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洁 《法制与社会》2013,(25):18-19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既需要全球的合作,又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协作中各国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萌芽,蒙特利尔公约使其初具雏形,最后确立于里约会议,成为国际环境法一项重要的原则,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正> 正在创建中的多边投资保证机构是一个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倡导的、以保护外国私人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宗旨的国际组织。1985年10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决定将包含有设立多边投资保证机构的国际公约向该行149个成员国和瑞士开放签字。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另外有若干国家已批准了公约,但此公约尚未生效。外国私人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及其保护,长期以来是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各国对  相似文献   

3.
在广大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支持下,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制定一项崭新的海洋法公约来处理所有有关海洋法的事项和问题。按照联大的这一决议,从1973年12月30日开始,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先后在纽约、加拉加斯、日内瓦和蒙特哥湾召开了十二期会议,于1982年4月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完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工作,并以一百三十票赞成四票反对、十七票弃权而获得通过。到1984年12月9日签字截止为止,已有一百五十九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迄今为止,尚未在《公约》上签字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历时9年的艰难历程;终于以压倒的多数通过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海洋革命”(marine revolution)。①《公约》第十一部分及其各附件规定了国际海底制度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确认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于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七日在日内瓦通过以来已经一年多了。联运公约的制定是继一九七四年《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和一九七八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之后在国际运输领域里取得的又一积极成果,它吸收了海运、航空等各项单式运输公约迄今以来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对国际运输法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法上的技术规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当前保护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中最重要的文件。虽然它在缔约方获取基因资源、技术转让以及互利互惠的分配等方面创设了新的规则 ,但这些规则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斗争、妥协的产物。该公约的签署 ,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环境资源保护协作制度。这一制度 ,改变了过去在环境资源保护的合作领域的单向义务性观念 ,要求双方都有所给予和索取 ,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但这样一种新的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尚需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支持。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制度导致了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法律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在航空运输中,航空承运人(航空公司)和运输使用人(乘客、托运人和收货人)之间,是一种运输合同关系。只有正确地解决这种关系,才能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保护使用人的正当权益。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航空私法会议,于1929年10月12日签订了《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华沙公约》),1933年2月13日起生效。我国政府于1958年7月15日递交了加入书,同年10月18日起该公约对我国生效。《华沙公约》不涉及国际民用航空的原则问题,而只是就“国际航空运输的定义”、“运输凭证和手续”、“承运人的责任”作了统一规定。“国际航空运输”是指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82年4月30日在第十一期会议上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同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开放签字。这个公约长达四百余条(正文320条,9个附件),近二十万字。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公约为海洋经济秩序,甚至为世界经济秩序建立了新的制度,是一部新的“海洋宪章”,是格老秀  相似文献   

9.
龙翼飞  韩钧 《法学家》2006,(6):53-62
在航空运输业由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为成熟产业、法律所依存的经济社会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199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简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以统一华沙体制下的各项公约和议定书为目标,基于航空运输中新的条件和要求对国际航空运输凭证规则和承运人责任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该公约反映了国际航空私法立法的趋势,体现了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可以说,蒙特利尔公约的制订表明规范国际航空运输的民事法律制度重新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该公约不仅是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应该遵循的规则,它对于我国国内航空运输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则和制度对于明确我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及内地与港澳之间所谓的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空运输的民事法律制度、填补有关法律空白提供了很好的法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自1988年1月1日起,一个新的合同法,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调整美中贸易中的大多数合同。这个直到最近还仅为少数行家所熟悉的公约,现在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美国的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何谓《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它在美中贸易中对买卖合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宇 《法学家》2006,21(3):141-146
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华沙公约体系一直致力于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规则,以成功的国际实体法著称于世.然而,各国间在国际航空运输概念的界定以及公约体系适用范围这些基本问题的解释上仍然存在分歧,这直接影响到公约的适用以及统一规则的贯彻执行,也给一些绕过公约而适用本国国内法的作法提供了便利.因此准确界定国际航空运输的概念以及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适用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外正在纷纷议论“新产业革命”问题。一个以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赵紫阳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必须迎接新的产业革命,它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随着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国际技术转让变得日趋重要和广泛,我国最近又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上签了字,因而探讨和研究国际技术转让中的法律问题就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简称ICSIQ,以下简称“中心”)是根据1965年3月18日的“华盛顿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由世界银行发起而建立的一个解决东道国和投资者之间争议的国际性专门机构。“中心”设立的目的旨在给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与其投资者提供一个解决投资争议时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加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投入,以此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中心”以30年的实践证明,其在解决国际投资争议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吸收投资的大国,我国政府不断地通过经济、行政、法律上的各种…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了近九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4月30日第十一期会议上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从1982年12月起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开放供各国签署。《公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作了那些新的规定?它对建立新的国际海洋秩序有什么意义?现就上述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1952年扣船公约为国际上比较广泛接受的航运国际公约,但是,40年来国际航运、经贸发生了巨大变化,集装箱运输取代了传统的班轮运输,船舶抵押、租赁融资有了很大发展,加之1993年5月制定了《1993年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修改1952年扣船公约的必要性已摆到国际会议的  相似文献   

16.
王彩丽 《法制与社会》2015,(3):280-282,296
界定航空代码共享协议是讨论航空承运人的责任承担问题的前提.对于航空公司而言代码共享是一种私法上的合同行为,对于旅客而言它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替代运输方式.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公约中缔约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相关规定,代码共享情形下缔约承运人向旅客承担绝对的法定责任,而实际承运人向旅客承担责任的情形可以在双方的代码共享协议中做出意思自治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1944年芝加哥公约是继巴黎公约以后世界上最重要的航空公约之一,它的内容涉及航空法大部分领域。本公约的缔结目的,是使国际民用航空按照安全和有秩序的方式发展,并使国际航空运输业务能够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健全地和经济地经营。航空公法和航空民法等内容都以该公约作为基石。现就公约的主要内容加以简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表决通过了《73/78防污公约》附则六修正案,为部分新造船舶制定了新的能效技术标准。该修正案是国际层面制定的第一项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行业减排国际法律文件,没有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将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走向及各国造船和航运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海运大国,在减限排问题上将面临更大压力,对相关谈判进程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妥为应对。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马德里举行了由"通过法律争取世界和平中心"组织的第九届世界法会议。来自128个国家约3000名法律学家出席了会议;它们第一次主要关心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以及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一个新的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出席一个国际法学家会议。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给会议的贺电中说,法学家们由于考虑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TRIPS协议和公共健康宣言》引起了在WTO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权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而扩展到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关系。贸易和人权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二者在发展历史和实践中的联系却是不可忽视的。在现有的WTO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都在人权问题上向对方发难。人权迟早会被纳入WTO的考虑范围之内,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将其纳入WTO的范围。《多哈TRIPS宣言》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即就具体问题所涉及的人权达成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协议,采用逐个、渐进的方式将人权纳入到WTO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