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是对行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事项作出某种决定或者选择。行政决策能够执行和执行后的效果关系到政府能否顺利履行职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对其执行情况和决策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建立一套合理、公正、高效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推行、实施、落实决策中心所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活动过程。县级行政执行是县政府在行政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决策和执行的统一。决策在行政活动中具有首要的、主导的、决定性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但是,如果没有执行,决策再好也会为成一纸空文;没有完满的执行,也势必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歪曲决策的本来意图、使实践偏离决策的既定方向。决策的执行是靠人来实施的。谋事在人,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因此,行政中必须十分重视“人际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行为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梳理公共决策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信息处理中的框架效应认知偏差、启发式认知偏差、证实性认知偏差,决策方案选择中的损失厌恶、安于现状、沉没成本认知偏差,决策审议中的群体思维认知偏差以及决策执行中的过度自信和控制幻觉认知偏差等,并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语境,在分析以上认知偏差会产生的决策后果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以期提高公共管理和决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行政执行的障碍及克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行政执行的障碍及克服对策●郭渐强虽然行政管理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极力追求决策实施的信度和效度,但实际上人们发现,决策目标却往往不能如期完全达到,甚至达不到。这是因为,在行政过程中存在着影响、干扰、妨碍执行顺利进行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称之为行政...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对行政决策的执行,有效的行政执行取决于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目前,我国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将革除现行行政机构的弊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新型政府,这对于提高行政执行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分析我国现行行政机构的弊端对行政执行的负面影...  相似文献   

7.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是行政管理赖以运行的基础。行政决策的是否科学又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果。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可能形成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理性障碍。主要是指行政决策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主体对决策问题缺乏足够的相关知识、经验和理解,思维方式和认识不足,因而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常见的认识偏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政策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简单化、照搬式、观望式、象征性的政策执行策略,使得政策结果与目标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政策执行偏差导致搬迁过程中难以全面保障移民利益,因此,移民在接受政策安排时会出于自身的考虑做出理性选择,以平衡家庭生活。政策的执行偏差与移民的理性选择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政策执行偏差是移民理性选择的诱因,而移民的理性选择则会催化政策执行的偏差,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把决策、执行、监督作为相对分离和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的三个系统。我国传统行政体制的弊病在于决策、执行、监督的一体化,特别是监督上的不到位。正像哲学家孟德斯鸠形容的那样,“不受制约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8月25日)沪府办发[2020]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办法》《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管理办法》《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规则》《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督查工作规则》《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王路 《前沿》2006,(4):181-184
本文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起源出发,论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并说明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在行政学理论研究与行政实务上的发展情形。通过对新公共管理决策与执行分离理论的借鉴,提出了在我国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即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5年12月20日集体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必须深刻认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在2006年3月,全国人代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数字治理形式主义即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公共治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化“形式理性”对公共治理的“实质理性”替代现象。数字治理过程中,数字化信息技术执行和拼凑应对偏差叠加,导致“完成任务式”“政治联合体”和“向下考核激励式”三种类型的数字治理形式主义。在发生逻辑上,向上完成任务式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源于唯上主义、单向传导、化约主义和短期主义的拼凑应对偏差;政治联合体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源于纵向组织间基于数字信息系统的共谋性拼凑应对偏差,横向部门间基于数字信息逻辑化的联合性拼凑应对偏差,选择性执行下的策略性拼凑应对偏差;向下考核式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源于数字治理的标准化偏差、政策指标的顶格性偏差、公共治理的分离性偏差。为此,须通过数字治理的技术执行体制改革,从技术和组织的良性互动出发,矫治数字治理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协调论     
一、行政协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1.行政协调是一项经常性的行政行为。任何一项稍具规模的集体活动,都是有组织的管理活动。行政活动要求机构之间、人员之间、物财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合理安排。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活动,内在地要求进行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执行活动追求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但具体的行政执行状况与决策目标的设计要求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这  相似文献   

15.
人大文摘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行政执法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表现之一:对行政法律法规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个别人把行政法规看成是"软"法,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可部分执行或暂时不执行。因而常常出现执行起来不坚决、不严格的现象。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国家的行政工作一直是在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很少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要求,人们习惯执行政策,而不熟悉法律的形式。加之行  相似文献   

16.
省级决策支持体系的构成与分析肖四如省级决策支持体系由信息支撑体系、政策分析咨询体系、决策形成及执行体系、政策工具体系等子系统构成。为了保证省级行政决策的效率,各子系统都要协调配合。本文依据决策科学原理,结合本省的实际作出分析。一、信息支撑体系省级行政...  相似文献   

17.
崔裕蒙 《岭南学刊》2008,3(2):45-50
当下,许多看似科学民主的决策,其结果却出现了重大失误,致使科学发展在实践中屡屡受挫。其失误症结在于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决策权未能科学分解,诸多决策环节在实践中往往成为执行"长官意志"的工具。必须认识到:决策分权是决策立法的前提;生产力和民主政治是推动决策权分解的内在动力。行政决策过程涉及确定议题、方案拟定、方案听证和方案的不可行性论证四个基本环节,按照行政决策运行的内在规律,利用本土政治资源,构建"四权配置"的行政决策体制,既是行政决策立法的基础,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应从体制上将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分开 ,建立和完善公安执行程序 ,规范执行行为。应遵循政府活动透明原则 ,实行公安执行程序和方法的公开化。同时 ,对公安执行进行科学的操作设计 ,建立符合公安执行特点的职位分类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仰文 《桂海论丛》2011,27(4):93-97
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公共政策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政府,挑战着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公共政策冲突的产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公共政策用语选择的模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客观影响,也有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偏差、公共政策制定技术的匮乏、政策执行人员素质的良莠等主观作用,更有公共政策稳定与制度变迁的矛盾、双重行政管理体制的交错摩擦、政出多门的政策决策机制以及政策内容执行的现实困难等复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公民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必然会渴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那么如何让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呢?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