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官本位"观念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颗"毒瘤",至今还在毒害着中国的国民尤其是官员。它是制约当前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也是妨碍党群关系改善的最大祸患。从思想理论上解剖"官本位"观念的形成、危害与影响,对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东北地区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深重,阻碍振兴,阻碍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思想文化方面对“官本位”意识予以坚决批判和破除,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社会,东北的振兴才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3.
闻羽 《今日中国论坛》2008,(12):105-106
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的公务员,上下班都乘公交车和地铁以至骑自行车、步行或开自家车。"公"字当头,公务员乘公交车上下班正好"匹配"。然而,在等级观念浓厚、"官本位"根深蒂固的中国就两者"不搭界"——政府官员原本照规定要正部长级以上才可配备专车,如今,却是众多小小科级"芝麻官"也有这"屁股底下冒烟的"了。而一般的公务员也大多受惠于接送上下班的政府专车。近日,笔者从2008年第4期《炎黄春秋》文章了解到:我国的公车已达400万辆,年费用4085亿元。这比前些年的350万辆、年支3000亿元,又"与时俱进"了。  相似文献   

4.
唐亚林 《人民论坛》2012,(30):16-17
两波党政机关官员的"下海潮"和一波"官员上岸潮"以及持续的"公务员报考热潮",标志着曾经一度淡化的官本位现象在当今中国又现回潮之势官本位现象强化的标志:从"官员下海潮"到"官员上岸潮"再到"公务员报考热潮"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化及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型,是两波党政机关官员的"下海潮"和一波"官  相似文献   

5.
庆祥 《人民论坛》2012,(30):26-27
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障碍,但最根本的障碍是官本位官本位奉行的原则是权力至上,而权力至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社会是权力社会、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现在有个很重要的变化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社会越来越重视能力:我们强调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调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调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社会越来越要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从以财富体制为中心的改革向以人文体制为中心的改革转变时期。破除"以物为本"、"官本位",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必然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核心;着力推进人文体制改革,必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就要坚持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六大原则。其中,第一大原则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是执政党的最高宗旨所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所决定,是科学发展观所决定。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必须实现共享理念。因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的逻辑与落脚点,就是实现共享理念;必须实现共享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衡量改革开放是否成功,就是要看是否实现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实现共享理念,必须解决和克服官僚主义、分配不公和官本位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琪 《人民论坛》2012,(30):30-31
制度安排有效地消除了官员的光环和神秘性,其在位时的"指示"会得到尊重,但不会被人奉若神明,在这种环境下,官本位很难生长起来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他1996年出版的《治理中国》一书的第一版中,就注意到了中国独特的官本位现象。他对英文读者说,由于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存在官僚体制,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所有的职务都与官僚等级相挂钩,例如一家医院、一所大学、一个研究所都可以是不同级别的。根据一般定义,官本位是指根据官位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而从事非政府官员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9.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0,(7):48-48
“官本位”制约人才创新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称,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人才资源大国之列,但是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就业人口规模,而非人才资源的平均可持续文化素质。其后果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步履艰难,空喊口号许多年,却缺乏坚实的人本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下的道德自由境况包括三个层次:道德自由的最基本状态——以"无害"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伦理;高于经济伦理的道德自由——以"有益"为原则的社会伦理;道德自由的"至善"境界——个人加入人类的"永恒存在"原则。这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正常道德要求,因此不存在所谓"道德退化"。问题是:人们没有厘清由计划经济的他律性道德转型为市场经济的自律性道德的必然性,因而往往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抽象道德词语,来对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合理"现实,从而得出了今不如昔的道德感叹。中国当下道德较之计划经济时代之道德具有进步性。现今中国人对待道德自由的态度应该是:在守住市场经济伦理的道德底线的同时,努力达到普遍认同的社会伦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倡全社会向高尚的"至善"道德趋近。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从战略高度指明了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三个面向"深刻揭示了高师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联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高师师资培训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面向未来,其中重要的内涵就是要面向基础教育,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满足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卜桂花  陈元中  郭建甲 《传承》2008,(14):92-93
"官本位"政治文化是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政治文化,宗法家族制是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宗教文化是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清理,以实现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妇女"、即专门"料理家务"的女性群体的数量变化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料理家务"至今仍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男女两性"料理家务"者有着本质不同、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伴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家庭妇女"群体也在更新换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女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料理家务"女性的城乡差异显著,但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妇女"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社会阶层,每七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人是"家庭妇女"。她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子女和社会,其特征和角色定位的变化折射着中国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朱继东 《人民论坛》2012,(21):26-27
"只唯上"立场的实质是,时刻不忘"官本位",心中却没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招来骂声一片,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障碍五官本位回潮58.4%的受调查者选择"官本位回潮",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五位表现:改革开放后有个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官本位"一度松动,许多干部纷纷下海。迈入新世纪,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官本位"思想再度回潮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势头。症结:"官本位"顽症更趋严重,反映的是权力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将严重束缚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5.
唐国军 《桂海论丛》2003,19(4):57-59
儒家政治设计以“仁政”为目标 ,在社会秩序、官民关系、“人治”治国体系、思想文化教育、爵禄体制等方面筑起官本位构架 ,影响中国政治运转二千多年。文章旨在揭露此一理念所设计的以官本位为取向的社会政治模式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或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工科。结合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现实基础,至少可以对"新工科"建设有以下五个价值预判:与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相对,"新工科"是一种新型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即大工程理念;与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新观念不同,"新工科"建设提供的是新技术,是高等教育发挥经济功能的一个面向;"新工科"是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层次和新高度;"新工科"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国大地本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从技术创新与颠覆的角度看,"新工科"既"新"又"旧"。基于对"新工科"建设的价值预判,"新工科"建设应在国家、社会、高校自身以及学生个人4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即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适应引领新经济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回归高校自主办学和特色发展的本真,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跨界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民论坛》2012,(30):10-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两波"官员下海潮"和一波"官员上岸潮"以及持续的"公务员考试热",标志着曾经一度淡化的官本位现象在当今中国又现回潮之势,并且愈演愈烈。在人民论坛杂志所做的问卷调查中,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官位为何如此让人着迷?有受调查者的观点或许表达了部分人的心声:因为当了"官",就能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0,(11):1-1
<正>省委书记梁保华最近指出——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主题,确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到目标制定、发展重点、体制机制、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政治中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政治活动"之间游移不定,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现实窘迫,其背后则反映了学科在陷入"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争论之中的纠结与彷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探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公共性的位移作为一个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证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公众,走向学科自主与独立予以实践上的规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变革需要正确处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之间的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要勇于进入公共空间,并在其中操练话语表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话语转换,建构公众的历史记忆,促进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王立峰 《人民论坛》2020,(11):52-54
"中层危机"是公务员队伍中少数中层干部存在的恐慌心理。"中层危机"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导致心理抑郁、过度透支导致身心俱疲以及希望破灭导致逃离体制。其成因在于少数中层干部思想偏执,心理疏导不强;面临工作超荷负载,但减压途径匮乏;激励机制不强,职业认同感缺失。化解"中层危机",中层干部自身要摆正心态,调整情绪,不断学习,保持创新活力;单位和领导干部对中层干部要进行减压疏导,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正向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中层干部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