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一生反对思想禁锢和阅读强迫,但他死后却被竖立成一个“牌坊”。这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还原鲁迅不仅要把“神”还原为人,还要正视后人的争论:“鲁迅是黑暗的吗?鲁迅是否已经过时?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其实音迅从没要求不朽,相反,他盼望速朽。但显然,我们的世界依然存在先生所愤恨的“瞒”和“骗”。——题记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即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  相似文献   

2.
李乔 《北京观察》2001,(3):56-58
鲁迅先生说他读古书时,常发现某事古已有之,所以常常发出“哦呵,原来古已有之”的感叹。鲁迅一生都在挖封建祖坟,所以他的感叹,多是叹息封建“国粹”的绵长,叹息中国社会如一潭不流动的死水。我读古书时也常发现某事古已有之,也油然发出过“哦呵,原来古已有之”的感叹。我的感叹,一则因擒住了一点封建血脉,故而感到一种快意;二是对某种历史现象之久远绵长感到惊异和有趣。这当中,既有追摹鲁迅先生思路的地方,也有我自己的感觉和思绪。下面这五条笔记,记的就是我的一点发现。一、张落刑“文革”中某人被打倒了,此人的名字便会被污辱:或易字,或用谐音法,而使原来的名字丑恶不堪。如刘少奇改为“刘少狗”,王恩茂被改为“王恩猫”,等等。至  相似文献   

3.
2001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书中以亲历亲闻披露了许多有关鲁迅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一章谈到鲁迅的死与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有关,此事在读者中引起关注。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他的病由须藤治疗。或许疗效不显著,也曾有友人劝他换位医生,但鲁迅没同意,以为须藤在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即为前辈,资格老、医术好,了解他的病情,还是让他继续治疗,就这样延续下来。直到1936年10月18日弥留前还勉力写给内山完造一便笺:“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周海婴先生对他提出了种种疑点,这在鲁迅研究上是个问题。为探讨这一谜团,也为了存一时之故实,我们除了刊发周海婴先生的《一个长埋于心底的谜》一文外,还拂去历史的积尘,从故纸堆中找出了须藤于鲁迅逝世后不久写的一篇文章以及许广平认为“不符合当时治疗实际情况”的病案,全文迻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说鲁迅幸运是因为鲁迅先生早早就去世了,我一想到他老人家假如活到现在就替他不寒而栗:以鲁迅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格,以鲁迅嘻笑怒骂的文风,不被论敌们告个倾家荡产才怪呢!梁实秋、陈西滢、林雨堂、顾颉刚……他“侵犯”了多少人的“名誉权”哪,他给多少人造成了“精神损失”哪,而且都是能跟法院拉上关系的主儿! 幸运的是,那时候的文人们都还很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他在一九一八年之所以开始写小说,是由于他对热情者们的同感,“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把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叫做“遵命文学”,他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近年来,有人在评价鲁迅时,硬说鲁迅的“遵命文学”是遵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命。说他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驱者”政治号召的一种呼应。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唐弢同志在《思想战线》1981年第4期上发表的《鲁迅和周木斋——四十多年前文坛上的一桩公案》,公正地评价了周木斋以及他和鲁迅的关系,批评了那种硬把周木斋打成“反动文人”的不符事实的臆造,读罢令人有舒一口气的快感。诚然,鲁迅与周木斋之间有过笔墨交锋,鲁迅对他有过批评,这是事实。而且,周木斋文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挖苦鲁迅“不失为中国金钢钻招牌的文人”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但是,鲁迅和周木斋本人在生前怎么会预料到,就因为这么一点“笔墨官司”,竟会使一个进步的贫困一生的知识分子成了一个“反动文人”的呢? 这样随随便便可以断人以莫大罪名而不  相似文献   

8.
奉母亲之命,鲁迅于1906年与朱安结婚。朱安(1878—1947)是绍兴丁家衖人,据说又名德意。这一旧式婚姻给鲁迅带来了精神上很大的痛苦,对他的思想、人生道路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对许寿裳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本文对鲁迅这一旧式婚姻的若干史实进行探索,同时谈谈鲁迅所得到的朱安的支持,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末,有机会与杨平祥一起参加海南省五指山探险活动。一路上他的目光所到之处,一粒废电池也不放过。不管室内还是室外,是山上还是在山下,他拾了10多斤的废电池。走到哪里他最感兴趣的都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大家称他是“杨怪人”,他笑着说:“我是个环保主义者。我热爱美丽的大自然!”惊人的环保意识:散步带个塑料袋骑车挂个塑料瓶一见废电池就拾杨平祥拾废电池始于1988年四川老家。当时因病他离岗在家休养,整理抽屉时发现,12粒电池竟把铝抽屉腐蚀成了网状;第二天在朋友家的仓库,他又看到4节正腐烂的电池已将一寸多厚的鞋架“啃”出了几…  相似文献   

11.
漫画与幽默     
直接对话一位牧师来到即将被正法的犯人跟前,说:“我来告诉你一些上帝的话。”犯人毫不客气地说:“我不需要你。再过一会儿,我就能见到他老人家了。”疑心病一个常常怀疑自己有病的人慌慌张张地对医生说,自己一定患了不治的肝病。医生肯定地说:“胡说!你怎会知道患上那种病的。患那种病的人并没有不适的感觉。”“天哪!”那人喘着气说道:“我的情形,正是这样!”看不见钉子有个爱尔兰人在驻印度的部队里服役。可他很不习惯那儿的气候,想找个借口回爱尔兰。于是,他对军医说:“真糟糕,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有什么办法呢?”医生给地看了一会…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读书可以说相伴了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主要的事情。他认为,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落伍者。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人大》2009,(5):42-42
库尔勒市的万先生咨询:因为工伤,医生要求我休养。休养期间,单位多次要求我回单位上班,我没同意,单位以此为由停发了我的工资,并停交社保。请  相似文献   

14.
要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增长知识,多读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鲁迅一生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很讲究读书的方法: 一曰多翻法:所谓“多翻”就是多读。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读一遍前言,或者读上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同时,还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肚子痛上眼药 一个人向医生诉说他肚子痛。医生问他吃了什么东西,这个人回答“吃了点野果子”。医生马上拿来眼药水给病人点眼。“我肚子痛你怎么给我上眼药?”医生回答:“为了让你下  相似文献   

16.
鲁迅活着     
鲁迅逝去已经70年。70年来,“假如鲁迅活着”的话题讨论经久不衰。的确,鲁迅的个体已不复存在,但是我想,鲁迅的精神至今仍然活着。鲁迅的风格,体现为一个“精”字。他的小说少而精;他的杂文精炼、精彩、精辟;他的一些文章,扩展开来就是一部部几十万字的著作,例如“流氓的变迁”、“京派与海派”、“南人  相似文献   

17.
语录     
《创造》2012,(5):15-15
“和一个县委书记聊天,我问他如何看待‘前途’,他沉思一下说:我认识一位医生,当他打开癌症患者的肚子,如果看到癌细胞已经完全扩散,他就把肚子缝回去。其他什么也不做。我问:你觉得自己是癌症患者?他说:不,我是那个医生。想当个好官,但做不了什么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品评过不少古今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但评价最高的是鲁迅。他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甚至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与鲁迅虽曾并世而立,却未曾谋面,没有私交私谊。毛泽东对鲁迅的了解。主要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是含有“取今”与“复古”的双重取向的。“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归复”是鲁迅“复古”思想的内核。鲁迅的复古思想,显在地表现在几乎贯穿他一生的古代典籍搜集、辑校、整理活动之中,渗透在他早期的论文及以后的杂文创作中,更清晰地显现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之中。《故事新编》在承续鲁迅20世纪初就提出的“复古”思想的同时,体现了鲁迅思想中“批判”与“建构”的整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与新月派的论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论战的是非,已有定论。关于新月社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功过,本文不打算涉及,仅就闻一多先生对鲁迅的“忏悔”谈点看法。闻一多说:“我与鲁迅先生从未会见过”。是的,他们两人没有会见过,连文字上的交往也未曾有过。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向鲁迅“忏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