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本文探讨丹麦在一战前的经济发展道路,在现有的以国家或社会为主的解释基础上,指出理解丹麦不同的后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国家对这个环境的反应。早期的军事竞争给丹麦政权带来了整合国内政治势力的紧迫感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愿望,这直接导致国家抑制贵族势力和培育独立农民的措施,从而为19世纪农业发展和产品升级奠定了基础。但是,丹麦在欧洲军事竞争中的失利使其逐渐放弃争霸,转而依附强权。这一变化使其政权在19世纪下半期失去了介入经济的紧迫感和动力,因此丹麦19世纪的经济发展成为一种渐进的市场导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明博政府为实现"先进一流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创造性实用外交"。在实用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韩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为此,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由对朝关系、四强外交、全球网络合作外交和全球贡献外交构成的外交构想,努力打造"全球韩国"品牌。纵观其五年的外交历程可以发现,李明博政府努力推动的安保外交、通商外交和全球外交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3.
"全球公域"中所蕴藏的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可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美国依靠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深入探索"全球公域",发现其中的资源。资源开发问题与主权问题、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常常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平衡多种国家利益。在国际社会为任何一种"全球公域"资源开发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美国都在发挥其影响力,力图使国际制度向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洪 《新民周刊》2020,(14):39-39
被认为世界福利最好的北欧国家,连死刑都废除的北欧国家,在疫情下选择平躺,默默选择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是让人不胜唏嘘。拐点还没看到,死亡仍在继续,一些欧洲国家悄悄在变了。以至于一些朋友感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国家看来是准备"平躺了"。以北欧国家丹麦为例,丹麦政府宣布:我们打算重新逐渐开放了。具体计划大致如下:一、4月15日,幼儿园、小学重新开放;二、5月10日起.  相似文献   

5.
主权债务不只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一种"中性"政策工具,在历史上,它起源于"国家间政治",本质上所体现和承载的是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与繁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融资能力——大规模、低成本和可持续地吸引全球资本。这种能力关乎每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任何国家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这一能力不受损害和侵蚀,因此,融资能力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作为一国融资能力最为重要的载体,主权债务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间权力博弈的重要领域。当今全球主权债务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债台高筑,成为债务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积累了巨额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债权,成为债权国。应对全球主权债务格局之变所带来的挑战,是中国对外战略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国化"与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德 《美国研究》2003,17(3):87-104
20世纪以来,美国大众文化一直以猛烈之势向境外蔓延,"美国化"成为许多国家所无法回避的一种全球现象.本文首先探讨了"美国化"的起源与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全球"美国化"的历史演变,然后展示了"美国化"在冷战结束后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巨大挑战."美国化"的确给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它带来的不是全球文化发展的单一化或同质化,而是促进受冲击的国家通过加强对"美国化"的回答来更加适应社会现代性的需要.因此,"美国化"不会改变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遵循"变与不变"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顺应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机遇;推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世界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本书以"展望‘一带一路’新贡献"为主题,选取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28家智库57篇研究报告,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煜 《新民周刊》2020,(1):26-29
2019年,"一带一路"的蓝图更加清晰,理念更加科学,路径更加明确。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是截至2019年11月,"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数据。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4点倡议,即"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是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中国主张,为全球战"疫"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11.
石渝 《新民周刊》2012,(1):42-44
赫勒当天带领着20多名新内阁成员,骑自行车前往王宫,接受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接见。从2012年1月1日起,欧洲迎来一个"女当家",丹麦成为2012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欧洲政坛上将活跃着这位身材高挑、着装时尚、美丽如公主的丹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际话语权的研究通常聚焦在全球性或区域性大国,而较少关注小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不同逻辑。在全球治理时代,国家之间高度相互依赖,全球性挑战不断加大,同时,国际规则的适用性普遍提升。这些新的变化使国家之间存在大量的利益交汇和利益共享,超越国界的全球利益日益凸显。这为一些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国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遇。由于一国的国际话语权既取决于国家实力,也取决于国际道义,因此,国家可以选择提升实力和借助道义这两种主要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从实力路径看,小国既可以选择"自力更生"的内向策略,也可以选择"联合自强"的外向策略;从道义路径看,小国可在特定的功能领域,借助现有的和参与制定的全球治理规则赋予的国际道义来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道义基础。由此可见,国家实力并非国际话语权的唯一来源,在全球治理时代这种表现更为明显。倚重国际道义的小国也可以获得超越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全球治理近年来出现全球性减弱而地域性和国家性增强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治理出现"倒退"或"反转"。由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因其而生的全球治理并没有丧失规范上的合法性,在实践层面,全球各地区协同治理也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流趋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上的全球治理的关系入手,论证了全球治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全球治理的这种地域性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全球治理中出现的"新"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并非"新"现象,只是全球治理地域性特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与美国、中国等国家相比,俄罗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并非全球卫生治理的首要贡献者,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回顾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过程,可以发现,自2011年以来,俄罗斯从融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以防治艾滋病为核心的全球卫生治理,逐步转变为追求全球卫生治理中的独立主导地位。俄罗斯围绕世卫组织等联合国机构,以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为抓手,以重大峰会为契机,优先推动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理,建立并维护独立于西方的、以俄罗斯周边地区为核心的卫生安全体系。维护日益演变的卫生安全利益、扩大基于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全球影响力、应对西方国家对俄卫生利益的挑战,是俄罗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动因。当前,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合作空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也为未来中俄全球卫生合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8日,以"德国大选后的中德关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德论坛"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原同济副校长董琦致开幕辞。董琦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的关系目前正处于中德建交45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德国大选后,无论是哪个政府上台,全球经  相似文献   

17.
吴健 《新民周刊》2020,(8):13-17
毋庸置疑的是,当中国为各国防控提供"窗口期"之际,制造分裂的人只能带来灾难,只有全球团结才能阻击病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德尔维什将之总结为"负责任的国际主义"。"这是决定性时刻。"2月27日,针对欧亚多国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采取"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方案,即"每个国家必须同时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为本国可能发现的零散病例、聚集性病例、社区传播乃至持续社区传播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国内既有研究较少讨论北欧国家"小国军事化行动"倾向的产生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武装干涉行动全程都有北欧国家的参与,其中丹麦对武力的使用更有显著的偏好。这挑战了国际社会对北欧社群"和平中立"的传统认知。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及对小国关注度的提高,对北欧国家的研究也不能仅限于社会民主福利的讨论。本文借助第三类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分析了国际体系层面提供给北欧国家的信息范围和性质,认为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刺激了北欧国家的对外政策转向。它们将整合后的单元层次因素视为干预变量,增强或扭曲了体系刺激,造成了冷战结束后北欧国家采取整体追随美国和北约,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产生分野的不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原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过时,而向适应新形势的"东西方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步履维艰,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的危险。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理念和方案。与之相对照,美国奥巴马政府以来"逆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全球治理中不断缺位和错位。尽管如此,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中美两国应努力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建立良性互动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选用近年来被广泛推崇的、经济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果的英国、荷兰、丹麦、西班牙以及经济社会改革严重滞后的德国为例,通过对这些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观察与分析,从中提炼出改革的措施和主攻方向,以及改革成功的共性与不同之处,使我们在学习、借鉴他国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得到某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