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形态、犯罪手段、社会危害在不断发展和扩大,国内恐怖主义及其他恐怖活动的威胁也一直存在,其中,新疆“东突”恐怖主义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反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战略的高度防范新疆“东突”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各国积极开展反恐行动。中国也深受“东突”恐怖主义的危害。我国应推动反恐怖主义国际协议的签订,加强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司法合作.同时也应注重加大国内反恐怖主义的立法工作。反恐怖主义不是一国之事,需要国内和国际力量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将反恐怖主义的行动统一到国际法的框架之内,“东突”恐怖主义的治理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于晓艳  盛作文 《工会论坛》2006,12(2):118-119
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了中国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的背景之下,“东突”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和新发展,这对中国的反恐斗争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东突”恐怖主义的治理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反恐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灾难。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主要是由民族主义引发的,突出表现为西藏“独立”和新疆“东突”问题。在防范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中,政治和刑法手段只能治标,而社会政策才能治本。通过完善和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经济、语言、教育、移民和宗教等社会政策,瓦解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思想基础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东突”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全文分为三部分:关于“东突厥斯坦”的考证,“东突”问题在新疆的产生与发展,对“东突”问题性质的分析。这些,为“东突”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犯罪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危害,这些犯罪活动不仅冲击局部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宗教观,破坏我国法制,侵蚀当地民族的国家认同信念,而且直接挑战我国的国家主权。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威胁,我国应积极推动反恐立法,完善反恐工作机制,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重视情报、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和预案演练,以有效遏制和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7.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其恐怖犯罪活动不仅冲击局部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宗教观,破坏我国法制,侵蚀当地民族的国家认同信念,而且直接挑战我国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8.
ISIS极端组织已呈溃败之势,但国际恐怖主义威胁远未消失,并出现新的态势。ISIS大量残余势力的跨境转移,使新疆周边地区反恐形势日趋严峻。"东突"恐怖势力与ISIS合流,增大了恐怖主义对新疆的威胁。我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多层次、宽领域的反恐合作,坚持采取综合性的反恐措施,有效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中东地区恐怖势力聚集的背景下,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势力打着"迁徙圣战"的旗号偷渡出境,辗转西亚和中东等地区参加国际恐怖主义战争."东突"势力参与"迁徙圣战"不但是其在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化演变阶段的最新表现,而且体现着国际势力的角逐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我国要采取积极措施谨防"东突"势力以极端主义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破坏新疆的和谐稳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东突"势力从未放弃民族分裂的图谋。在"双泛"思想的驱动下,"东突"势力诉诸暴力恐怖手段,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风险源。从"东突"嬗变的历史及其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表明,打击"东突"恐怖主义的治本之策在于: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实行社会治理+全球治理的双重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从昆明“3.01”恐怖事件引申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3月1日在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恐怖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这是继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东突”恐怖组织实施的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恐怖事件,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除了愤慨、谴责与打击外,更应该反思和反省,在反恐怖的各个环节积极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组织和恐怖主义犯罪现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也存在东突、藏独等恐怖组织的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分析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性和恐怖分子心理测试这一新型技术,以检测潜在恐怖分子和潜在恐怖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东突"民族分裂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与蔓延的成因极其复杂。"双泛"思潮在新疆的传播和蔓延为滋生"东突"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与"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合流,使其转变为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宗教管理的失控致使非法宗教活动猖獗,成为"东突"民族分裂与暴力恐怖分子不断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国际恐怖势力的积极扶持,使"东突"民族分裂势力迅速完成了由单纯的民族分裂势力向以民族分裂为目的的暴力恐怖势力的嬗变,并有恃无恐地从事分裂与恐怖活动;南疆部分地区相对贫困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被"东突"分子所利用成为新时期滋生民族分裂恐怖分子的潜在诱因;现实政策的失误与"东突"分子的频出及分裂与暴力恐怖活动高发之间有着无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是当代世界国家、民族、阶级、宗教等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它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自“7·5”事件以来,新疆恐怖主义犯罪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探讨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打击、防范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深受国际恐怖主义特别是中亚恐怖主义的影响,恐怖犯罪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呈现出恐怖犯罪手段多样、残忍,并极力效仿国际恐怖主义,恐怖活动趋向采用"基地"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选择的作案时间与地点更具有策略性,恐怖分子本土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等特点。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意识形态化,网络恐怖渗透的加剧和"伊吉拉特"的现实威胁日益加大的"东突"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安全观,科学认识新疆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建立健全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预知预防能力,加大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对可疑人员的甄别、核查力度,健全、完善网络、通讯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认识"伊吉拉特"活动的严重危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清醒认识中国面临的反恐困境。  相似文献   

16.
反恐怖主义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是国际安全秩序的重大威胁。当前,我国同样面临着"藏独"、"东突"等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与世界主要国家有关立法相比还比较薄弱。制定《反恐怖主义法》、科学界定恐怖主义及其有关概念、健全预防恐怖主义的法律制度、加强国家级反恐组织机构建设、增设恐怖主义犯罪的有关罪名、对恐怖主义实行严刑政策、完善反恐的程序法规定等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恐怖主义犯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目的基本相同。但二者在构成要件、活动特点和法律适用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由于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罪名设置的缺陷及程序法的缺乏等原因。导致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大多以危害国家安全罪、犯罪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碰的刑法中相关的普通刑事罪名处以刑罚。这不仅抹杀了恐怖犯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普通刑事犯罪的界限,而且导致我们在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时遇到障碍。因此。厘清恐怖主义犯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界限是准确、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新疆暴力恐怖活动在活跃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犯罪目标、时间选择刻意,犯罪地向北疆、东疆甚至内地蔓延,暴力恐怖活动"小群体""个体化"、自杀式增多,暴恐活动的示范效应、报复性增强,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实施暴恐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思想、动员进行暴恐活动成为常态方式,境内外合谋,"东突"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应当从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和蔓延、重点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推动全社会民众参与"反恐战争"等方面,对暴恐活动继续采取高压打击态势。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在长期的反恐斗争过程中,不仅研发了预防和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先进反恐技术,还形成了威胁和报复兼顾的反恐机制,具有反恐体系的协同性、及时性、开放性等特点。我国也是恐怖犯罪的受害国,在预防和打击"东突"等恐怖势力的过程中,可以在借鉴以色列反恐经验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恐机制,防止"东突"等恐怖势力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林喜庆在《网络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文(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中指出,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的结合。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也成了恐怖分子新的武器和新的攻击对象。“网络恐怖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虚拟恐怖主义’’或“信息恐怖主义”。目前对网络恐怖主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