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余飞 《公民与法治》2013,(22):21-21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中学招生工作负责人罗斌告诉记者,南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有一部分学生高考能获得少数民族加分。但2006年以来,学校没有一名考生因获国家或省级的竞赛或国家二级运动员而加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差距太大,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就很不容易了,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本再去学加分特长。”罗斌说,今年学校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上了二本线,农村考生因为资源的劣势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这种竞争。  相似文献   

2.
海棠红 《江淮法治》2009,(14):61-61
正高考加分政策。 至于照顾加分,例如华侨、归侨子女,我以为,完全没有政策加分的必要,考试的前提就是公平,华侨或者归侨的子女,应该和普通家庭子女一样考试面前一律平等。否则,难免我们的孩子会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1,(13):28-28
“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一教授发微博称。网上出现“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  相似文献   

4.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13):14-15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如此严肃的高考当中,分数上的高人一等难道真的就如此轻而易举吗?究竟还有哪些潜规则正在侵害着高考制度的公平?目前的高考加分制度又到底该不该彻底取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加分存废之争颇为激烈。高考加分有实质平等和令人信服的利益为其宪法根基,它应当规范但不应废除。高考加分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行政许可,对于造假等违法加分的处罚应是一种行政处罚,两者都必须依法实施。长期以来高考加分的"法律"依据是教育部和省级招生委员会发布的招生规定,此种中央和地方双重许可的高考加分设置导致现行的高考加分严重失范。国务院应依其职权制定专门调整高考加分的行政法规,该行政法规应取消福利性加分,严格控制鼓励性加分,充分许可补偿性加分,并适度提升加分幅度。为保障高考加分权利,该行政法规还须就高考加分争议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10,(14):18-19
近日有报纸披露,今年湖南不少高考高分获得者为“武林高手”。他们因为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分至20分的高考加分。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高考领域腐败问题的关注。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高校、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7.
张俊林 《江淮法治》2009,(14):60-60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献血加分,在这里非对错暂且不论笔者认为更应关注的是"献血加分"背后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及如何决这些问题,"献血加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透过"献血加分",我们看到的其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血荒、政策出民主程序缺失、加分乱象。如果这些问得不到解决,今后引发社会争议的政策会出现,甚至可能更加荒诞可笑。  相似文献   

9.
又到一年高考时节,有关高考新闻也多起来. 坚持高考的公平公正,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浙江省今年2月公布的高考体育加分新政策中规定,参加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三模三电"等项目团体或个人全国前6名的学生,也可加分.这类比赛相当多,即使地市举行的比赛,只要冠名全国二字,就能获得高考加分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考录公务员时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引起舆论质疑。对于公务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的问题,进行清理,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则应该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行。公共政策既不应该“随心而出”,更不应该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急刹车”,因为这都会让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预见性.从而伤害了公平。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我国对无偿献血是有一定的奖励政策的。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公民献血达到一定数量后,本人和亲属可享受免费输血待遇。既然一人无偿献血全家受益,那通过浦江县出台父母无偿献血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有何不可呢?再者,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中高考加分政策:见义勇为可以加分,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者可以加分。既然这些都可以加分,那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2.
“论文博士”制度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推行多年,应有其合理之处.但大家更扭心,类似的制度引进后,会不会被异化成“特殊学生”不劳而获的绿色通道。这种担心可以理解,因为异化在教育领域已经发生过太多:本意为鼓励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特长生”、“保送生”以及多种高考加分项目,被异化为获得名校入学资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新闻网》披露:日前,根据中共浙江省奉化市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镇(街道)、市级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精神,市级机关各部门也要考核人大工作。考核分值为最高的6分(总分为100),另有10%的加分项目。考核的执行单位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考核的内容相当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2016年5月24日,福建省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8年起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北京、广东、天津、上海、江苏、湖北等20余个省份公布了改革方案.按照2014年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相似文献   

16.
花钱参加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拿到20分的高考加分.此类项目几乎被一些有权势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垄断,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浙江省"三槿三电"体育加分项目凸显了这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北京考生杨天(化名)本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但因为他是"裸考",最终只能无奈填报了一所外地高校。据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透露,高考考生总体照顾加分率超过了18%。泛滥的高考加分,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对于高考生而言,不  相似文献   

18.
从1994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医疗单位(含乡镇卫生院)中全面推行了医德考评归档制度。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市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均实施了这项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约束机制,使医德医风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制定考评标准严格细致考评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医德分解成“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遵纪守法、廉洁行医”等7个方面,基础分80分,为“医德良好”。同时,设立加分项和扣分项。如获得加分或被扣分,则在80分的基础上加减,加减后的分数为考评的实…  相似文献   

19.
周琪 《政府法制》2013,(14):36-36
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意外地成为民主党代表大会的主角。她的演讲在挑剔的美同媒体那里博得了罕见的齐声喝彩,被公认将为奥巴马竞选连任加分。  相似文献   

20.
高考加分事关亿万兆民。考生入学请求权的宪法依据常被误认为是受教育基本权利,其实是平等权。虽然高校在招录过程中依附于政府,但当其行使录取自主权时,该权力的实质是学术权力,来源于科学研究自由。横亘在考生与高校之间的调档行为属于行政许可,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宜继续存在。各省新建或培育高水平大学是保障平等权和科学研究自由的根本之道。北大、清华和热门专业取消奖励性加分,补偿性加分不构成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则能实现平等权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