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伟 《实事求是》2012,(5):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政权运作的方式必须符合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宪法精神,必须体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政治要求。政务公开制度既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必备要件,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就是责任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权力,实行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政务公开不是政府对社会公众的一种“恩赐”,也不属于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的范畴,而是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不作为或者不认真作为,均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宪法观念是人们关于宪法的各种思想、理论观点和心理的总称。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宪法观念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近代立宪理论和行宪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观念引领作用。民主观念嵌入、分权思想出现、法治和宪法至上观的确立,是宪法观念在近代中国萌生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匡自明  韦锋 《学习论坛》2007,23(6):46-49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是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地方政府权力的行使受其权限的制约,包括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的法定地域范围和事务范围。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其职权大小和权限范围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权力必定要在配置的基础上行使和运作。由于中国长期形成了以“条条”为主导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内部权力设置并不科学,从而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运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重构地方政府权力运作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政府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获得、维持与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获得或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派生,同时也来自于国家法律的授予,还来自于地方民众.维持地方政府权力相对稳定的方式主要有宪法性维持、法律性维持、体制性维持和文化性维持.从政府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地方政府权力走过了不断伸缩变化的复杂历程.地方政府权力的变动,既有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政府职能的弛张这一基本动因,也有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份额的调整与阶级、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一重要动因,还有宪法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文化的变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谭云波 《奋斗》2002,(3):17-17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整个社会秩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市场秩序又必须以信誉为基础,“信誉的挑战恰恰来自政府”。政府是由权力、体制、机构、制度等构成的复杂的机体。但这一机体的“行为”主要是表现为公务人员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的效果如何,就决定了政府的信誉如何。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法治型政府是政府权力的运行必须限定在法定范围内,严格按照法治的原则办事。其法理依据就是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且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契约关系。一方面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承担对人民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履行职责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有选举民主、权力受限、政务公开、承担责任,等等。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政府。其法理依据是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谢定平  赵永 《世纪桥》2013,(3):50-51
实施宪政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宪政的本质在于用法律限制民主,宪政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当代中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走向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中,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因此,在宪政维度下政府必须找准自己诚信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生态义务是生态法律关系中与生态权利相对应的概念,地方政府的生态义务由环境保护义务演化而来。新时代,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逐步向生态义务转向。应当从宪法序言、总纲具体条款、对环境权的保护及地方政府权力来源诠释宪法层面的地方政府生态义务。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规范与实践面临来自宪法、环境法和国家治理体系三个方面的挑战。未来,应当破除地方政府生态义务的宪法实施障碍,直面宪法生态条款与环境法的交互影响,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范畴内促进宪法规范对地方生态义务的规范供给。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原则     
顾爱平 《唯实》2003,(9):74-78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建立负责任的政府是贯彻宪法原则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建立负责任的政府必须以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由人民裁判;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和政府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原则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 ,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 ,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 ,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 ,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责任行政: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责任行政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西方的行政改革都致力于行政责任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而传统社会主义的“领导行政”是一个责任缺失的体系,其根源是“全能政府”的形象和“政府本位”的理念,本质上它仍然是“权力行政”的模式。所以,实现社会主义行政模式由“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的转变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原则     
顾爱平 《唯实》2003,(8):74-78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将行政权力下放至基层行政机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中有关要求的遵守。然而,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行政权力下放时“控权”的重要性,构建一种“收+放”的权力运行模式,努力实现行政权力的动态平衡。探讨行政权力“收放”的平衡路径,必须建立在“控权—平衡论”的中国模式上,汲取有限政府论的理论精华,树立起“收+放”的行政权力平衡观,进而构建起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控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行宪能力就更值得关注。要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必须充分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遵守和执行宪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王焱  何文盛 《求实》2023,(4):17-31+109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政府职责体系,如何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部门之间协同高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整体绩效观提供了部门协调与配合的基准,基于整体绩效观对政府职责体系进行调适是一种可行路径,即调整政府作为整体的边界并强化内部机构的职责集成,使政府建立有内部支撑的统一对外平台,进而形成整体绩效输出。为此,需要探索以绩效贡献率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新思路,在评估政府整体绩效和部门绩效的基础上,以绩效贡献率来衡量部门对于政府整体绩效提升的作用。在“以评促改”框架下强化部门的协同意识与行动,有助于逐步使政府整体绩效观从“形式”走向“实质”。  相似文献   

20.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权威。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好的宪法,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尚未真正树立起宪法权威。小法冲击大法、规章冲击法规、法规冲击法律的现象较多。因此,建立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宪法秩序,不断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把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问题提高到宪法原则上来认识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法律保障,使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制约。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