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民间资本融资概况民间资本融资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是指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游离于金融监管机构之外,广泛存在于市场主体之间(包括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主体资金需求的资金融通活动。凡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金融组织形式、金融行为、金融市场和金融主体都属于民间金融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有大量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必  相似文献   

2.
据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中国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相当于正规融资规模的28.07%。而近年来我国进一步紧缩信贷,出现民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为了自身的企业存活和发展,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的途径,这样,民间融资的规模相信会比以上数据更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浙江吴英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温州跑路案等等,这说明民间融资是否应该界定为合法值得探讨,如果界定合法,那么融资限度也有待商榷,同时亦有必要对此立法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经济活动的方式.民间资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既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也不同于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型金融市场,生成一个配置民间金融资源的新型市场体系,改变了传统民间融资市场的信息约束条件,克服了传统民间融资法律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困境,使民间融资法律监管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销售渠道和方式的创新,改变了金融市场的主体、价格、交易工具等要素.面对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发展,既不能简单地强调严厉监管,完全适用正规金融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适用规制传统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应当在现行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传统民间融资和互联网民间融资的二元民间融资法律制度,采用非审慎的重点监管原则,纳入宏观监管的框架,以消费者保护、合规监管、竞争监管为重点,建立适合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特点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间融资是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其存在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我国对民间融资的研究却相对短暂,并没有将民间融资系统的纳入法律轨道,法律规制很不完善,甚至将民间融资等同于非法融资,较长时间内都被严厉打击、取缔。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对民间融资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分析,总结其法律特征、揭示其本质,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合法性,给予其合法地位对民间融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分流了一些原本需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来解决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5.
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使民间大量闲散资金流向更需要的地方,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便利,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的不足。但民间融资由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和有效监管,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本文在肯定民间融资合法的前提下,从法律上提出几点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融资法律责任在我国现行民间融资法律体系中存在不足,民事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行政干预预警机制缺失及行政责任未落实,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为代表的刑事责任过度强化。作为调控民间融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则与民间融资的现实需求明显不适应,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民间融资法律责任体系。需要明确民间融资的民事责任,强化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性的行政责任,弱化民间融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民间融资的蓬勃发展,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近几年间发生的温州融资案,让人们对民间融资有了更大的关注,民间融资行为亟需国家出台一项有效的法律来规制规范,使得民间融资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查。本文通过阐述目前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民间融资在金融界的必要性,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需要完善的途径,从而为民间融资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通道。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面临资金瓶颈、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为求生存,出现以身试法行为,进而使我国民间非法融资案件的频频出现,民间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央及个地方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保护民间融资的合法性,打击非法融资行为,以刑法手段对其进行规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本文就民间融资的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我国民间融资活动及其中的非法融资行为的状况,阐述了民间融资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对我国关于民间融资的刑法、刑事政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刘子平 《法治研究》2015,(1):145-151
我国法律将票据的融资功能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超越法律界限的民间票据融资行为。民间票据融资具备一定合理性,但明显与现行法律相悖,从应然和实然角度都对现行法律造成了巨大挑战,必须对其进行制度回应。我国应当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调整现行法律、拓展票据的融资功能,并积极培育票据中介机构和票据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最终将民间票据融资重新纳入正规金融的监管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浅谈政府信息监测制度在民间融资问题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锦刚  李有星 《法治研究》2010,48(12):76-81
民间融资是一个尚未被纳入政府监管的金融行为.但随着民间融资的日益升温和相关问题的增多,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已经迫在眉睫。政府的信息监测活动是解决目前民间融资问题的前提。本文首先从分析民间融资信息监测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继而探索其法理依据,最后探讨如何在民间融资方面构建政府信息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不合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严重掣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的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表现出明显优势,但同时我国民间金融仍然存在法律空白。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民间金融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从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入手,分析其融资困难的原因,以及比较民间融资与其它融资方式相比的优势,认为民间融资的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间融资有其高利性、便捷性、零担保的特性,在与主流金融机构的融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民间融资的上述特性,从借方角度来看,又极易转化为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没有规范制约的情况下,难免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本课题旨在分析民间融资引发刑事犯罪背后风险的根源,以期提出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针对措施,以规避民间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避免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融资中的主权风险在国际融资活动中 ,信用评级理论认为 :国家是最高的信用主体 ,以国家主权为信用作担保的融资 ,风险也最低。1随着近年来国际融资活动的日益频繁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中南美洲国家为开端、发展中国家一度发生偿债危机 ,主权风险分外受国际关注 ,国家豁免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简而言之 ,国际融资风险中的主权风险( Sovereign Risk)与国家资信和外债清偿能力相关 ,是因借方的主权者特殊地位或因借方所在国政府行使主权而引起的。它包括 :(一 )国家行为 ( Act of State)而致的风险。其主要是由于在融资协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房地产、信托投资等行业的经营危机的不断加剧使民间融资的缺乏科学的运营方式与监管的特性不断凸显,特别是职业借贷人的出现使民间融资不断突破民事纠纷的界限,在引发暴力催收导致的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也伴生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高利转贷、洗钱、金融传销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对民间融资的合法性进行界定,对以民间融资为形式进行掩盖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高利转贷、等金融犯罪进行刑法规制是目前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北安市人民法院2013至2014年两年间对该类民间融资案件的受理、审理、移送、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民间融资合法化的迫切性进行探讨,进而阐述对非法集资行为的进行刑法规制是促进民间融资合法化的必备条件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对非法集资行为等违法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融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民间融资是一种市场化资金配置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市场发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民间融资发展较早,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但我国民间融资仍有待完善.我国民间融资问题主要包括利息计算方式、融资形式、合法化问题、以及宏观调控影响等,对民间融资进行规范化建构,使民间融资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农村民间集体信用组织,是改革开放的新生儿,它的性质、结构,及其对内对外关系,法律尚无明确的规范。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民间信用,与官方信用或政府信用相对,凡是非官方的金融活动,都包括在民间信用范围之内。民间信用内部,也有层次之分,它包括无组织的民间信用和有组织的民间信用。在民间信用发展的初始阶段,基本呈现分散、零星的无组织状态。有组织的民间信用,是在民间自由信用的发展基础上,由分散发生、偶尔进行的自发信用,变为按照一定形式,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的货币借贷活动。民间信用组织,从性质上分,有些属于私人或私人合伙,如私人钱庄;有些则属于集体经济或股份合作经济,如现在农村地区流行的合作资金会、合作基金会、乡镇金融所、金融服务社、农经服务公司、扶贫基金会、资金调节中心等。  相似文献   

18.
发现金融监管的制度逻辑--对孙大午案件的一个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燕 《法学家》2004,(3):130-137
孙大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提出严重质疑,律师、学者与媒体均指称其为窒息民营企业发展的"保守"与"僵化"的象征.其实质是"非法集资"概念所蕴蓄的市场主体的融资冲动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紧张关系.对民间集资法律规制的历史回顾表明,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的确未能给市场融资主体足够的空间.但是,民间融资困境的制度根源,在于其信用基础的薄弱所带来的风险无法为市场所承受.正是在后一点上,金融监管的制度逻辑与民营企业自身制度改进的路径统一起来.缘此,重新认识孙大午案件的意义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江静 《法制与社会》2014,(9):100-101
浙江"民营女企业家"吴英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合同诈骗两项罪名被批捕,一审以"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死刑,二审由于案情重大复杂,并未当庭宣判。按照吴英的犯罪事实和现行的法律,认定吴英有罪不能说是不正当的,但是这个判例对未来民间投资发展趋势的负面作用可能比较大,因为吴英背后,清晰显现的是江浙地区庞大的民间融资市场。客观对待民间金融,使得民间融资合法化,建立公平统一的规则,才能引导中国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从而使得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完整,促进中国金融体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兴成 《法人》2011,(7):86-87
民间投资主体应向国家立法部门提议制定和实施民间投资促进法与民间借贷促进法,以改善投资和融资环境,在投资领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