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有许多中国公民以各种方式移民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支那等地区,一个庞大的中国新移民群体正在逐渐兴起。这一群体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给当地华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的同时,又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对东南亚业已落地生根的华人带来巨大的、但依然未知的潜在影响,例如"再华化"。他们既可能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又可能对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一、史料弥足珍贵,历史沿革久远20世纪50年代,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把满铁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指令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解学诗担任组长,与吉林大学苏崇民两位先生共同承担。至1987年,共出版了八卷本《满铁史资料》,开启了中国学界对日本在华"调查"的研究模式。20世纪90年代,在第一任馆长解学诗的主导下,组建了国内唯一一个专门进行满铁资料整理与研究的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现馆藏满铁资料总计3万余件,还收藏了大幅表格、附图等2 000余幅、日本涉华档案缩微胶片500余卷。这些满铁资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文化、教  相似文献   

3.
荷花意象     
《新民周刊》2017,(35):110-110
近日,"荷花意象——陈燮君陈颖油画展"于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隆重开幕。展出了画家陈燮君、陈颖父女以荷花为题材创作的国画、油画作品。该展览从"荷塘人文""芰荷烟云""云蒸霞蔚""四季荷语"与"暗香抒怀"五个方面进行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郎红 《新民周刊》2012,(13):89-89
4月9日起,"新疆油画全国行——情系神州"国内巡回展览上海站将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期至17日。参展作品共150幅,其中70余幅由"中国写实画派"艾轩、王沂东、杨飞云、郭润文、冷军等50多名艺术家在疆内各地采风写生后精心创作,另外70余幅则来自30多名新疆画家的创作。该活动由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等...  相似文献   

5.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10):66-67
今日的肖像画意在解码肖像,从而成为一个绘画的试验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脸继去年民生现代美术馆对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影像部分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后,今年农历惊蛰雷鸣之际,它拿出了又一个全方位审视的大展——《开放的肖像》(3月10日至5月20日),这次展览展出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推出的架上绘画...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俄图书交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原因,在无法直接触碰苏俄、不了解苏俄的情形下,却满怀热情地去认同或拒绝经由苏维埃所确认的那个俄国,不经学术研究和学理性判断,把原本是在国际反资本主义浪潮下获得成功的苏俄革命这一地域性现象,泛化为一种普世性的规律.1950年代以后,知识界依据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把"解冻"以降的苏联变革理解为背离社会主义,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国际共运的失败.相应的,知识界这种缺乏现代民族国家考量的意见,又成为党政和社会理解苏俄问题的理论根据,在中国社会广泛流行.这种情况几乎持续到20世纪末.反思这些历史性表述,对中国在21世纪提升认识俄罗斯问题的水平、建构恰当的中俄关系,既有历史的警示作用,又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2020年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征程。这必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20年代的大门口,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模样?20世纪20年代之初的中国,面临着如何救国保种。毫不夸张地说,百年前的中国,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国学"与中国的"韩国学"的研究趋势比较为讨论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中国学"一样,中国的"韩国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界的新兴学科的分支。在韩国,"中国学"已经作为最重要的地域研究分支得到巩固。在中国,"韩国学"虽不能与美国学或日本学等相比,但也正成为重要的地域学分支。这不仅是两国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两国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了韩中两国相互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两国学术上也具有开始从与过去确实不同的角度认识关于对方重要性的意义。两国这种关于对方国家的研究,与民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一起,促进了两国人民关于对方国家的理解,扩大共有知识,对长期的新的文化特性的构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出现的研究成果的特性以过于特殊化的意义。一定要利用这些分析现在的研究趋势与解决将来的问题点的资料的研究分析。然而,有必要对目前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研究成果的偏重性与偏差的问题予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1):37-44
作为德国旅游媒介,德语版旅游指南是如何介绍中国、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从中又产生了哪些文化异同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核心问题。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德语版中国旅游指南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实例出发,通过对物质文明异同、文化异同和制度异同特征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界定德语版旅游指南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实现国家统一已经20余年的德国广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质疑和诟病。"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问题又在困扰德国、欧洲与世界。对此问题,本文认为:"德国的欧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德国处于怎样的状态,其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冲击作用一直存在;二战以后的欧洲一体化致力于"欧洲的德国","接纳德国"同时又"防范德国",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德国开始奉行一种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现实主义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至今未变;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在"欧洲的德国"(原则层次)框架中推行"德国的欧洲"(操作层次),包括发展同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关系,是着眼于国际政治的结构性变化,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势之使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万物的声音     
近日,"万物的声音"在西岸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百余年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众多艺术家代表作品将悉数亮相。深入20世纪初至今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腹地,以"物"碰触历史时代脉搏,沉入聆听艺术背后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中亚各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随着官方交往水平的提高,其伙伴关系稳步发展。1997年,"新丝路外交"这一概念总结了日本的中亚政策。21世纪伊始,新的地区伙伴开始受到中亚的欢迎。20多年间,日本与中亚的合作突出了几个特别的领域,即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以及能源资源,其多边外交关系提升到了建立"中亚+日本"的对话机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的中亚战略。日本的中亚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不能看作遏制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关系的政策,应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本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越 《日本问题研究》2003,(3):37-39,43
日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历来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科学的飞速进步又引发了日本职业教育内部的多次改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职教界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思想,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就业人员,发展开放型的职业教育,在改革职业科目和充实教育内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育课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我国职业高中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兴盛、20世纪90年代的滑坡后,在新世纪又出现了复兴的可喜现象,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教育的全面发展都是一个好时机,抓住这一时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彼特 《新民周刊》2012,(38):80-80
2012年8月末,一个名为"多芬真美印象空间"的展览亮相上海来福士广场中庭,引起媒体及众多上海女性的关注。原来,在此之前,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品牌在中国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多芬"真美万千,享我所美"活动,这次展览就是该活动的一大高潮。据报道,多芬"真美行动"吸引了1500万中国女性参与其中。同时,本次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劳务等要素日益突破民族国家的疆界,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融入到这样一个相互依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随着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世界事务,中国的国家利益在空间上也逐步向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扩展,发展海权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回避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美国学术界对中国海权问题日益关注,有关中国海权问题研究的论著不断涌现。本文旨在对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18.
王立新 《美国研究》2015,(2):150-157
<正>以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为肇端,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已经走过了230年的历程。在这二百多年的交往中,两国有过尖锐的冲突和对抗,甚至兵戎相见,但在绝大部分时期,中美之间保持和平、互利甚至友好与合作的关系。从1784年开始的对华贸易有助于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打破英国的贸易封锁,积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资金。大批传教士来华,给中国带来现代性的观念和新式教育,同时也改变了美国对东方的认识,而一波又一波的赴美留学热潮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点心在泰民族中的传播呈现阶段性的不同.唐代以前,泰族先人百越人在与汉人杂居时,引入源自中原的米线食,冠名"中国点心"--"可浓津";唐代以后,中国蓬勃发展的点心文化随着华人移民传播到东南亚,以闽南肉面和潮州馃条为代表,逐渐在暹罗推广,闽南话"肉面"和潮州话"馃条"被借入泰语;晚清广府以点心为主要内涵的广式饮茶文化推动中国点心在泰国的传播,粤语"点心"留在泰语中成为语言印记.各阶段传播的中国点心均在20世纪50年代泰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后才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文艺复兴至19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展览由意大利卡拉拉学院乔瓦尼·瓦拉古萨担任展览策展人,以时间为轴,呈现15-19世纪西方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更迭。包括拉斐尔的《圣塞巴斯蒂安》、鲁本斯的《圣多米提拉》等精品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