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003年6月13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接受了哈萨克斯坦第五任总理塔斯马加姆别托夫的辞呈,同时任命达尼亚尔·肯热塔耶维奇·艾哈迈托夫为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2.
(上接2002年第12期) 三、"9·11"恐怖袭击前后的东南亚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力量--二十年里第五次严重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危机.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也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没."15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情报系统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7月24日,美国会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联合发表一份关于"9·11"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在分析了"9·11"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对美国政府特别是情报部门提出了改革建议.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情报安全部门的任务、体制和组织机构一直处于调整和改革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31日,阿卜杜拉·阿哈迈德·巴达维继马哈蒂尔接任马来西亚第五任总理,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国内外主要政策.在过去的一年里,巴达维努力去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如金钱政治、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和腐败问题,但这些问题仍存在.此外,他还竭力把自己的权威给伊斯兰教的中庸的表述带上烙印.无论是在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上,巴达维的领导和前任总理一样坚决,但是他的领导风格更适合马来西亚国情.  相似文献   

5.
"失败国家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新世纪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国际观察》2002,(5):46-50
"失败国家论"认为"失败国家"没有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权利,"新帝国主义论"主张对"失败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两论"是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英等国提出的新干预理论,"两论"的实质是要美国借当前国际反恐之机依靠武力建立新世纪霸权.在国际社会求和平、求发展的时代,"两论"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两论"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及其结构观 建构主义来源于西方批判社会理论,最早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奥勒夫首次将"建构主义"一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其后,建构主义的另一里程碑式人物亚历山大·温特于1997年、1999年分别发表了<国际政治中的认同和结构变化:国际关系理论中文化和认同的回归>和<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两部力作,尤其是后者被称为"是20世纪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标志着建构主义视角被运用于国际关系研究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在美国对外交政策进行新一轮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融合主义".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规划司司长理查德·哈斯对其首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以后,一个名为"伊斯兰祈祷团"的极端组织及其活动开始频繁见诸媒体.2003年月1月10日,新加坡政府发表了<伊斯兰祈祷团和恐怖主义白皮书>,细述其与东南亚各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基地"组织的密切联系,指它正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庞大网络,决心通过发动"圣战"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和菲律宾在内的伊斯兰国家.2002年10月12日印尼巴厘岛爆炸案(死亡200多人,伤300多人),今年8月5日印尼万豪酒店爆炸案(死14人,伤149人),都是它所为.  相似文献   

9.
在位22年之久的马来西亚总理和执政联盟国阵主席马哈蒂尔,按计划于2003年11月全面引退,马来西亚由马哈蒂尔指定的接班人、前副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带领正式步入后马时代.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的一切,引起国际社会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经过8年连续高涨后,于2001年初渐渐跌落下来了."9·11"事件后,企业并购潮落的迹象更加明显.本文即对"9·11"事件对跨国并购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1月 18日 ,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举行琼斯敦惨案 2 5周年纪念活动 ,提醒人们牢记这起 2 5年前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 1978年 ,人民圣殿教90 0多名信徒在教主吉姆·琼斯的蛊惑下 ,在圭亚那服毒丧命 ,奥克兰市是其中 4 0 0多名遇难者下葬的地方。①人民圣殿教是美国基督教牧师吉姆·琼斯于195 5年在美国创立的教派 ,全称为“人民圣殿基督徒 (使徒 )教会”[People’sTempleChristian (Disciples)Church]。该派极盛时教徒曾高达 3万人 ,遍及美国各地。 1965年后 ,随着琼斯个人欲望的极度膨胀和对美国社会制度幻想的完全破灭 ,人民圣殿…  相似文献   

12.
统一教又称“统一协会”或“统一教会”,全称为“世界基督教统一神灵协会”(Holy Spirit Associationfor Unification of World Christianity,简称UC),由韩国人文鲜明(Moon Sun Myung)于1954年创立。一些西  相似文献   

13.
Lauren Wilcox 《安全研究》2013,22(2):214-240
Theorists of the offense-defense balance frequently note that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as well as military doctrine, play a role in states' perception of offense dominance or the “cult of the offensive.” I argue that gender may constitute the missing link in explaining this misperception and suggest three possible areas of investigation. First, the perceptions and uses of technologies are dependent upon gendered ideologies which encouraged disastrous strategie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Second, gende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ionalism that promotes offensive policies by defining masculinity in terms of heroic service to the nation. Third, gendered discourses of protection use the language of defense to legitimate offensive policies. By analyzing the roots of perceptions of offense dominance, feminist analysis shows how gender discours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gender identities are not confined to individuals and the private realm but rather are a pervasive fact of social life on an internat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非典”余波尚未平息,2004年初“禽流感”又接踵而至。当人们全力抗击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疫情之际,一些邪教组织不甘寂寞,沉渣泛起,借机鼓吹歪理邪说,企图趁势招揽信徒,聚敛钱  相似文献   

15.
16.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includes the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freedom of religious express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new religions and traditional religions. According to relevant international laws, the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s absolute by nature, but the freedom of religious express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new religions and traditional religions are not absolute as they are regulated by legislations on freedom of religious expression and legislations on religious belief market acces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Building on recent scholarship on reputa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ecause reputation for resolve cannot form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due to anarchy, politicians’ persistent belief in the value of reputation for resolve is merely a cult of reputation. After outlining the logic of the cult and an operational code derived from i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attern of influence that the cult has exerted on state behavior in conflicts. It then explores the possible cause of the cult.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integrating structu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may be a productive enterprise for understanding state behavior, and that further work along this line may lead to interesting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暹罗方面的史料,围绕两国间有关"朝贡"与"条约"的交涉,重新探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与暹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power position and influence of a country depend on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based on economics. While addressing to the press in Kansas on July 6, 1971, President Nixon noted: "Comparing to our overwhelming position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facing immense challenges that we have never expected before. " He added, "In terms of economics, the United States is no longer a dominant power or an overwhelming global power. At present, there exist not only two superpowers. In consideration of eco-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文化存在“异”的一面,也存在“同”的一面,即“和”、“同”、“一”的思想。很多俄语词的词义本身就表现出“和”、“同”、“一”的思想,汉语也是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取向都离不开“和”、“同”、“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