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三四岁时就跟着俺爷赶会卖粽子!”今年56岁的邵古同村村民邵长林自豪地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2.
抠爷     
抠爷真抠,不吸烟不喝酒,连打下的细粮都舍不得吃,整天吃玉米面饼子喝红薯干汤,平时也决不沾腥荤,只到过年时才割二斤白亮亮的肥肉一直吃到龙抬头。 那一年,有人送了他三斤油,他吃了两年还有一斤多。 有一天,抠爷和几个人去赶庙会,回来时,抠爷突然捂着肚子向前飞奔,转眼就没了踪影。等到大伙气喘吁吁赶上他,抠爷正从自家麦地提着裤子出来。大伙不满地说:“神经病,我们还以为你出啥事了呢!”抠爷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俺要把大便屙到俺地里肥田。” 抠爷没有别的爱好,闲了就爱坐在校门口看学校里那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或…  相似文献   

3.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三爷爷就早已经去了台湾。我奶奶(也就是我三爷爷的大嫂),还有我爸爸总是私下里时不时地谈到三爷爷,而且每次谈到时,奶奶的表情总是苦涩的,两眼湿湿的。爸爸告诉我,曾祖父去世早,爷爷是长兄,比三爷爷年长10多岁,三爷爷是在爷爷奶奶的关爱呵护下长大成人的,他们有着浓厚的感情。其实,他们谈的都是三爷爷的过去。因为自从1947年,三爷爷去了台湾后的几十年间,奶奶就再没有见过三爷爷一面,可以说音信全无。直到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以后,三爷爷的大名才不时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我们这才知道三爷爷是台湾经…  相似文献   

4.
伫立在青海西宁湟源县日月山的文成公主雕像前,我仿佛听到“当”的一声,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某一天,17岁的大唐文成公主在这里把她手里的“日月宝镜”摔到地上了。这宝镜是辞别长安城里的双亲时,母亲送给她的,说,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  相似文献   

5.
“哈皮牛爷”绝对是没有按照“信雅达”要求翻译的“山寨版”,是我们的独创。  相似文献   

6.
知足常乐     
《乡音》2007,(9)
很欣赏冰心先生94岁时书写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最近又看到《无疾而终》一书,心生感触,拿起笔一吐为快。《无疾而终》的主人公名叫瞎爷,9岁时发高烧之后,左眼什么也看不见了,急得父母泪流满面。瞎爷却对两位老人家说,我还有一只眼看世界,比两只眼都瞎的人强多了。瞎爷长大后。媳妇为他生育了5个丫头,媳妇难为情,瞎爷却说,5个闺女长大后就会招来5个女婿,该是多热闹。与那些儿子有  相似文献   

7.
游记二则     
姚德垚 《黄埔》2010,(3):56-57
青海头 上中学时,读过杜甫的《兵车行》,后来当了教师又讲过这首诗。诗的结尾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本也知道这是揭露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青海头”是泛指边塞古战场;但那荒野白骨、  相似文献   

8.
鲜花慢慢开     
杨向明 《新东方》2000,(6):37-37
受之于一滴甘露,报之于一片大海。这是常人的一种最简单、最平常、最普通的报恩方式。然而,当心灵受到一种特殊的、非凡的爱的震颤之时,报恩的方式就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升华。记得我第一次走进福根大爷的糖果店时,大概只有四岁。一进门我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向福根大爷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福根大爷问:“你有这么多钱吗?”  相似文献   

9.
哈皮牛爷? 是后现代的“火星文”,还是网络脑残派的杰作?都不是。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与澳门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罗柏心夫妇在澳门德高望重。他们的婚姻生活与澳门回归密切相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马万祺18岁的时候,认识了罗格爷的小女儿人称“六妹”的罗柏心。  相似文献   

11.
刘亚楼性烈如火,有绰号日“雷公爷”,在空军中可谓“热度”非凡:“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毛泽东说他“战功卓著”,林彪说他是“天生的军事家”。他自己说:“坐在蒸笼上也要保持中国军人的风度。”  相似文献   

12.
一台风肆虐 ,暴雨如注。1997年10月25日下午5时。地处南国的广东省茂名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报警电话急骤响起。“喂 ,刑侦队吗?去通知你们局长 ,告诉他今天晚上‘火神’要到小东江岸边去索取10万元现金 ,叫他不要轻举妄动 ,否则就叫你们公安局宿舍楼准备好灭火器!”话筒里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又是这个神秘的“火神”!一年多来 ,此人纵火20余次 ,搞得整个茂名市火光冲天 ,人心惶惶 ,并且每次作案前先通知当地警方 ,真是肆无忌惮。“真是岂有此理!”平日轻易不发火的老局长拍案而起 ,白发直竖 ,自己搞了将近30年公安 ,什么…  相似文献   

13.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14.
《人大研究》2000,(3):20-24
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交通建设是重中之重。朱总理视察青海时指示:“修路、修路、再修路。”  相似文献   

15.
受命于危难之时1961年,正当“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青海人民处在深重的灾难之时,中央决定调公安部副部长王昭同志去青海,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我也从公安部随调青海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执行了一条“左倾”蛮干的路线。在农业区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爷 师傅的电话响了。 “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吃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  相似文献   

17.
一这穷地方不容易发。而发了的两个人,又都在镇街上。方圆百十里的人们都知道:砖头爷和石头娃。近六 岁的砖头爷,少了一条右腿,多了一双木拐。石头娃叫砖头爷"三条腿",砖头爷喜哈哈地说:"三条腿才走得稳!"砖头爷就是走得稳。二十岁时右腿患了啥毒疮而从大腿跟截去了。前后花销的近二千元,全是亲朋好友凑的。累累债务,逼着他做生意挣钱:卖过麻花卖过棕子卖过豆腐脑……致富政策刚一实行,他就大着胆子贷款买了辆大客车,苦干七年,挣了好大一笔款子。他卖了车,在街十字路口上盖了三层九间的洋楼,做起了"利民饭店"的掌柜。他招的服务员,八成是残疾青年。饭店生意在镇街十多家同行里,数一数二,钱,自然往柜里揽。谁家急需,砖头爷就慷慨开柜。本来,他那黄金般值钱的楼房,要是出租,每月净得六百元。可砖头爷黑方脸摇着,短手臂摆着,小眼睛圆着,声如洪钟:"不不!我不是要自己一个人挣钱!"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的《想起了“崽卖爷田心不痛”》一文,在机关干部、学术理论界和国企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刊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和文章,谈论此文此事,这里刊出的是其中一篇。  相似文献   

19.
灶,家家户户都有,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设备。《新华字典》中说:“灶,用砖土等垒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这种简单的家庭生活设备,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它,所以,人们尊敬它、敬畏它。随着图腾崇拜的不断发展,久而久之,民间便把它神化了,给了它“灶君”、“灶神”、“灶千爷”之类的称呼。《辞海》中说:“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  相似文献   

20.
有道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青藏高原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7月1日至7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海峡两岸19家媒体的28位记者联合采访了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其间,两岸新闻同行不仅深入了解了西藏、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切身感受了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行情况,而且充分领略了西藏、青海雄奇的山水、瑰丽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