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民事证据调查收集与秘密保护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的调查收集与秘密特权的保护是民事诉讼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文章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证据调查收集和秘密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永泉 《政法学刊》2000,17(3):10-13
文章首先指出,在强化民事证据调查收集的同时,也必须保护被调查者的有关秘密资料和信息,二者之间应当协调;其次,文章剖析和批判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调查收集和秘密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就我国民事证据调查收集和秘密保护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证据的收集及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民事抗诉案件的质量。证据收集责任不同于举证责任。在民事抗诉案件中,检察机关享有一定的证据收集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者分别阐述了申诉人、对方当事人、提起抗诉的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的证据收集责任。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证据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禹艳辉 《法制与社会》2012,(10):194+210
电子证据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也往往导致收集、审查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掌握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方法及独特性质,有助于在办理相关刑事案件中对该类证据的收集、审查、质证、采信。  相似文献   

5.
杨奕萍 《法制与社会》2012,(11):130-131
再生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利益相关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的掩盖事实,隐藏、销毁犯罪证据,收买证人,串供,包庇犯罪嫌疑人等各种反侦查行为,并在这些行为中形成并经侦查机关固定下来的证据。本文拟对再生证据的特征、运用、收集以及在运用收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阐述,以期有助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以证据可采性为中心,对实物证据、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非法证据排除机制完善有所建设.  相似文献   

7.
熊志海 《河北法学》2008,26(6):35-40
网络证据是指从不同网络终端获取的信息载体。它是电子证据中一类独特的存在形式。与其他形式的电子证据不同,网络证据可以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空间在网上获取。因此,网络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都有着特殊性。明确界定网络证据的概念、特征,对于更好地开发证据调查、收集的新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查明案件事实;对于修改和完善我国立法关于诉讼证据及其运用规则的规定;对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证据及其相关基础理论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自己近几年参加的有关部门组织的100起检察院不起诉与法院宣判无罪命案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88起问题案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证据形成和存在状态的自身规律和证据收集的法律规范(证据能力)两个角度,从六个方面,对侦查阶段侦办命案中收集证据工作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肤浅看法,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许昆  王峥 《证据科学》2009,17(3):367-374
作者对自己近几年参加的有关部门组织的100起检察院不起诉与法院宣判无罪命案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88起“问题”案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证据形成和存在状态的自身规律和证据收集的法律规范(证据能力)两个角度,从六个方面,对侦查阶段侦办命案中收集证据工作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肤浅看法,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春 《政法学刊》2008,25(4):22-26
我国民事诉讼法少有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规定,当事人缺乏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使证明责任制度、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在诉讼过程的运作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制度依托。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证据收集与提出上的当事人主义是以当事人享有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为基础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据收集与提出方面的修改,应借鉴国外相关规定,建立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书提出命令的适用范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书提出命令是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收集证据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其适用范围更是改革热点。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和方法相当不完善,因此,确有必要对文书提出命令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以期促进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存在着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刑事犯罪的发案率也居高不下。广大公安民警处在司法体系最前沿,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第一道屏障。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侦查办案人员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制度理解不透,证据意识较为淡漠,取证水平不高,在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侦查破案的质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执法工作的需要,正确掌握刑事侦查中证据收集、运用的原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规范侦查中刑事证据收集活动的准则。其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侦查活动,使证据的收集合法化,保证收集到的证据的合法性,避免侵犯人权。然而目前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很不完善。本文将对该问题给予关注,对我国的刑事证据收集规则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反贪贿工作中证据的收集应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对于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都要予以收集。 二、收集证据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三、切忌以刑讯逼供或者其它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15.
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平衡是当前民事诉讼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释了民事诉讼中强化当事人证据收集力的趋势,程序结构视野中的两种证明责任观,分析了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错位现象,并提出导入证据开示制度,提升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平衡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贿赂案件证据多呈“一对一”的状况,具有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容易翻供,行贿人容易翻证,受贿人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收集贿赂案件的证据时要注意行贿人证言的收集和受贿人供述的固定,强化相关证据的保全。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应设法收集间接证据特别注意再生证据的收集,再生证据的收集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证明效果;侦查贿赂案件收集证据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韩波 《证据科学》2009,17(2):200-209
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平衡是当前民事诉讼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释了民事诉讼中强化当事人证据收集力的趋势,程序结构视野中的两种证明责任观,分析了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错位现象,并提出导入证据开示制度,提升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平衡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皮勇 《法学评论》2005,23(1):127-136
计算机、网络相关犯罪给现有刑事证据调查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是有效侦破这类犯罪的利器 ,但其相关权利保障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有些国家的通信监听法与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相似 ,相关成功的立法经验值得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立法加以借鉴。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规定了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的基本内容。本文比较国外相关立法 ,对在我国刑事程序法中设立计算机数据实时收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医疗责任事故犯罪案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忆 《现代法学》2000,22(2):87-90
医疗责任事故由于涉及到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长期以来司法机关对医疗责任事故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常常因为对医疗责任事故的界定含混不清,以及受鉴定活动和证据的收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影响导致司法办案人员不能正确的进行立案、起诉和审判活动。因此,正确界定医疗责任事故犯罪案件,研究医疗事故鉴定和证据收集中的有关问题,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的处理案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的补充侦查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补充侦查活动中 ,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固定“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 ,是准确有力地指控和证实犯罪 ,确保办案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对侦查遗漏或新发现证据的补充收集与固定在司法实践中 ,侦查人员的精力往往集中在“破案”上 ,注重收集能证实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 ,忽视与定罪量刑相关的其他证据 ,造成“证据链条”脱节 ;有的因案情发展变化 ,移送起诉后又发现新的犯罪事实需要相关证据证明。在这些情况下 ,检察机关有必要通过补充侦查 ,将所需证据及时收集固定。(一 )对证明“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