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恋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管是虚幻还是真实,是时尚还是游戏,网络时代的恋情,不可否认地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爱情的网线开始取代月老手中的红线,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恋,有少数终成为眷属.在众多的网恋中,年轻的"网上一族"是其中的主要人员,他们以网络为主要沟通工具,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法,如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来表达感情.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如果网上调查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就意味着目前国内已有600~700万的网民已在网上寻觅到自己的虚拟爱情.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刊登程卫的文章,作为一种网络游戏,“网婚”似乎已经成为继“网上交友”、“网恋”之后的又一“新时尚”。有媒体报道,深圳罗湖区某小学六年级某班进行了一次“小学生网络婚姻调查”,结果显示14%的学生有过两次“网婚”;长春市某小学六年级的调查则表明,近七成学生知道“网婚”是怎么回事,两成学生有过“网婚”经历。  相似文献   

3.
虚拟世界里的情感天空大学生"网络恋情"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说:网上的感情玩玩可以,千万别当真,毕竟虚幻的东西是见不得阳光的。因为任何一个躲在网名背后的人,不论个性好坏或外表美丑,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怎么能产生神圣、崇高的爱情?有人说:在网络上,你根本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语气,所以只好将喜、怒、哀、乐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但如果喜、怒、哀、乐真能用符号表示的话,就不会叫喜怒哀乐了。因此,对陌生的两个人而言,网络有时只是缩短了认识的时间而已,未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人说: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无数网民渴望拥有哪怕一次“网恋”,因为“网恋”无责任!…  相似文献   

4.
笔者主持的课题组在广州中学生论坛网上做了一份关于青少年的现实和网络道德观比较的随机调查,在回答: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时,52.2%的人选择”支持”。调查显示,青少年具有早恋观。(附调查结果分布表1)但是同样的调查却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网恋抱不信任态度,拒绝网恋。在回答“:你相信网恋有结果吗?”83.2%的人选择“完全不相信”。有的人在回复帖中发表见解说:当人们发现虚拟同现实的落差的时候,就不存在情感了。(附调查结果分布表2)这两个调查结果说明,社会关系网调查结果分布表1问题:支持不支持中学生谈恋爱?调查结果分布表2问…  相似文献   

5.
“网恋”的伦理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恋爱方式,“网恋”就是网络时代特有的恋爱方式。对超越型、超脱型、游戏型、恶作剧型和实用型五种网恋心态的伦理分析表明,“网恋”的伦理合理性仅在于网络对于恋爱的工具性,男女之间的性爱、情爱、责任和义务才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为保证网络对恋爱的工具价值,网恋主体既要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又要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管理者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注重对网民的心理引导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24):24-27
有一样东西已经流行很久,这就是上网。和上网一样流行的就是“网恋”。随着社会的变迁,寻求爱情的成本与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害怕爱情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产生了新的矛盾。随着网络的普及,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人们发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网恋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网络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视角,探讨网恋发生的原因,得出了三条结论:(1)网恋的主要动机与网络传播的匿名属性的结合,是网恋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网络的信息传播结构是网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而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则是信息传播发生作用的内在原因。(3)网恋拓展了网络传播的功能,人际交流有了新的形式,同时网恋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人类的道德也遭遇了尴尬,趋利避害应当是对待网恋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
“爱情不是虚荣,不是风花雪月,它是一种责任,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可惜的是,当女主人公翻然醒悟的时候,身边却早已物是人非。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互联网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因为我们要时常在网上分辨别人的好与坏,而这又是很难的。稍不留神,我们就可能成为骗子的“盘中餐”。尽管女主人公和所有上网聊天的人一样,知道网络爱情是虚幻、是触摸不到的,她仍愿意以身试“网”,去追求那段新奇、刺激的恋情,为什么呢?只因现实中她“很受伤”,正如她所说——当一个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时总想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舔…  相似文献   

9.
<正> “没想到,一根电话线,一只小鼠标,就能把网络与情爱链接在一起;没想到,一根电话线,一只小鼠标,就能让我网恋、网婚;更没想到,一根电话线,一只小鼠标,就能使我如此狼狈。难道我真的不该去网恋,更不该去网婚吗?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我可以任性的爱恨情愁,但最后,我不仅失去了网络中的爱,同时也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爱,我错了吗?  相似文献   

10.
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借用社会学的“戏剧论”和经济学的“对称交易论”,该文认为,作为一种“交易”的“网恋”现象,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在“前台”,如果“网恋”双方在信息上的交流是充分的,那么“网恋”双方的信息输入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就直接决定着“前台”信息交易和初次“后台”交往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后台”,如果“网恋”双方在资源拥有量上对对方是真实的预期,那么“网恋”双方资源拥有量的充足、稀缺程度对比,就直接决定着“后台”资源交易和持续交往乃至结婚能否成功地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该文对“网恋”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假设——命题”和模型分析。最后,该文还从韦伯的“理想类型”的角度,对其分析模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看到那么多年轻人,通过做网站,一夜之间暴富时,有“知”青年热血沸腾。时刻琢磨做什么样的网站,是中国的雅虎,还是亚玛逊,电子湾,然后风风火火去游说风险投资家。于是,搜狐,亿唐……一个接一个的网站横空出世了。中国的网站一夜之间已超过 15000家,比前一年增加了 3倍。网络、网站、ICP,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政府官员在谈网络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学者在研究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商人在网上尝试电子商务。连从未上过网的人也准备做一网站。我们就这样天天感受着网络,迎接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谈到网络时,人…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与网上侦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之类的侵权行为。网络表达推动着民主建设的同时,也凸现出了网探的群众基础与法律盲点。公安在运用网络侦查时也有法律障碍。警方发帖让网友提供线索是否侵权,网侦中的群众路线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在案侦实践和法治建设中找到答案。网上调查只是司法调查的补充,不能回避“人肉搜索”用于网侦的局限与风险。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警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盾工程”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计划中的重要工程之一,是科技强警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金盾工程”推进,网上追逃、网上打拐、“网管机制”等发挥出了巨大的“网络效应”,公安机关迎来了一场新的警务革命,公安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正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指向大致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许多传统的警务活动向网上迁移,这将引起警务方式的改变,甚至是警务流程的再造,改变(再造)后的状态(警务模式)可以称之为电子警务;一种是部分公安工作的一些对象迁移到了网上(有些违纪违法活动发生在网络上),这将引起警务内容的改变,即所谓网络治安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治理。为保证金盾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健康持续地发展,有必要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仅讨论前者,后者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网上“爱情公寓”仅1个月左右,入住用户已达10万人左右,其中最小的16岁。目前,这种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婚姻——“网婚”,正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引起了家长和专家的担忧。"将现实婚姻搬设到虚拟的网络中,对成年人来说,这也许仅仅只是一种游戏,只要不违反相关道德和法律,无可指责。然一些尚不知婚姻为何物的青少年痴迷于这种“虚幻的浪漫”,毫无遮拦地谈“情”说“性”,其弊端显而易见,令人担忧。"中学生沉溺于“网婚”,与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无论学校和家长都不愿与孩子坦诚地谈论婚姻和两性问题,这让孩子们觉得婚姻…  相似文献   

15.
龙楠 《今日浙江》2020,(6):50-5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学会在网上体察民情,在网上解决问题。为破解基层网络治理盲点,从2017年开始,台州市推出“网络理事长”制度,以村居为基础网格,按照“一村一理事长”的基本要求,建立“网络理事长”队伍。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不温柔,我们需索更多,吝于付出;由于不温柔,我们拒绝聆听,蒙住眼睛。因此,让我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在婚姻的国度里重拾最初的感动。上海离婚法律咨询网最新一项统计表明,婚外恋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夫妻感情的头号“杀手”,由于这一原因导致离婚的比率已占到整个离婚原因的六成以上,而网恋则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给“网络热潮”降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72年电子邮件出现,到 1992年 www网络媒体网的诞生,再至今备受爆炒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正以比我们的想像快得多的速度爆炸性地发展,挑战着我们已有的生活秩序。 2000年都市最新的时尚是“上网”,最活跃的企业是“网络公司”,最令人信服的奇迹是“网络致富”。 以年轻人为参与主体的“网络风暴”   事实上,中国的网上用户 1994年还不过 1万人,而 1998年便猛增至 210万人。从 1996年至 1998年每年网上用户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 300%。第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上网人数接近 900万,有人预测, 2000年我国的网…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你对“网络流行语”还不熟悉,那么在网络上尤其是聊天室和论坛里,那些由汉字、字母、数字以及符号夹杂在一起的网络语言,一定够你“喝一壶”的了;倘若你是一个网坛“大虾”(网语,“大侠” 的谐音),想必你对“网络流行语”早已是乐此不疲了。在网络聊天室或论坛里,以下这种类型的对话真是屡见不鲜:“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8147,BB,我来和你聊天。”──想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那还是让我们先从分析目前“网络流行语”的形态开始吧。  相似文献   

19.
驿路风铃     
▲“绝活”左都建作本版编校/胡花48▲随想随画之一左都建作▲随想随画之二左都建作▲女人:最渴望做的事是批评男人,其次就是花他们的钱。文凡画杜威纽约州长杜威1948年曾和杜鲁门一起竞选美国总统,民意测验表明杜威有着绝对优势。选举之夕,杜威意满志得,对夫人说:“你就要跟美国总统同床共枕啦,你觉得怎么样?”夫人说:“非常荣幸啊。我都有点儿等不及啦!”但是最后结果是杜鲁门当选连任。杜威夫妇吃早餐时看到了报纸。夫人瞟了丈夫一眼,问:“现在是我上华盛顿去,还是你让杜鲁门到我这儿来?”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9月在省委督查室网上回复和省网宣办座谈会上说:网络在给我们执政党建设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用得好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过去,我们是“支部建在连队上”,现在则要把“支部建到网络上”,也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这种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