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是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要想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不能没有竞争,竞争也不能没有合作。【能力目标】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不忘合作,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尝试在竞争中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竞争和合作意识,既要勇敢地参与竞争,又要以开放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第37题是一道紧扣所学知识、突出重点热点、考查考生能力的辨析题,是一道好的政治试题。但仔细分析它的标准答案还有美中不足,有不全面之处。  第37题有三个辨点。从其标准答案上看:  (1)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这一要点辨析了“知识是力量”这一辨点,但从高中所学的政治知识来看,过于深和难。  (2)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一要点辨析了“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辨点。  (3)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古老的命题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知识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资本和权力,成为支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主体,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努力,包括进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倡素质教育等,使得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的国民素质与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偏低、科学素养不高、主体意识薄弱、法治观念淡薄等  相似文献   

5.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2,(20):61-61
社会是一所学校,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苦难的教育,一个人就不知道苦难为何物、幸福是什么,就不能真正深刻地了解社会,也不可能智慧地忍耐苦难甚至躲避灾难,更不能彻底感悟人生。苦难能使自己奋发,苦难能促自己成熟,苦难能使自己坚强和刚毅。大凡一个成就伟业者,总是先要经历一番磨难。没有苦难关,何来成就感。历经苦难,则须坚信还能创下大业。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最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幸福、什么叫感恩。譬如一个人离开父母独自去闯荡世界,自己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苦难,也能够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生锦句     
◆明确的目标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致力追求什么。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一样。智者都有冷静思考的习惯。意志力源于持续、自觉的行动以及明确的目标。诚实与努力地工作,需要明确的目标引导才能成功。缺乏明确的目标,一生将庸庸碌碌。坚定的目标是成功的首要原则。◆教育或学习教育是开发内在的力量。所有的教育都靠自己体会。你从工作中学到的,比眼前得到的报酬更可贵。倾听才能学习,说话无益。好老师一定是好学生。不一定把所有的知识都记在心里,能够取得所需的知识即可。研究一个人良好的观念,胜过挑剔他的缺点。知识必…  相似文献   

7.
生活情趣是一个人志趣的反映。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能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焕发人的精神,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获得事业的成功起着助推作用。对普通百姓而言,爱好什么,爱好到什么程度,并无大碍。然而,作为领导干部,就不可不慎重了。因为其个人的情趣行为和道德风貌不仅为社会大众所关注,而且还起着示范效应和导向功能,影响民德和民风。  相似文献   

8.
李春燕式的悲剧今后如何避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些什么?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社会的认知是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可能先知先觉,防范意识也如此。象牙塔里的学子,基本上都是“一心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绝少看到或学到人身防范方面的知识。学校里没有这方面的课,家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难以启齿或粗心大意,没有给孩子灌输人身防范尤其是性防范方面知识,于是,便有了歌星红豆猥亵男童事件、无良教师奸淫幼女事件等等。这类案件往往由于受害人的无知、恐惧被隐匿下来,而受害人的身心创痛却是…  相似文献   

9.
一、自由和安全 自由和人身安全,是人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之一,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承认.今天的社会状态下,除因刑事司法等法律政治因素而暂时失去人身自由的人群外,很难想象没有自由和基本人身安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那样的状态是否还能被称作为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水与城市设计、面貌及发展相互依存。全世界有许多城市,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河水从中经过,没有水的城市绝对比不上有水的城市更美丽。试想,如果巴黎没有塞那河,伦敦没有泰晤士河,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纽约没有水,那么自由女神像又将建造在什么地方?如果悉尼没有水,悉尼歌剧院的造型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整个悉尼市还会不会是现在这个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这个观点如果还能成立的话,那么,备课人应当是青年教师或没有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的人。备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什么?答案就是要研究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怎样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什么?应该说你只要想做当代教师,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教师是备不出什么好课的。头脑中没有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的教师备出的课很难有什么重大价值。备课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不要看重自己。你要想在教学阶梯上往上攀登,你就应当相信自己有力量。这力量不仅仅来自…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好的教育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是我个人崇尚的教育生态。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自由,没有评价,没有"特级教师",没有高级职称。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如果没有这些评价,老师能好好干活吗?芬兰就创造了这样一种教育。好在什么地方?第一,高幸福感;第二,高创造力。当生活环境是有尊严的、文明的、没有压力的、没有竞争的,人会变得更懒,还是更有创造力?北欧国家已经用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在,“引进竞争机制”几乎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竞争机制?它有何特征和社会功能?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一、竞争机制的机理特征总体上说,竞争机制是诸主体的竞争活动所造成的相对独立于各个主体的一种规律性力量。这种机制在历史上曾指由生物机体相互竞争所引起,又反过来支配主物生存、发展、演化的动力和制约力,并作为自然力量的一部分,调节着有机机界的和谐存在和平衡发展。人类和动植物不同,主要不靠猎取自然物,而是凭着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自然界的材料和以往社会劳动积累下来的材料加工改制成合乎自己时代要求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因而,竞争的性质也就起了变化,被赋予了自觉改造和创新的特色,竞争帆制也就同自然界“脱钩”,而成为社会规律的一部分。这就是由人们  相似文献   

14.
感悟调研     
我平生酷爱调研。我认为,人的一生有“三个有益”,即开卷有益,调研有益,交流有益。开卷可以获知识,调研可以增胆识,交流可以长见识。1、调研是基本功。调研可以知真情,调研可以获真知,调研可以得真招。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没有决策权,没有调研就没有指挥权。2、调研是清醒剂。不论是宏观调研还是微观调研,不论是典型调研还是普通调研,不论是经验调研还是问题调研,都是为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情,“为什么”是原因,“怎么办”是对策。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第八课第一框设计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是十分必要的。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相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帮助学生树立竞争合作意识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但竞争合作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不可以采用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课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试图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对竞争与合作有一个真实的体会。开头通过一个反映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剧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在将…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现代政府官员的意识更新是必要和必需的。比如树立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其中还包括效益意识。效益意识就是要求政府官员在工作中必须以整体效益为出发点 ,自觉地把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融为一体。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始终贯彻效益原则。一、政府官员是“穿制服的经济人”1.现代政府官员在为公共事业服务时也要考虑效益原则政府是社会中的政府 ,政府官员也是社会中的官员。政府在为支持政府的社会经济力量服务 ,政府官员也站在支持政府的社会经济力量的立场上执政。在纯粹的计划经济时代 ,政府总是认为自己是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对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界定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诞生至今也已70多年。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20多处谈到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少包括“科学求实、节约高效、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三峡大坝精神和“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2006年5月20日下午两点,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在浇筑完最后一仓混凝土之后全线封顶,达到185米的设计高度,提前一年建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世纪工程,把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然而,就这样一个耗时约10年之久、历经3080个昼夜浇筑的大坝,整个建成庆典“花费不到1000元,时间不到8分钟”,没有设主席台,没有一张桌子,没有一把椅子,也没有纪念品,参加活动的代表每人只领到了一瓶矿泉水。就在大坝建成前后期间的各大重要场合,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多次深情地表示:“移民问题举世瞩目,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我们三峡大坝能提前建成,要特别感谢库区伟大的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一位外国首相曾叹道:“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20几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一个国家。”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让三峡大坝提前一年完成,让炎黄子孙为之扬眉吐气?是一种什么精神让百万人民撤离家乡,让世人为之动容?那就是三峡精神。三峡精神内涵是什么?对此,本刊记者专程赴重庆三峡库区和湖北三峡坝区进行深入探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有竞争 ,也有合作。合作是题中应有之义 ,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近二十多年才被认可的。社会主义允许开展和保护竞争 ,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一大创新。为什么要这么做 ,竞争与合作又是什么关系 ,它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一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竞争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和现象。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使用了。庄子《齐物论》就说过“有竞有争”。到了近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先是经济学家热炒竞争 ,接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竞天择 ,自然淘汰” ,一下子 ,竞争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