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国家监察与民主监督的协同联动,是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产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家监察与民主监督之间存在深刻的系统关联,民主监督是促进国家监察全面覆盖和监察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支撑保障,监察体制改革也为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提供了有力契机。当前,由于监察体制改革的"未完全定型化"、民主监督在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短板、民主监督与国家监察相互衔接的制度设计不够清晰、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国家监察与民主监督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强二者协同联动,凝聚监督监察合力,需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配套制度改革,完善监察权全面覆盖的制度机制,加强国家监察与其他监督方式的相互衔接;需要加强民主监督与国家监察的制度性互联互动,提升民主监督实效;需要健全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机制,破解内部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滞后、组织建设滞后、内外衔接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古代自上而下监察与监督制度的天生缺陷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与监督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对权力行为主体的监察与监督应该是多层次的。对于不同层次的权力行使者,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都要实行监督;其二,监察与监督的主体应当是多层次的:既包括政府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也包括权力、司法、行政等系统的相互监督,还包括系统外整个社会的监督,即拥有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如社团组织、大众传媒及公民的监督等。监察与监督的权力应掌握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手中;其三,监察与监督的权力应该独立于并且能够制约最高权力;其四,监察与监…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成效显著,却也存在诸多问题,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体,责任重大。但目前,政府在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基金管理和监察督促等方面都出现了失灵,因此应从明确自身职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健全监督体系等角度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4.
监察制度在维护国家统治、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监察体制.唐朝建立的一系列监察制度以其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的完备而著称,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监督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监察体制改革中相关立法对于监察委员会监督的举措规定较为笼统,使得具有宪法规定法律监督机关地位的检察机关,难以对政治地位相对较高、权力相对集中的监察委员会实施检察监督,也难以对经验丰富的监察委员会人员进行有效检察监督。然而,监察体制改革并未改变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属性,检察机关履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职能,可以通过强化立案监督、防止选择性执法,强化调查监督、规范使用强制措施,强化独立审查、防范干预监督等途径对监察委员会进行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6.
推进监察证据体系法治建构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保障民法典实施的重要举措,推进国家监察工作高质量开展的现实需要。建构新时代监察证据体系法治要吸收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补充证据规范的内容,健全监察证据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中的全过程内部控制,加大外部的检察监督和探索引入律师的辩护监督。  相似文献   

7.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的公布,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机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要求。设立监察委员会,赋予其宪制上的国家监察权应符合坚持改革、精简高效、人民主权和法治等宪法精神和原则。本文通过分析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及地位、组成架构和主要职权从而论证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增强监督的合力与实效,必须通过《监察法》的实施形成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的贯通,形成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体制。监察机关是履行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行使国家监督权。《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其他国家机关必须予以协助与配合,从而建立了以监察监督为核心,其他监督相互贯通的衔接机制。审计监督具有反腐败职能,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活动监督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国有企业及其公职人员是否遵守财政经济纪律,是否涉嫌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审计机关的反腐败职能与监察机关的反腐败职能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我国应当基于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性质、特征和职能,依照《监察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构建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协助与配合关系,实现审计监督与监察监督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现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也有一系列法律问题。由于我国网络立法比较滞后,在民间网络反腐行的过程中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监督行为与诽谤行为之间极易发生冲突。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立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专门监督不完善是不能及时、有效遏制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专门监督机构及运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监督有盲区。现有的专门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纪委合署办公,主要职责是按照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党政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反腐倡廉,抓组织协调,侧重于反腐倡廉教育、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规,依法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仅仅依靠技术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的传统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网络安全监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在现有的行政监管的基础上有效发挥网络社会中的市场主体以及一些网络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一种三元的监管模式。以法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原理为理论基点看,“多中心”监管是一种是佳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另案处理"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但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监督,侦查权呈现日益被滥用的趋势。因此,应从立法上、技术上、制度上构建全方位的"另案处理"监督机制,促使检察机关内部形成监督合力,督促公安机关及时侦破案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依法追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恐怖主义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的威胁日益增大.通过对我国网络恐怖主义概念、产生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了网络恐怖主义的特点、形式,最终提出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成长:功能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的迅猛发展,既充分展示了网络公共领域成长的巨大潜力,也给地方治理模式特别是信息管理带来了重大的风险挑战.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成长最重要的沟通媒介的背景下,创新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和建构网络问政的规范性框架,形成网络舆情开放式监管与网络问政理性化表达的互动机制,是网络公共领域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言论自由是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互联网平台使言论自由获得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与表达渠道,虚拟的共同体成为其特殊载体和存在空间,隐秘性、多向性、迅捷性等成为其明显突出的特点。言论自由在凭借网络实现便利表达之时,过激言论和舆论暴力等现象借助网络空间不断地滋生蔓延,故有必要对网络言论加以法律限制。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其调控重事后惩治轻事前预防,可操作性较低,应当把言论自由权细化和融入到实体法之中,用更多的实施细则强化对言论自由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群体极化倾向的助推器。网络舆论给公安工作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严重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公安机关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网络监管、提高舆情研判能力、发挥"主场优势"、争抢舆论"旗帜"等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一种大量网民参与、互动的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作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人肉搜索”行为只要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就不需要用刑法加以规制,而应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将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平台,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发布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七条底线”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条准绳。它既是一种网络约束,也是一种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新的民主参政方式,它打破了信息垄断,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成本,开辟了网上民主监督的新时代。网络民意对司法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公开与公正,与此同时,网络民意的“非理性”与“情感性”也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网络民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通过规范引导网络民意,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网络舆论和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公安刑侦信息化是公安“金盾工程”的重要环节,而刑侦综合信息系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J2EE架构的B/S模式的刑侦综合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公安信息网络的效用,积极推动公安“科技强警”、“技术强侦”战略的实施,为公安机关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和利用提供分布式的、分级跨区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