍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制约着其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支持东盟发挥区域合作中心地位和协调作用,顾及东盟在双方关系中存在的利益关切,期望东盟在促进区域合作中增强动力。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的两重内涵,实质上是东盟对地区事务自主性的追求。结合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东盟“中心地位”代表着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制度优势,为东盟处理与域外国家的关系提供权力资源。与此同时,东盟“中心地位”作为地区程序和规范的本质,使其维续与东南亚地区机制的变迁相挂钩。基于此,文章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用于分析国际机制变迁的国际组织模式作为分析框架,根据东盟的组织能力、谈判方式,以及其他组织的介入来探讨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维续的因素,并归为内生动力和外部干扰两个层面。在内生动力层面,有效的制度框架是东盟“中心地位”的制度优势基础,东盟的团结凝聚能够加强东盟整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东盟方式”的践行则是通过特定的规范影响地区议题的谈判,三者是推动东盟“中心地位”自我维续的动力,共同支撑东盟在对外交流中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外部干扰层面,东盟对大国关系的协调作用存在限度,域外大国竞争关系的激烈程度往...  相似文献   

3.
后冷战时期, 东盟的对外战略主要表现在构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 力求成长为亚 太地区有影响的一极和强化与区域外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东盟实现其对外 战略目标的两个根本途径是加速一体化发展和构建区域合作机制。东盟把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锁 定在“大国平衡”策略上  相似文献   

4.
“东盟+日本”是“东盟+1”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方式,经济方面的特点以双边合作为主,安全方面特点是争取日本和东盟共同主导地区安全事务。由于日本对地区合作存在较多利己主义考虑,且“日本一东南亚多边伙伴关系要和日美传统双边关系平行加强”.加上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步伐加快,使得日本和东盟的关系相对滞后。在“东盟+3”框架下的东亚地区合作迅速扩展和深化的背景下,日本以“东盟+日本”为切入点,将力图保持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2年,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乌克兰危机升级,东盟面临一系列内外风险和挑战。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以“东盟: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以推动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事项,继续致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东盟共同体,维护东盟统一性和“中心性”。这一年,东盟多次派特使访问缅甸,积极推动缅甸和平进程。原则上同意接纳东帝汶成为第11个东盟成员国,实现东盟扩容。经济上基本克服疫情影响,重视旅游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加强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促进经济全面复苏。对外关系上积极应对大国博弈,进一步巩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合作,将东盟与美国、印度的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成员国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以东盟为中心的外交网络。展望2023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将以“东盟事务:增长的中心”为主题,聚焦东盟内部事务及经济增长中心两大方面,加强东盟能力和有效性、维护东盟的团结及东盟中心地位,促进东盟经济发展。东盟将共同应对国际形势中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东...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东盟工业合作的发展过程与其合作框架的不断演进,认为区域经济合作成功必须具有充分的动力,包括区域内各国政府、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与市场。东盟工业合作在发展过程中其动力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完善。东盟工业合作的成效如何与其动力情况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析东盟高度一体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宪章》的顺利签署表明,东盟各国正在努力改变东盟的松散状态,试图将其建设成为更有凝聚力的地区实体。本文在考察中国的东南亚地区利益结构后认为,一个在经济上实现了内部高度整合,但在政治上仍旧保持内部多元决策机制的东盟较为符合中国的利益。即一个经济上强大但政治上较弱、经济上联系紧密但政治上相对松散的东盟对地区格局的冲击会相对较小。因此,对东盟当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应持欢迎态度;但对东盟未来的政治安全一体化进程,中国应保持高度关注,并提早与东盟进行良性互动,以维护彼此的合理利益和地区稳定,防止出现某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东盟在加强内部经济合作方面,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作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一个主要模式的“增长三角”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展现出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推动着有关地区经济向前发展并对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增长三角”(GrowthTriangle)一般指的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地理上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资源互补和发挥比较利益而共同进行合作的跨国经济区。“增长三角”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和下面几个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90年代以来,由于欧…  相似文献   

9.
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东盟的发展历程,巴里·布赞和理查德·利特尔的国际体系历史观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东盟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种变量合力的结果,东盟也由成立初期的政治—军事型组织逐渐向经济—政治型组织过渡。东盟成员国之间目前并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共有利益和文化形态,因此东盟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共同感意识,从而最终实现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全球经济日渐复苏的背景下,东盟各国总体态势乎稳;面对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目标时间的日益临近,东盟对内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推进共同体建设;对外扩大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在地区合作框架中坚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展望2014年,东盟将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国间的互信与合作,缩小成员国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东盟政策的执行力,为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而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亦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隆德新 《东南亚》2010,(2):36-38
新加坡在东盟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定位,经历了一个与东盟关系的长期互动过程。在东盟成立之初,由于新加坡担心东盟成为印尼在地区谋求霸权的工具,担心过多地参与地区政治事务会威胁到其自身的独立与生存,因此,新加坡更多地是充当着谨慎参与者的角色。随着东盟内部关系的稳定,政治、经济合作慢慢走上正轨,新加坡开始重新审视东盟并修正其地区身份定位。新加坡在与东盟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其在东盟中的身份定位:即东盟发展过程中的低调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10年前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不适应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要求,中国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升级版"有利于提升中国—东盟的双边经济与政治关系,并为RCEP谈判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升级版"谈判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东盟全身心建设东盟共同体影响对"升级版"的投入;个别东盟国家担心进一步开放给本国产业带来冲击;地区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来自中国的谈判难度在增大。在中国与东盟经济都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升级版"建设要以投资来驱动中国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破在基础设施、跨国金融和海洋合作等方面的升级瓶颈,共同打造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旗舰"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国际关系2003年回顾与2004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总的特征 ,是东盟继续在大国间周旋 ,东盟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纷争 ,在本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中、美、日、印度等大国都在竭力地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可能得分最高 ,美国也不甘落后 ,日本试图改变被动的局面 ,印度正在积极推动“向东看”的政策。在2003年 ,东盟的内部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为了修复裂痕 ,有关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一、中国—东盟关系 :进入新的阶段在2003年 ,中国—东盟关系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双方关系从经济合作着手 ,进一步向政治、安全等领域拓展 ,尤其是在政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地区组织,东盟的功能大致可界定为:民主和良治的推动者、地区机制和规范的塑造者、地区安全结构和理念的倡导者、地区国际合作的领导者。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建设过程,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东盟的上述四个角色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虽然在这四个领域,东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东盟成员国间差距依旧比较明显,东盟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在大国主导的权力政治的现实背景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以2009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为标志,可以说开始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规定。然而,东南亚地区要真正实现这一构想,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从其内部看,有成员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及内部矛盾、对安全理念及共同威胁上的认知差异、武装力量难以协调合作、决策机制上弊端等因素;外部因素有:美国根据其战略需要不断调整其在东南亚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未来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不可能是军事同盟,只能是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及非传统安全为重点的合作,其过程必须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建立的一个多层次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16.
东盟成立37年来,不断调整、完善国际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东盟坚持立足东亚,面向世界,与地区外国家和组织建立起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使其充满活力。东盟以形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中国与东盟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正当其时。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数字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厚成果。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的活力,东盟自身发展需求的拉力以及东盟市场对中国的吸引力成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动力。当前,双方的数字经济合作还面临着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不足、地区数据本地化不够、跨境物流与支付体系不健全、域外大国恶性竞争以及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的挑战,需统筹应对。未来,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的推动下,双方在数据安全保护与政策沟通协调、数字抗疫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将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一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一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