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2.
杨畅  唐励 《新湘评论》2020,(5):54-55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鏖战正酣。我们关注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涉及疫情的各种谣言一刻也没有停止,不断地在制造乱局、搅乱人心。当前,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自媒体的高度发达,云传播技术建构起了快捷、立体、全息、互动的新型传播格局,使得这次疫情中的谣言传播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比其他时期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大等特征。尤其是因为疫病的高危性特点,在暂时无法完全知悉病毒本性的背景下,各类谣言客观上更加引起了民众的焦虑与恐慌。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4.
正灾难面前一向多谣言。日本海啸时,引发了"盐慌";流感频发时,板蓝根成热销神药。这些谣言产生于信息不对称。人们传播一个相关信息,一旦合乎传播规范,立即就能以出其不意的速度蔓延开来。再看常识类谣言,比如"木瓜丰胸"、"指甲月牙是健康晴雨表"、"木耳猪血是清肺食物"……你不可能一一查吧,而一旦有所放松,谣言就有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河元 《世纪桥》2012,(19):51-52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谣言会导致大学生伦理道德多元化、失范和迷茫;网络权威渠道的信任危机、网络空间的"蝴蝶效应"和网络话语权的开放性是网络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从主观上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从客观上加强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谣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巨大的能量冲击着整个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分析谣言的生成机理、传播路径及其运行机理,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预防谣言滋生、控制谣言传播;及时公开事实真相,消灭谣言生成和萌芽的种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铲除谣言滋生与蔓延的土壤;健全法制加强管制,提高谣言制造和传播的成本;重塑官民信任体系,唤醒谣言认同与接受的迷途;敦促公众理性思考,增强谣言分析与鉴别的能力成为网络谣言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解放前后,"美国之音""台湾广播"等媒体以及国民党匪特、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原国民党政府的旧职员等制造、散播了许多谣言,如"共产党是共产共妻的"等。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在上海传播的谣言主要特点是意识形态化色彩浓厚,核心政治倾向是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破坏新生政权。这些谣言扭曲和丑化共产党形象,散播虚假消息,给社会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谣言,中共果断开展了反谣言行动,化解了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年来论坛、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崛起,信息传播的速度正在日益加快,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而有一些网络谣言如同病毒一般,每年都会反复发作,或者随着新闻热点演化成新的"变种"出现。由于"腐败""内  相似文献   

10.
谣言传播链是以信息传播链为基础,剖析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主要环节,反映谣言自产生至发送、最终被受众接受并再传播的过程。具体指在信息源、传播媒介、受众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下,谣言所历经的产生、传播、再传播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13.
<正>谣言是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任何社会都存在谣言,谣言无处不在。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容易滋生谣言、传播谣言,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满天飞现象就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解放前后,有两类意识形态化的谣言在社会上传播,一类谣言丑化共产党形象,还有一类谣言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不实消息,在民众中造成恐慌。这些意识形态化的谣言以攻击中共为主要目标,其内容大多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针对社会上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谣言,中共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组织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民众,并利用报纸及电台进行宣传和辟谣。针对给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社会稳定的造谣传谣之人,中共利用法律的手段采取了有效的惩治。这些应对措施化解了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有人开玩笑说: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在官员落马方面,这确实有点道理。但这些谣言有些最终被证实,有些则是彻底的谣言。那么何以判断一个官员落马的消息是谣言还是事实呢?这需要通过多个维度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网络政治谣言因其国际传播的即时性、传播路径的隐形性、"蝴蝶效应"的危害性而对党群关系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预期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前、国内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处置时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展演变后等场域,极易产生、传播与复制网络政治谣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政治宣传的需要、国内社会矛盾频发中利益表达的需要、网络媒体新闻话语权争夺的感官刺激以及网民在负面情绪驱动下的非理性行为是造成网络政治谣言传播的多维诱因,给党群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形成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引发公共政治危机、阻碍党群良性互动等负面效应。对此,必须依靠政府治理系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的透明度;法律支持系统——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实现法治思维转变;信息管控系统——加强网络监控管理,构建谣言预警机制;公民意识系统——提升干群媒介素养,推动党群和谐互动等对策进行治理,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20,(2):40-40
2019年12月24日,腾讯公司发布了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完成的《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三类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套路”分析。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震骇莫名,关涉事变各方的疯狂谣言犹若狂风巨浪不期而来。检视事变期间的谣言,尽管与事件的严重性和舆论信息的缺位休戚相关,但是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混杂、派系斗争与国共政争的较量、国际社会与国内利益的纠葛,种种变量均构成了事变期间谣言散播的共同基础。谣言疯传既因各种变量而起,各方的应变措施皆是通过以此及彼的方式展开。同时,中外记者和媒体也在辟谣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原本作为中伤或欺骗舆论的谣言,却在西安事变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另一种"景观",这又是造谣者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20.
微博信息传播的迅速、聚合和裂变,耦合了谣言信息的传播要求,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的防范与治理,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有效微博秩序,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