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城中村”改造的产权障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中村”作为我国目前城市迅速扩张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是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因此,这一产权制度亦成为我们目前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使“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资产清核与明晰产权来克服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产物且具有普遍性,并与现代城市文明形成强烈反差。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已成为中部地区现代化建设日渐紧迫的艰巨任务,并直接影响到中部崛起的进程。中部地区“城中村”综合改造有着一些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相似的社会条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和矛盾。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意义深远,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原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且普遍的现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以商业开发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问题本质及弊端的基础上,选择了有机更新理论作为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借助有机更新理论的思维框架,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和原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原来处在市区边缘的村庄纷纷被城市所包围,出现了“城中有村”的现象。改造“城中村”,如何使城市和村民“双赢”,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城中村”改造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各大都市乃至小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些村庄在改革的大潮中来不及退却.犹如一滴突如其来的松脂裹住了一只呆头呆脑的苍蝇,又或像一个身穿破衣闯入都市的“乡下人”,成了都市的异类甚至“怪物”。改造城中村,确是城市化进程中一道绕不开的坎,改造的关键在“人”不在“城”:城中村的村民,城中村的打工者,城中村的小商小贩、出卖身体者、贩毒造假者……他们是城市的伤口。正如一位专栏作家所言:“城中村考验政府治城能力的关键在于:你是视外地人为城市子民,想接纳并安置好这群人,还是视之为城市的累赘和威胁,想管束并驱逐这群人?”——题记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各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就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的“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福田”、“效益福田”为导向,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八字方针,全面实施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三大工程”,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整治和营造同步,勤奋务实、开拓创新、不断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和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做出新贡献,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一、实施城中村…  相似文献   

8.
一、“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散播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数量众多的“城中村”,实际上绝大部分已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了,  相似文献   

9.
许新良 《政策》2004,(3):50-50
“城中村”,是城市周边的“社会-经济塌陷带”,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武汉市为例,该市现有城中村168个,30%的“城中村”没有公厕,50%的“城中村”未设垃圾转运台,垃圾随意倾倒,脏乱现象突出。村内堵头路、断头路多,路面较窄(宽度多为3米左右),消防车通行较难。此外,58%的“城中村”排水未连接城市管网,均为明沟自然排污,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因此,改造“城中村”,已成为武汉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杨豪中  王劲 《求索》2011,(1):57-59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空间隔离现象,由此引发的阶层差异扩大,住房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将城中村改造与消除居住空间隔离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融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更新的有机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4,(5):33-33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省“城中村”改造取得了很大成绩,提升了城市档次,改变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收入,增加了税收,拉动了就业,盘活了土地……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征收拆迁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如何把“城中村”改造这篇文章做好,省政协委员周戈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在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城中村”的现象。为了使这些“城中村”有序地进行规划改造,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做好“城中村”规划改造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底,广州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城中村改造,这种“运动式”改造,是在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下“改”起来的。以自发流动人口聚居区与非正式经济立足的城中村,区域空间形态与其非正式经济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改造,可能使原有非正式经济体系发生急剧转型或撤退,并给流动人口城市居住及生活以致命影响。由于城中村非正式经济拥有细分市场下的特定指向性,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经济方式,应拥有现背景下合理性生存空间。结合原有社区基础,引入更具有弹性与社会效益视野的城市更新理念,逐步实现城市改造,并为非正式经济留下必要生存发展条件,会更有利城市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清徐县近年经济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城市急速扩张裹挟进来而又来不及消化的村庄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现象。谁都知道,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触及千头万绪的矛盾纠葛,搞“政绩工程”的人不敢干,做“表面文章”的人不愿干。新一届清徐县委、县政府决心执政为民,解决这个难题,于2005年底正式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正>温政发〔2015〕43号鹿城、龙湾、瓯海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有关要求,现就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改造重点(一)城中村改造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各区和市级功能区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结合"五水共治"、  相似文献   

16.
冯锦彩 《前进》2008,(5):42-43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环节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股份配置、折股量化等一系列村民高度关注和利益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如果改制的模式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受损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包围”农村,是中国城市化加速以来各大中小城市独特的普遍现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各个城市也加快了首先消化“城中村”的步伐 仅仅是转换户籍,靠一个政策就能解决。但要真正把“城中村”变换为真正的城市社区,是艰难甚至漫长的。 广州在2002年年中出台一揽子改造  相似文献   

18.
梳理城中村生成及存在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城中村改制与改造的实践逻辑,是让已经污名化的、具有类贫民窟特点的城中村,转型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必由之路。城中村改造,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大规模的推倒重建都值得反思。树立综合性与渐进式的改造理念,建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机制,是成功改造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江晓双 《前沿》2012,(18):72-74
在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因其所涉及区域环境和利益主体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纵观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较多的是从改造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空间形态等角度进行研究,较少有学者从法律层面探讨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本文立足法理分析角度,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深层次剖析,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卫湘 《传承》2009,(22):164-165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