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鸣 《法制与社会》2010,(23):142-143
村民民主自治,简而言之就是要村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到自治。而在村民民主自治过程中,民主决策可以说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村民自治中村委会的民主决策,有助于村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真正走群众路线,减少甚至杜绝决策失误,所以能否实行民主决策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村民民主自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为进一步完善以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全县65个村委会和部分村民小组已建立了融议事、理财于一体,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结合的村级民主听政会制度,为干部群众打通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云南省通海县纪委的一位干部谈起民主听政会制度十分高兴地说。该县自在全县各个村委会和部分村民小组中建立民主听政会制度以来,使村组的政务、财务及其他事务都置于  相似文献   

5.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那么,村民代表的选举就至关重要了,他们的选举不仅要符合法律的条件,而且还要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否则其权力的运用以及其做出的决定会对村庄民主造成重大的损害。同时也会给村民自治带来负面影响。要克服上述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公民教育,完善代表选举制度,探索出更合理的选举办法。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旨在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此之后,农村村民开始直接选举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系列与民主有关的概念,开始走向中国基层农村.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但不  相似文献   

8.
由罢免村委会引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宪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些制度对推进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制度的具体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起发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历时1年多的罢免村委会事件,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9.
监督是为了保证一项程序合法、公平、公正的进行,通过对程序的监控和督导来实现实体正义。我国农村民主选举是一种群众自治性质的选举,关系着我国的基层民主治理,因此应当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包括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监督贯穿于民主自治的全过程。本文着眼于我国村民民主选举的现状,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农村民主选举监督主体定位的意义和角度,对农村民主选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对于实现民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荣英 《行政与法》2010,(12):82-86
村民自治是村民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目前,由于我国立法的缺陷、救济途径的缺失、司法实践的困难,导致村民自治权利无法真正实现或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因此,本文建议,修改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加司法救济的相关规定;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完善民事诉讼救济途径;建立村民自治权利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村民自治"这一概念尝试性地下了定义,揭示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基于村民自治的实践将村民自治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其作用给予了准确定位,并分析了村民自治对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基层农村民主、经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村这一级,围绕树务公开、民主决策、群众监督等诸多热点间题,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杈力公开规范运行,让村民心平气顺,让树干部清白坦然?一直是基层探索的重点。秦皇岛市村级民主管理流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内涵和现实价值“民主”是一项政治制度,指人民当家作主,在农村就是充分保障村民享受民主的权利;“法治”是一种独立的治理目标和价值取向,体现着法律至上的精神和观念;“示范村”是指树立若干个典型的、起榜样示范作用的村子。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就是在农村为发展民主、保障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规范村级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引导村民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民自治的一项有效载体。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宁波市3905个行政村,有1532个村依照市县…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法律定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峰 《河北法学》2005,23(2):156-159
村民自治的现时法律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两个层面对村民自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存在缺陷,尤其是把"四个民主"权利等量齐观。对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进行法律定位是必要的,可以考虑从宪法和基本法律(或者非基本法律)两个层面进行更新:界定村民自治的区域范围和对象范围———具有土地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为限的区域和居住区域作为区域范围,"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为对象范围;确立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自治、直接民主、法治原则;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为中心进行村民自治立法。  相似文献   

17.
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汤晋苏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两种原则上存在着重大差异的制度,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为什么在村民会议的法律框架内产生了为基层干部和村民所乐于接受的在实践中也更能发挥作用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呢?这是研究村民...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在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含义即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国是有9亿农民的大国,村民委员会是中国不可或缺、极具影响的,并在发展中实施管理职能的组织形式。当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人民政府的职能正在下放,他们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地位、职责范围等内容也在日渐增加。同时,在实践中与村民委员会有关的行…  相似文献   

19.
提高行政公权机关决策质量刻不容缓.行政公权机关决策必须恪守民主理念,遵守民主程序,贯彻民主原则.因此,根据不同情况,行政公权机关民主决策应分为主要领导民主决策、领导集体民主决策、公务员民主决策、专家民主决策、公众民主决策等基本形式.决策中必须实行决策公开、决策问责、决策评议制度,坚持决策法治、决策科学、决策为民(为公)原则,以防范、克服决策失误乃至决策腐败,提高行政公共决策(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民主决策是要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决策参与的民主权利 ,充分听取专家意见 ,决策目标与成果要充分体现民主 ,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以中国的乡镇政府为主要研究对象 ,论述了乡镇政府民主决策应设置的前提条件 :⑴乡镇政府民主决策的主体 ;⑵乡镇政府民主决策的程序 ;⑶乡镇政府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 ;⑷乡镇政府民主决策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