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奕秋 《南风窗》2010,(7):11-11
<正>3月中旬的欧元区16国财长月度例会,向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发出了迄今最明确的救助信号。尽管号称"贷款池"的援救希腊机制的具体内容,还要待3月25日欧盟春季首脑会议最后敲定,但欧盟不会袖手旁观一个成员国的危机向整个欧洲蔓延已是可以肯定的。从去年4月爱尔兰财政危机曝光到12月希腊  相似文献   

2.
罗湘衡 《当代世界》2011,(12):45-47
2009年至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成员国陆续因超高的财政赤字率和国债率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德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适时推出“德国模式”的财政政策,在应对欧债危局并充当欧元区增长引擎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1,(12):39-44
2011年7月以来,从希腊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11月9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为换取反对党支持欧盟新援助方案而辞职。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当代世界》2011,(6):41-43
2010年以来,以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为典型的主权债务信用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的欧元区又陷入了另一场危机中。欧债危机还未缓解,随后便是英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主权信用问题的浮出。尽管,目前发达经济体核心国家普遍存在的主权债务信用风险还未向全球大面积扩散,只是在发达经济体内蔓延或消化,  相似文献   

5.
邢少文 《南风窗》2011,(8):71-73
高铁债务危机解决是一个顺序问题。首先,可以加快分段铁路IPO步伐,上市集资来解决债务问题。其次,在IPO不能及时通过时,银行提供的巨额贷款让高铁债务危机无限制延长。最后,在高铁债务危机无法避免时,政府会出面,以财政兜底形式解决。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转嫁危机而引发的、但究其内因,债务危机的产生与欧盟的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成员国财政纪律松散,欧盟层面的财政监管缺失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健伞等制度缺陷以及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2,(11):22-26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一些成员国竞争力的缺乏,以及欧元体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欧何时才能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美国的债务危机反映出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美国股市的暴跌,除表明了投资者的心理不安外,更多地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形势的一种判断与担心,美国经济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与之相类似,欧洲的债务危机也引起了政治危机,但是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所以比美国的债务危机还难解决。面对未来的债务危机,G20在协...  相似文献   

9.
钱颖超 《当代世界》2011,(12):48-49
两年来,希腊债务危机从苗头初现到全面爆发,并持续发酵,不断升级,不仅引发希“政治地震”,甚至将整个欧元区经济拖入漩涡,对欧盟建设和欧元造成巨大冲击,引起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10.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3):76-77
一年以来,欧债危机终于初见一份具有实质意义的救市方案。10月27日,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宣布,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已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初步协议。这些协议包括:一、欧盟与银行达成协议,同意对希腊债务减记50%,希腊债务由此减记1000亿欧元左右。债券互换在明年1月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se of 'new'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NEPIs), particularly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for example, eco-taxes) and voluntary agree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It focuses on the actor motivation behind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adoption of new and innovative instruments in EU (and member stat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hile also taking account of the external international arena. The article assesses whether new ideas put forward by policy entrepreneurs, such as member governments, EU institutions, expert group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re the main motivation behind the EU adoption of NEPIs, or whether market and harmonization pressur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It concentrates on eco-taxes, voluntary agreements and eco-labels, using the following thre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 policy learning and transfer/ideational; (2) garbage can; and (3)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4.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是萨松教授于2008年6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的演讲.本文指出,讨论社会主义的含义,有两种方法:本质论和历史的方法.从历史的方法出发,社会主义者由于在工业化国家和欠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社会主义.前者在19世纪末区分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选举的胜利,社民党逐渐放弃了其长期目标.社民党在欧洲取得胜利与后来失败的原因是相互关联的,即把民族国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管理者.并成功地使其民主化.而当资本主义从各个方面向全球扩张时,这种国家为主导的战略就失效了.社会主义继续存在的唯一条件就是,现实中的任何重要政治力量愿意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法国全民公投结果,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荷兰继之.受此影响,本来对"一体化"半心半意的英国,乘机宣布搁置公投.这无疑是欧罗巴大陆的一次"政治地震".这次"地震"是欧盟内外,政治、经济、社会错综复杂矛盾的总暴露.  相似文献   

18.
19.
The striking affinities that have developed between radical-conservative movements in Western Europe and Russia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ve been widely noted. This essay considers these affinities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Soviet historian and geographer Lev Nikolaevich Gumilev (1912–1992). It argues that Gumilev and the European New Right developed perspectives that were highly comparable, founded on similar principles, and articulated through similar images and allusions. Yet despite the powerful resonances in terms of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there were nonetheless deep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ir respective societies that Gumilev and the Europeans deduced from these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