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田浩  李一宏 《求索》2008,(11):94-96
当代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存在两大困境:道德起源原则标准上的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对立,道德行为评价依据上的效果论与动机论的对立。当代伦理学理论力求化解矛盾达成统一,于是有“集体主义”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本文认为,这没有走出理论的困境,且在道德实践上有误导。正确的选择是在道德起源原则标准的问题上应坚持功利论而反对道义论;在道德评价依据的问题上应坚持道义论而反对功利论。  相似文献   

2.
张喜平 《新东方》2002,11(4):27-31
现代性伦理学的维度旨在消解道德本体论和构建现代性伦理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现代性伦理学的转型,在揭示道德转型的背景中,指陈功利论的不足和困境,提出道德转型的本质是传统德性论向现代性伦理学的转型,它表现为从本体论向主体论的转换。其二,现代性伦理学的建构,则从分析当代西方现代性伦理学的方案入手,提出现代性伦理学建构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功利观简论唐春元功利,即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不同的阶级对功利的不同看法,便形成了不同的功利观和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以一定的利益为标准来评判人们行为的正当与否的伦理学说,它特别强烈地关注生活实际或实利的直接现实性,以事物或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李觏的研究缺乏伦理学的逻辑整理。李觏重视功利的伦理思想,一方面是折中的人性论,在这种人性论中,以绝大多数人——"中人"——作为标准,李觏既承认人性内在的道德属性,又认为人性中有不可否认的功利属性;另一方面,在折中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李觏提出了以客观的、公共利益为内容的"礼"来规范人内在的道德与功利属性的观点。总体看来,李觏的功利思想是折中的人性论与客观公共利益为内容的"礼"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德性论到功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是由传统德性论向功利论的转型。这一目标要求把近现代道德发展的伦理诉求提升为现代功利论的构建,把摆脱传统德性困境的理想落实为扭转道德失范现实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萨·巴特尔 《前沿》2006,3(1):189-192
民族伦理学是专门研究民族伦理道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基本属于描述伦理学类型。民族伦理学要成为真正的描述伦理学,首先必须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描述各民族的伦理道德现象;其次要通过伦理道德现象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道德关系,正确把握各民族的道德语言、道德思维和道德习惯等民族道德本质化的内容。前者可称为浅层民族伦理学,后者可称为深层民族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关系中的功利问题以及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功利准则的问题,日益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试图对中西方历史上的功利主义进行比较,以说明无产阶级功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置疑的极端观点:一种是怀疑或否认功利型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另一种是怀疑或否认德性型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真实性。为此,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行为类型及其特性进行分析、疏理和条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功利原则,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提出以经济为本,强国富民的思想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的功利原则作了大量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功利观。一、在目标上,突破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确立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共产党人的最高功利目标功利,即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不同的阶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舒锦宏 《人民论坛》2010,(5):258-259
大学生的功利心理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对大学生的功利心理现象持批判态度,这样的一些评判必然影响对大学生的认识与培养。了解大学生功利心理的真实面貌,去除反对者们硬加给大学生功利心理的成分,才能给大学生功利心理一个确切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一种重义轻利的道德文化。儒家的修齐治平、反省内求,佛徒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道家的外物超脱、遁入深山,实质上都是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道德取向。传统的道德,都是把人的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看成一种非功利的伦理把握。这种道德实践的非功利化,都偏重人的“义”的承担与履行,把“利”看成与“义”处于一种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特定背景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遇到了严峻的考验O其中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相当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了“物欲化”。“市侩化”、“粗俗化”、“躁动化”等极端倾向,并由此向政治关系的金钱化、人际交往的唯利化、公务活动的实用化和权钱关系的市场化等非道德或反道德行为演化。这类行为的衍生肯定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认识的角度讲,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越过经济活动之功利法则的专用域并使之泛化乃其直接原因之一。人类在超越了前自我意识进入主客相分的阶段后,就…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也正在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但是或多或少表现出功利思想,并且有蔓延趋势,这种功利思想看似合乎情理,却危害重重。应通过培养社会责任、社会示范等途径消除功利思想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及现实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近代西方伦理学理论流派。苦乐情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唯快乐论的人性假设构成了功利主义的基石。边沁在快乐主义人性观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功利原则。密尔则在贯彻功利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发展。“苦乐原理”作为功利主义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派生其它功利原则的基础。透视“苦乐原理”,我们重新审视人性、快乐、利益与自由等问题,并探析近代西方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倩 《传承》2009,(16):114-115
政府经济学中研究政府参与经济作用以及其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时,很多地方都以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关注着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政府经济学是一门有着浓厚伦理气息的学科。从方法、结构、内容,也就是从政府经济学中的道德分析法、道德原则以及道德问题三个方面论述,政府经济学更是一门政府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经济学中研究政府参与经济作用以及其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时,很多地方都以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关注着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政府经济学是一门有着浓厚伦理气息的学科.从方法、结构、内容,也就是从政府经济学中的道德分析法、道德原则以及道德问题三个方面论述,政府经济学更是一门政府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郭刚 《长白学刊》2009,(2):131-134
梁启超的功利观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粱启超既赞赏私益,又看重公益,主张公益与私益相得益彰,把能否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评价统治者的手段;他倡导追求利益合理性时,将利己和利他(“利群”)都放在了社会进化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把利己与利群相兼顾,不偏颇任意一方;他将功利与幸福相联系,认为人类在享受普通快乐之外,更要有精神的“高尚之快乐”。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梁启超的功利观与其国家观、自由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外在威胁和内在自强的合力作用下一直进行着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探索。在东西方的交流更为广泛深入、思想观念的综合趋势更为明显的21世纪,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需要寻找更为合理的价值坐标。在兼顾现实使命与理想追求的前提下,应建立由功利和超功利组成的二维价值坐标,并据此进行具体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会永 《湖湘论坛》2002,15(5):83-85
众所周知,西方伦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出现了紧张的冲突和急剧的转向。在这一冲突与转向中,康德和黑格尔的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都受到严厉的批判。在康德和黑格尔那里得到极大张扬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受到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意志和克尔凯廓尔的个体体验说的挑战;康德的形式主义道德律令受到舍勒的实质的价值伦理学的修正;黑格尔的国家整体主义在克尔凯廓尔那里变成了孤独的个体;基督教伦理学的仁爱、赎罪观念被尼采贬斥为“怨恨道德”、“奴隶道德”。总之,近代以来的基本价值观念诸如理性、上帝、本质和整体性都被怀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