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罄  茅锋 《东南亚纵横》2004,(10):11-13
2004年10月4日 ,印度尼西亚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 ,在印尼首次总统直选第二轮投票中 ,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以较大优势击败现任总统梅加瓦蒂 ,成为印尼自1945年独立以来的第六任总统。根据印尼全国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 ,在第二轮选举投票中 ,苏西洛的得票率约为60.63 % ,而现任总统梅加瓦蒂的得票率仅为39.37%。10月20日和21日 ,苏西洛及其新政府宣誓就职。一、苏西洛获胜的主要原因苏西洛在政党林立的印尼政坛异军突起 ,首先得益于民众思变的主流心理。梅加瓦蒂作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执政3年来初步稳定了瓦希…  相似文献   

2.
2014年7月9日,雅加达特区首长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在总统选举中击败大印尼运动党候选人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当选印尼第七任总统.短短9年,佐科从市长成为总统,其亲民的作风颇引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4日,印度尼西亚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9月20日举行的印尼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结果,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以较大优势领先现任总统、民主斗争党候选人梅加瓦蒂,当选印尼自1945年独立以来的第六任总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日就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当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致电祝贺。●6日,泰国总理他信在首都曼谷宣布改组内阁,包括国防部长、农业部长等在内的15个内阁职位人选被调整,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当天下午批准了内阁改组名单,新一届内阁成员即日宣誓就职。这是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自2001年上台执政以来第十次…  相似文献   

4.
1996年10月27日,保加利亚举行了剧变后的第二次总统选举,由于各总统候选人得票率均未超过半数,11月3日举行了第二轮选举,最终反对派联合推选出的总统候选人、民主力量联盟副主席彼得·斯托扬诺夫获得59.73%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执政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伊万·马拉佐夫当选为新总统,将于1997年1月正式就任。  相似文献   

5.
印尼选民在2004年的三次直选总统投票表决使印尼的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当选为印尼首位直选总统,人们期待这位被印尼媒体称为"SBY"或"会思考的将军"的总统将在印尼实行改革,给印尼带来繁荣和生机,结束印尼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与前总统相比,苏西洛对治理国家以及制定政策的细节更感兴趣,所以他面临的危险是他的政治对手所主宰的国会,这将令其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6.
1996年10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竞选正酣之际,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印尼富商李文正家族捐款涉嫌收买克林顿”把美国媒体闹得热火朝天。共和党及其总统候选人多尔为了在大选的最后时刻赶超优势领先的克林顿,紧抓这一涉及克林顿道德品质的话题,多次指责克氏。众议院议长、多尔派共和党人金里奇称之为使水门事件相形见绌的又一件在职总统丑闻案。而“水门事件”在1974年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由于李文正家族的印尼姓为里亚迪(Riady),所以美国媒体戏称此事为“里亚迪门事件”。  相似文献   

7.
2004年9月20日,在印尼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军人出身的苏西洛以61%的得票率击败总统梅加瓦蒂获胜,成为印尼首位直选总统,并于10月20日宣誓就职。苏西洛一上任就大力推进改革,但他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人其政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7月23日下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人协)特别会议以591:0的投票结果,罢免了执政21个月的总统瓦希德,推选副总统梅加瓦蒂出任印尼第五任总统,任期到2004年10月。梅加瓦蒂出任总统暂时结束了印尼政坛持续多日的激烈争斗,使国家进入一个相对平静时期,但梅加瓦蒂能否真正解决印尼目前面临的诸多错综复杂且非常棘手的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一、身世坎坷 梅加瓦蒂1947年1月23日出生于雅加达,是印尼独立运动领导人、开国总统苏加诺的长女。她在总统府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这里她既受到父亲的政治熏陶,  相似文献   

9.
2004年印尼大选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起印尼开始举行大选。根据印尼中央选举委员会规定的日程,大选将分三步走,即:4月5日举行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选举;7月5日进行第一轮总统选举,9月20日进行第二轮总统选举;10月20日新当选的总统正式就任。此次大选是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于2002年对1945年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选,选举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是印尼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直选,成为印尼国家政治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就这次大选的特点、参选政党情况、各政党竞选策略以及大选的可能结果等问题加以介绍分析,供读者了解和参考。大选规则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一、紧锣密鼓备战2004年大选2004年是亚洲的大选年。在东南亚将有3个国家举行大选 ,即印尼的立法机构选举和总统选举 ,以及菲律宾的总统选举。为此 ,两国主要政党和政要的大选热身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印度尼西亚印尼的议会和总统选举 ,分别定在2004年4月和7月举行。根据2002年印尼宪法修正案 ,将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正副总统 ,改变原来由人民协商会议选举的做法。根据2003年7月7日新总统选举法规定 ,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在先前的国会选举中获得3%的席位或获得全国5%以上选票的 ,方可推举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2003年的下半年 ,各党派备…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20.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