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考察工作是全面了解干部和客观评价干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也是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考察工作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识人失准、用人失误的问题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对组织部门而言,就是要准确把握干部考察失真的判别标准,深入分析干部考察失真的原因,认真总结干部考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防止干部考察失真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干部考察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带病”上岗。对此,干部群众颇有微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带病”的干部上岗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干部“带病提拔”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干部提拔前已“染病”。二是在“染病”的前提下,组织上失察失误。因此,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首要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不愿、不能、不敢违法违纪,保持整个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这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釜底抽薪”之策。同时必须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人手,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识人不准、用人不当、责任追究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下,民主测评广泛运用于干部任前考察、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评先推优等过程之中,使民意的砝码在干部考核考察中不断加重,这是组织人事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的具体体现。有效的民主测评,有利于扩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和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公信度,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带病工作"等弊端,  相似文献   

5.
当下,民主测评广泛运用于干部任前考察、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评先推优等过程之中,使民意的砝码在干部考核考察中不断加重,这是组织人事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的具体体现。有效的民主测评,有利于扩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和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公信度,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带病工作"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又到集中换届年,各级面临大规模的干部调整。对于治理“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严明的纪律要求,但现实中有一种“带人上岗”的不正之风,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琼 《瞭望》2006,(37)
按照中央和省委对今年换届考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四川省委组织部运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德阳绵竹市、遂宁船山区、乐山市中区、达州大竹县、阿坝州茂县、甘孜州得荣县、凉山州布拖县等7个县(市、区)进行了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试点。试点工作对换届中如何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行了严格的问责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秀品 《党政论坛》2010,(24):60-60
“带病提拔”是于部选拔中的一个用语,“海恩法则”是生产安全中的一个用语,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可笔者经过研究(如果可以称之为“研究”的话),发现“海恩法则”与“带病提拔”竞有某些共通之处。如果把“海恩法则”运用到干部选拔中去,对预防干部选拔中的“边腐边升”现象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干部考察不仅是组织部门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保证干部工作达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干部考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受到主、客体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干部考察往往不能反映干部的本来面貌和工作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察失真”,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一些甚至为数不少的的干部带“病”上岗。探索建立一种真实、可靠、科学的考察方法和干部识别评价体系,是当前干部考察工作的难点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强化对干部考察工作的“质检”与优化干部考察的操作过程,谈谈推进干部考察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一些基本构想和思路。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和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优化考察主体,改进考  相似文献   

10.
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凸显的情况下,落实“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于克服“以才掩德”、防止“带病提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开展干部考察情况反馈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近年来,新沂市试行干部考察情况反馈制度,变原来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实现了组织与考察单位、干部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干部考察信息公开范围,对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仔细分析一下那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被提拔任用之前早已是有各种各样重大问题甚至是“五毒”的干部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防止提拔使用“带病”干部。是什么原因导致“带病”干部能够顺利地被提拔重用?是制度、程序、观念、用人失察,还是固执己见?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或前提性的因素是识人的问题,即识人不准。识人者缺乏识人能力是导致“带病”干部得以提拔重用的内在根因。慕绥新、张二江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在提拔任用前早已问题成堆、劣迹斑斑,有的反映还十分强烈,但都合理合…  相似文献   

13.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华亭县认真贯彻干部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严格遵守“十不准”纪律要求,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初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监督体系,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上岗”,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要干净,二要干事,这是胡锦涛同志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组织部门选人用人,就是要按照这个要求。尽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坚决防止和杜绝把不干净、不干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几年来,我们就如何防止干部“带病上岗”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和选人用人公信度,陇西县先后制定出台了《陇西县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干部考核考察和管理中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指标,完善“德”的考评办法,为科学评价干部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平在《党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四难”,即:真实情况了解难、考察对象把握难、考察内容量化难及考察不全定论难。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首先,突出一个“深”字,用好集中考察。一要深入分析干部的述职报告;二要细心甄别民主测评结果;三要重视研究座谈了解的信息。其次,突出一个“细”字,做好日常考察。一要经常观察干部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二要利用特殊机会考察干部的能力水平;三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第三,突出一个“实”字,完善配套制度。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除继续落实好《干部任用条例》和已有的相关制度外,还应探索建立和实行以下四项制度:一是制定考察工作实施细则;二是实行差额考察制;三是建立考察举报和申诉制度;四是建立尊重考察成果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选中用好干部是组工干部的重要工作。但如何在组织考察中科学公正地考察和评价干部,为考察对象“画准像”?笔者认为应做到有“三号”。  相似文献   

18.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声誉,必须坚决防范和杜绝。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近年来,连云港市立足超前防范和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延伸干部监督触角’,前移干部监督关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事后惩戒为超前预警,从制度上改变监督工作信息渠道狭窄、管理力量分散、监督措施滞后的局面,为科学选人、合理用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职把好前沿关口,有效提升了干部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相似文献   

20.
商兆鑫 《党政论坛》2009,(17):45-46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声誉,必须坚决防范和大力杜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