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从文化的视角对"鬼"的意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是理解该作品的关键,"鬼"在此意指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是个多重"能指",其"所指"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汤亭亭借"鬼"的意象充分展示了中美两种异质文化背景下华人的痛苦、迷惘、希冀,及其寻找文化归属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到了宋代,"扇"意象成为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无论通过"扇"为女性代言,还是借女性"团扇"之悲写不遇之情,还是直言"扇"写词人自己的惜别、怀旧或是寄寓之情,总笼罩着一层颇为感伤的情感色彩.这与"扇"意象本身的文化积淀及宋词总体的情感基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扇"意象在宋词中得到更深更远的发展,充满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通过对二个英译本的比较,讨论水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毛泽东诗词中丰富的水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女子"浣纱"这一情态之所以能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妙用于诗词中,与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唐及唐以前诗文中出现的有关"浣纱"意象的情况作一梳理,揭示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中,她成功地运用了"黑人试图用绸翼飞行"这一古老神话传说并赋予其现代寓意.本文试图对《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飞翔"的意象作出分析,找出这一神话意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深刻意义黑人对自我价值的和对民族文化的探询.  相似文献   

6.
文化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以古诗英译涉及到的几个文化意象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即文化意象的移植、文化意象的浅化、文化意象的替代与文化意象的省译。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李白诗歌中意象跳跃为例,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李白诗歌形成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自唐以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诗史上的评价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它对宫体诗诗风的革新,更是因为其蕴含了超前的哲理价值。"春"、"江"、"花"、"月"、"夜"五意象众多的两两组合中,唯有"江月"组合对世界观的隐喻意味最为深刻。张若虚还对每一意象加以提炼,将其自我意识和内心情怀巧妙地融入其中。全诗的价值观由消极转向积极的变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他的世界观的变化过程:物之客观世界与人之主观世界之间的距离"存在-扩大-磨灭"。现代,诗的受众群体较之古代更为狭窄,内含的价值仍拘泥于旧时情怀。他对世界的观照与沉思方式,有助于诗的现代价值的发掘与转型,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译本颇多,由于对原诗中"白日"意象理解不同,其英译本对"白日"的翻译也存在很多差异。因而可以从这一意象出发,追根溯源以确定其意义,进而用回译的方法检验各个译本对此意象的翻译后而得的效果,以此来探讨中国古诗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山国王"是潮汕民众及其海外华侨的保护神,它"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揭西河婆三山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20世纪以来,三山国王崇拜已被海峡两岸民众视为两岸同根同源的象征,成为东南亚华侨族群文化认同的标志。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传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等七方面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俄国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对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著名诗歌<告别辞·节哀>进行解读.从叙事手法、爱情意象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诗中的陌生化现象以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并试从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两方面挖掘邓恩陌生化思维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从词义联想和意象、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唐开始流行于诗坛的苦吟诗风不仅具有文学上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唐知识阶层重构在科举制发展中逐渐失落的"自我"的一种尝试。孟郊、贾岛等苦吟诗人试图通过"苦吟"重建知识阶层文化上和道德上的优越性,进而重构"自我",而晚唐的苦吟作品则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唐诗人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的传达问题本质上是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在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又受到影视翻译自身的一些特点所制约。文中结合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大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以及承诺的伦理,在影视翻译中对文化意象的处理力求做到语言层面的归化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相结合,既兼顾形式也确保内容的传达。  相似文献   

15.
论荣格的原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心理学入手,追溯原型意象中深层的文化密码,着手文本中隐藏的深层意象,关注读者阅读的心理分析。重新建立了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无数单个作品的系统研究中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香蒲的文献整理,发现唐以前,蒲黄、香蒲并非来自同株植物,唐以后两者渐并为一条,以蒲黄为"香蒲"花粉,造成了香蒲的名实混乱.对安徽合肥周边地区"香蒲"的实际调查中发现,"香蒲"并不香,推断<神农本草经>所载香蒲应为莎草科植物香附Cyperus rotundus Linn.,理清了香蒲的药用源流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化学是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语言文化意象是含载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单位,相当于语言世界图景。语言文化意象的差异造成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试图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通过对俄语词"баня"的语言文化学阐释,揭示其文化属性、民族心理和民族个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正>至20世纪后期,唐宋词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状态。张幼良先生在《当代唐宋词研究论纲》中总结列举出以下诸种研究方法与模式:社会—心理批评方法、文化—心态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模式、诗—史研究模式、诗—心研究模式、艺术美学批评方法、主题分类批评方法、接受美学批评方法、范式批评方法、计量统计研究方法、意象批评方法、审美阐释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他们共同对"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创作,他们的意境构成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相异性反映出他们对人生与社会历史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在行政文化建设中有可适性."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功能对行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行政文化建设中构建"心理契约",要注意从动力点、着力点、基点、落脚点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