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调节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市场国际化产生国际调节机制。国际调节同市场调节、各国的国家调节互相配合、制约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国际市场调节机制体系。国际调节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制和保障。这种规范国际调节、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律 ,即为国际经济法。国内外国际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他们把平等主体间一般商品货币关系即商事关系也纳入进去 ,是一种大国际经济法观点。大国际经济法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调节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将促使人们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作反思 ,并在国际经济调节及其立法的基点上重构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漆彤 《法学评论》2005,23(6):44-51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从自由市场到社会化市场,再到国际化市场,引起了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的相应演变,即由单纯依靠民商法作为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发展到出现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再到产生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调节的法律保障。国际化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调节机制,即除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和各国的国家调节外,还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调节。国际经济法是基于市场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困扰国际经济法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流派与观点,本文对上述各种见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评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在第26届奥运会期间,笔者以中国首任国际奥委会体育仲裁法院仲裁员的身分赴亚特兰大执行任务,参加了该体育仲裁法院亚特兰大特别仲裁庭的全部相关工作,接触了一些资料和文件,并在昂德拉德诉佛得角国家奥委会(Andrade Vs.Cape Verde Noc)一案中担任仲裁员,从而对国际体育仲裁这一比较新的法律制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国际体育仲裁的概念 与国际政治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相比,国际体育仲裁具有以下特点:(1)仲裁的主体是自然人(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等)、法人(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体育联合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新闻机构等)和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等)的城市政府;(2)仲裁的对象是与国际体育活动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保理是当今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方式。本文具体介绍了国际保理的当事人:供应商、进口商、出口保理商、进口保理商以及他们在贸易当中各自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继而又对各个当事人在保理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国内的贸易各方了解保理内容、应对国际保理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显娅 《行政与法》2014,(2):98-102
国际纳税主体作为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考虑如何降低税负.在减少税负的多种选择中,避税被认为是一种最为“安全”和“保险”的方法.随着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国针对国际纳税主体进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通过单边立法和国际协调规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限制.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反避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程鹏 《中外法学》1990,(6):23-26,80
<正> 一、清代译介国际法的概况 1839年(道光19年),林则徐主持翻译了瑞士国际法学者瓦泰尔(Emmerich De Vattel,1714—1767)的名著《国际法,或适用于各国和各主权者的行为与事务的自然法原则》一书中的若干章节。这是我国首次引进的西方国际法著作。此后,译介西方国际法著作逐渐增多。1864年(同治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把美国学者惠顿(Henry wheato)n,1785—1848)著的《国际法原理》(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1836年)一书译成中文,经总  相似文献   

8.
白红平 《法学杂志》2012,33(10):95-100
文物非法流转的迅速蔓延致使国际争议大量发生,尽管对其解决有多种机制可供选择,但每种机制自身存在的缺陷却限制了其有效性的发挥。同时由于各国法律的差异、国际合作的匮乏,使这一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仲裁,作为一种开放、灵活的路径,将为文物国际争议的解决注入新鲜血液。以海牙国际仲裁院(PCA)为基础,建立专门的文物国际争议仲裁庭将是目前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现状二、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存在的问题三、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展望一、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现状(一)宏观调控法研究综述1.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关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代表性的观点有:(1)"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2)"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者(legal person),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源于其所为的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delictum jure gentium)和损害,这些行为违反了它们承担的各种条约和国际法义务。由于国际组织的历史相对较短,建立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尚在发展之中。然而作为国际层面的法律主体,国际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FDI)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影响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影响,以加深对其认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晚近,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发展进程中一支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全方位冲击。文章认为,这种现象表征了传统国际经济法的诸多问题和深刻危机,这种危机触及到国际经济法的总体架构和理论前提,是一种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南北发展矛盾、国家中心主义、经济中心主义和发展意识形态等。文章尝试提出了解决此种“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思路,具体包括:非政府组织对于国际经济法的信息、生成、实施和争端解决过程的开放准入,国际政治、经济、杜会、人权、文化诸种领域和各种问题的关联互动以及国际经济法从权力模式向法治模式乃至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3.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4,22(8):6-1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目前日炽的一种国际犯罪,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预防和打击,缔结了一系列反恐多边条约。反恐多边条约的实施主要是缔约国的实施(即国内层面上的实施),可以分为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两种模式。反恐多边条约的国内实施于惩治和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恐多边条约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某些弊端或不足,亟须完善,关键是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特别法。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国际法律秩序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重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从“主权本位”和“同意导向”向“人权本位”和“强制导向”逐渐发展演变的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刑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或者说此次重构进程就是在国际刑法的引领之下展开的.然而,目前的国际法体系仍以主权国家的“同意”为基础,恐怕不应以“强制”为导向,但是在国际刑法的发展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强制倾向,而这与国际法的“应然”状态显然有很大的差距.对国际刑法过度扩张的势头应持冷静和审慎观察的立场,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倡导和引导建立包容、多元、平等和公正的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发挥国际法律秩序促进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保障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重要主体,应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承担国际责任。这也是维护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的内在要求。继二读通过《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草案)》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已经开始研究起草了《国际组织的责任(草案)》。鉴于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应地,两套草案有相似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为了处理将来可能发生的涉及中国的国际组织责任纠纷,我们应当重视对国际组织的责任规则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际犯罪分为"国际核心罪行"与"一般国际犯罪",它们源于习惯国际法或者条约国际法,但都被国际公约明确规定.我国缔结、加入了大量规定有国际犯罪的国际公约,而这些公约都要求缔约国通过国内立法对国际犯罪加以规定.因此,在我国全面或者大部分地规定国际犯罪,既是作为条约缔约国的义务,也是防止、有效惩治国际犯罪所必需的措施.鉴于我国的刑事立法特点,我们宜在刑法典中统一规定国际犯罪.即在修改刑法第9条、增加其对国际公约适用灵活性的同时,我们可以将一般国际犯罪根据其侵犯的客体规定于现有各章中,并新增一章"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罪"来规定战争罪、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这些国际核心罪行.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发展三阶段及其法律保护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市场经济从其形成至今,已出现三个阶段,即: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人们通常称之为“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化市场经济。市场及调节机制的发展引起法律同步演变。民商法是市场调节的基本法律保障,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适应国家调节机制和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它是国家调节的基本法律保障,国际调节的基本法律是国际经济法,它同国际民商法、各内国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相协调,维护国际化市场经济秩序。市场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整个法律体系的变革,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法律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的世纪  相似文献   

18.
传染病控制与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力  刘若昕 《法学论坛》2004,19(2):5-11
全球化时代控制传染病这一公共健康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才能解决。WTO及其SPS协议在控制通过国际货物贸易传染疾病方面有一些法律机制。国际卫生条例(IHR)是约束WHO成员国防止传染病蔓延的主要国际法律机制。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传染病的新形势,对国际卫生条例进行了修改,其修改集中于:(1)扩大各国报告义务范围;(2)加强对非官方信息的依赖;(3)各国出现紧急状态时,WHO采取什么控制方式、建议还是其他;(4)争端解决方式。此外,还有信息、媒体、人权等其他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贪贿资金追缴是截断贪贿犯罪利益输送,增大犯罪成本的防控途径之一.国际社会和中国刑法皆以洗钱犯罪作为贪贿犯罪的下游犯罪加以严控,力求用此刑法规范约束犯罪行为.国内从刑法修正案(六)到刑法修正案(九)历经修订,都彰显了以洗钱犯罪控制贪贿犯罪,恢复社会公平正义的立法宗旨.国际社会的《联合国反腐败条约》对涉贪贿洗钱控制也给予了详尽规定.但是司法实践适用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案例实证剖析到司法解释阐述运用,呈现出现实需求紧迫和追缴收益失衡,追缴网络严密和追缴难度日增的矛盾.究其原因,理论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和国际合作皆有可提升完善空间.如能强化理论研究,拓展探讨空间;完善反腐和反洗钱立法,加强涉贪贿洗钱犯罪司法适用;结合国际要求和本土实践,拓展国际司法合作,树立互利互惠理念,构建合作双赢的常态机制,或许能对贪贿犯罪资金追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校法学院学生参与国际模拟法(或仲裁)庭比赛的解读,探讨如何通过赛前的技能训练和比赛中对涉外法律实务的真实体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涉外法律文书写作和参与庭审辩论的技能,熟悉国际法律争端解决场所的规则,并能理解和运用各种国际法涉及的渊源解决各类国际法律争端,对促进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