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0月27日波兰举行的首次议会“自由”选举中,波兰左派力量(以波兰社会民主党为首,结成民主左派联盟。参加该联盟的有全波工会协议会、民主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共产主义者联盟、波兰社会党等15个组织)所获选票数占有效票总数的11.98%,居第二位,与居第一位的民主联盟(以前总理马佐维耶茨基为主席)相比,仅差0.33%。民主左派联盟在新选出的众议院(共460名议员)中拥有60个议席,是第二大议员团。波兰全国共有人口3820万,有选举权的公民共有2752万。据国家  相似文献   

2.
人民行动党在历次大选中的胜利新加坡是共和国,国家元首为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新加坡议会采用一院制,原名立法议会,后改为国会。现有七十五个议席。议员任期五年,由议员选举产生内阁,组成新加坡政府。国家实权掌握在总理手中。现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历届大选中获得席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5年11月19日,波兰民主左派联盟主席、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赢得51.72%的选票,击败现任总统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并于12月23日宣誓就职。 左派联盟胜利来之不易。因为就克瓦希涅夫斯基而言,尽管取得了胜利,而且波兰最高法院也作出了维持选举结果的裁决,似乎为克瓦希涅夫斯基宣誓就职铺平了道路,但是,选  相似文献   

4.
(一) 波兰是东欧诸国中最早实行私有化的国家。早在1988年,当“私有化”在一些国家还是个新名词,许多人对它的概念还模糊不清的时候,波兰对于要不要把私有化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则,作为改变所有制关系的主要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公众大讨论。尽管在此之前“私有化”在波兰也是个禁词。直到1989年波兰改换了政权之后,私有化问题被正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私有化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该年9月份起,波兰开始实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法国地区选举以左派的空前胜利和右派的历史性惨败而告终。这一结果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就偶然性而言 ,两年来政府强行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这一具体政治环境使得此次选举在相当程度上带有惩罚性投票的性质 ;政党的具体选举策略也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的选举规则对于议席分配亦有重大影响。就必然性而言 ,选举所导致的反复的政治轮替充分揭示了法国现行政制中内在的“民主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90年社会制度先后转轨以来,已历经5载。然而,这片地区的政治风向却出人意外地逐渐左移,至1995年末波兰总统大选原共产党人克瓦希涅夫斯基战胜瓦文萨当选和俄罗斯杜马选举俄共遥遥领先为止,左派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拟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缺乏住房,这是数以千计的波兰家庭面临的尖锐问题。有17%的家庭住在公共住房里,和别人合用卫生间和厨房。新婚夫妇要等待十年以上才能分到住房。据1978年的统计,全国总共缺少160万套住房,到1983年缺额数已增至180万套。波兰党和政府把普遍解决住房问题看成是社会目标中占第一位的问题。波兰的住房问题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有30%的住房毁于战火。50年代前期,政府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住房建设属于非生产性投资,因而遭到了忽视。由于农民大批进城做工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住房紧张显得更加突出。尽管政府向居民提供的住房逐年增多,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1950年国家平均为每千户居  相似文献   

8.
到1983年,波兰总共有二十八个基督教教派和五个非基督教教派。为了满足所有教派一律平等的要求,波兰解放后,国家对以前非法存在的几个教派也给予法律上的承认。据估计,非天主教教派有85万多教徒。波兰罗马天主教教会:是一个广泛性的宗教组织,叫做“圣·罗马,大家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一定结构和活动原则的教会机构,另一部门是由承认这个机构制定的信条  相似文献   

9.
在东欧转轨国家中,波兰是第一个走出经济衰退、使生产恢复到剧变前水平的国家。近几年来,波兰的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增长速度在欧洲名列前茅,被西方称为“欧洲正在升起的明星”。目前,波兰的政局相对稳定,经济转轨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波兰政府预测,到2000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俄罗斯的一半,在21世纪初可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回顾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17日,原波兰团结工会老练而有影响的幕后人物耶日·布泽克,被上月赢得大选胜利的政党提名为新政府总理,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认可了布泽克的总理候选人资格,布正式受命组阁。本届政府是去年9月议会选举之后产生的。22个政党、政党联盟和社会团体参加了社会众议院460个席位的角逐,结果有5个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以团结工会为核心的团结选举  相似文献   

11.
1989年,被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心脏”的东欧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变化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波兰组成战后第一个非共产党人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匈牙利更改党名国名实行多党制;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主要领导纷纷下台甚至被开除出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特别军事法庭把齐奥塞斯库夫妇送上断头台;这些国家几乎都表示要  相似文献   

12.
德国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怀念19世纪"欧洲公法"的黄金时代,并将一战之后的国际法演变视为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欧洲公法"的核心是非歧视性的、以限制战争而非消灭战争为宗旨的战争法。波兰的近代命运可以为反思这一论述提供一个切入点。在施米特篇幅极短的波兰论述中,波兰是不规则和异质的存在,它在欧洲建设领土型国家中被牺牲,从而为"欧洲公法"在欧洲内部的全覆盖准备了条件。施米特的论述忽略了波兰在18世纪的国家建设努力,但洞见了从18世纪末期到一战的欧洲国际体系与波兰的民族独立之间的紧张乃至对立关系。"欧洲公法"时代的终结带来了波兰的复国,施米特将德国视为巴黎和会上的被压迫者,并以19世纪为参照,将战后的国际体系视为一个紊乱和无效的体系,进而着手建构一个以"大空间"为基础的新国际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同样缺乏波兰的自主空间。波兰是一块试金石,映照出施米特公法理论极其冷峻的一面,对于中国学人反思近代国际秩序与中国的位置,可能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6月20日,正值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波兰外交政策论坛:进展、潜力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喜来登酒店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京清到会并致开幕词,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斯瓦沃米尔·登布斯基(Slawomir Debski)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中波双方的政府、智库、媒体等机构代表近五十人与会。  相似文献   

14.
一、团结工会的性质 1989年9月12日,波兰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联合政府,其中团结工会居主导地位,部长会议主席马佐维耶茨基是团结工会人士,除此之外,团结工会还占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及11名部长;而波兰统一工人党则仅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和3名部长。在统一工人党于1990年1月底改名为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简称波社民党)后,原统一工人党党员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及国防部长西维茨基都没有转入波社民党,从而成了无党派人士;这样,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与团结工会相抗衡,因而这是一届事实上的团结工会政府。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波兰科学院安托明·卡明斯基教授和加利可夫斯基教授在沪与华东师大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等进行座谈。两位教授介绍了当前波兰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情况,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 1989年是波兰各方面发生变革的重要一年。有人将1989年的变革称为继一战、二战等之后波兰上层建筑在本世纪的第四次大变动。波兰的外部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邻国由3个变为7个,苏联、捷克、东德都已不复存在。从1989年至今,波兰发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6.
1989年8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组阁失败后团结工会迫不急待地出来组阁并得以实现。这是自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以来出现的第一个非共产党人执政的政府。这个事实不仅影响了波兰的未来,而且对东欧其他国家以至当代共产主义运动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几经演变的波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越来越远了。回顾近几年来波兰国家变幻的政治风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由于波兰党自身不坚强,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不那么坚定,对团结工会一味妥协退让,实际上放弃了党的领导,结果终于酿成大祸,不可收拾。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短短几年时间里,波兰对波罗的海地区和波罗的海国家推行了一项带有矛盾感情的政策。对那些国家的政策已成为波兰“东方政策”的一个主要部分,后者不属于波兰对外政策中所谓的“优先目标”。由于指望成为欧共体正式成员国的、面向西方的政策在其对外政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对于或多或少合理的“东方政策”的发展给予的关注较少。 事实是经互会、华约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已产生了相当复杂的地缘战略形势,波兰也参  相似文献   

18.
1982年9月1日波兰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发出讣告,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前第一书记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因病逝世。波兰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3年3月15日的报导说波兰人民为哥穆尔卡建立了纪念馆。一位离开最高领导岗位已十三年之久的共产党人,人们仍然如此崇敬他,是因为他曾为波兰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1905年2月6日哥穆尔卡出生在波兰克罗斯诺的一个工人家庭。14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在钳工作坊劳动。1926年加入波兰共产党,年仅21岁。这一年他因“五一”节游行散发左派印刷品而第一次被捕。1927~1931年他已  相似文献   

19.
始于九十年代初的波兰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显著。但目前的经济增长尚不稳定,原因是深层的危机根源未被彻底根除: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工农业生产低效率、保留甚至加大与西方在技术上的差距等等。而其中波兰的通货膨胀问题尤其令人瞩目。 造成通胀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算短缺。94年国家预算缺口约29%,同时国家的内外债务上升近9%。95年负债总额占预算开支的17%以上。 91—94年贷款和金融政策的变动具有通胀性质,为的是扩大总需求。当时成功地控制了价格制  相似文献   

20.
1989年的东欧,真正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剧变。从年初波兰政府通过团结工会合法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议开始,继而统一工人党在大选中落马,波兰组成的团结工会政府,到年底罗马尼亚始终主宰一切的齐奥塞斯库魂归黄粱。短短一年时间里,多数人民民主国家先后背离了运行40余年的社会制度。演变过程之突然、之剧烈,演变时间之集中,迫使我们去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